朱元璋还是元末火器高手?陈友谅不会使用,结果鄱阳湖水战被毁灭

明代火器技术能够得到发展,这是与火器在实战中的应用密不可分的,应该说战争是推动火器技术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自太祖朱元璋与群雄竞逐国家统治权之时,火器己被运用于这场战争,洪武二年,明与陈友谅战于抚州,时明将邓愈以火铣击退敌军。此后,明在平定西南边境之时,两次讨伐百夷思伦发,皆以火铣、神机箭攻破敌军象阵。

可以说火器在元末农民起义中,及明太祖平定边境叛乱以巩固新生政权的战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茅元仪曰:“本朝之得天下也,藉于火为多。”而战争也推动了军事装备的变革,明初的战争使得火器成为明军的必备武器。洪武十三年,“罢军需库,置军器局,专典应用军器。凡军一百户,铣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那么按此推算,百户中就有十户操习火器,占兵器配备中的百分之十。而洪武二十六年,又定战船军器配备数额,“海运随船军器,每船黑漆二意角弓二十张、弦四十条、黑漆砒子箭二千枝、手铣筒一十六个、摆锡铁甲二十、碗口筒四个、箭二百枝、火枪二十条、火攻箭二十枝、火义二十把、茨葵炮一十个、铣马一千个、神机二十枝。”

从中可看出在水战中,火器也占兵器很大比重。在边防,“各边自洪武间置神铣、神机箭、火枪等件。”“大同、宣府卫所城池,洪武中原置大小将军、破落户、手把铣、火枪、火炮等器,甚为周备。”这都说明太祖时期明军火器配备己远超于前代,而达到了一定规模。明成祖时期,“平交趾,得神机枪炮法,特置神机营肄习。”神机营的创立是明朝一次重要的军队编制变革,这使得明朝有了第一支火器部队,它是为使火器应用能够达到专业化的水平而创立的,其效果很明显。

在明成祖五征漠北的战役中,神机营立下汗马功劳。而且从交趾习得的火器技术,也使明朝原有火器技术得以改进。尽管在永乐后期开始,由于统治者认识到火器的重要性,使得火器渐渐被作为国之秘器,火器配备数量在这段时期并未大幅度增长,但数量依旧可观。正统十一年,“给沿边火器,大同、甘肃手把铜铣五百、碗口铜炮四百,宣府铣五百、炮二百,密云铣三百、炮一百,辽东炮四百,宁夏炮一百,独石炮四百”。此外,为适应火器的应用,相应的战略战术、国防设施也都在发生变化。

而到正德、嘉靖年间,随着西洋火器的传入,南楼北虏的边患,火器发展迎来了一个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创制新型火器,改良旧有火器,仿铸西洋火器己形成一股风气,这也使得火器不论是品种,亦或是数量都在增多。而火器制造技术,火药配伍理论也明显提高。“火器有陆用、水用、战用、守用、伏用之不同。火制有飞火、烈火、法火、毒火、神火之各异。”

在这一时期,介绍火器与火攻战略的著作也逐渐增多,火器己不再是国家秘器,至少在明朝的统治阶层和边关将士中对火器技术与应用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其中尤以戚继光最为典型,在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练兵实纪•练兵杂集》中,不仅能够看出戚继光的统兵思想,对明代中后期火器应用、配备、战略思想状况也能够予以窥视。从军队的火器配备来看,以戚家军为例,其步兵营有官兵共2699人,其中铣手1080人,配备有鸟铣1080,火箭6480支;马营有官兵共2988人,配备虎蹲炮60位,鸟铣432门,快枪432杆,火箭12920支;车营有官兵3109人,配备佛郎机265架,子铣3304,鸟铣512门,火箭15360支;辐重营有官兵共1660人,配备佛郎机160架,鸟铣640门;水兵营,每营有福船4艘、海沧船2艘,苍山船4艘,共有官兵510人。

随船火器十艘共计有大发煊4门作为舰首炮,其他的有大佛郎机40座,碗口铣30个,火砖580块,喷筒500个,火炮100个,火箭2000枝,烟罐800个。从这些数据可知,戚家军的火器使用率已经占有很大比重,有的营队火器甚至占到全营兵器的近50%,这体现了戚继光重视火器的应用,用火器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以对军队编制进行改革。此外,戚继光还将火器运用到其创制的阵法之中,如鸳鸯阵,将火器与冷兵器相结合使用,以增强阵法的威力,有效歼灭敌人。

可以说明朝此时在内外战争中,是以西洋火器佛郎机、鸟铣与中国传统火器相间使用为特征,这也促进了明代火器技术快速发展,并成为明代使用、制造火器的最为活跃的时期。

参考资料

【1】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