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OS Big Sur 除了 UI 变化,还带来了什么?

今年的 WWDC 2020 开发者大会上,苹果正式发布了 macOS 11.0 系统,它也被称为 「Big Sur」,正式告别用了 19 年的OS X(macOS 10.15.1)。Big Sur 也被称为 macOS 有史以来的最大更新,体现在全新的 UI 风格设计,以及首次加入了对 ARM 架构的支持。发布会后,苹果官方已经放出 Big Sur 的 Beta 版本,笔者已经下载并使用一周,这里来谈谈使用的体验。

这次 macOS 的升级,涵盖了 2013 年后的 Mac Pro 和 Macbook Air,2014 年后的 iMac 和 Mac mini, 2015 年后的 MacBook 与 2017 年后的 iMac Pro,最长可以支持到 7 年前的设备。

▍UI 设计:深度,阴影和半透明

进入更新后的系统后,你就能看到 Big Sur 的真容,一条非常长的沿海公路,后面是群山环绕与掠过的云层。苹果自优胜美地开始,一直采用景点的名字作为系统的称呼,这次的 Big Sur 也叫大瑟尔,是加利福尼亚州中海岸中自卡梅尔海兰斯至圣西蒙的一段多山区域,曾被《国家地理杂志》收入一生中不可错过的 50 个旅游胜地之一。

当然, Big Sur 可不单是改张壁纸那么简单,苹果自称是「自 Mac OS X 以来最大的设计变革」,图标和界面进一步趋近于 iOS。

我们把目光转向底部,我们看到 Dock 栏中图标的样式都发生了改变,图标的扁平痕迹仍在,但增加了一些立体感,如同结合了拟物与扁平结合的设计,部分图标的下方还有阴影,像信息的图标,中间的气泡看起来如同悬浮于背景框的上方。不过我们看 FaceTime 通话和邮件就没有那么重的阴影,悬浮效果也没有那么明显,苹果最终会采纳哪种风格,就看后面的更新了。

但是,以下这种风格我们坚决不接受。

图标对得越久,你越能感受到一股莫名的熟悉感。

一方面是图标的样式整体转向 iOS 和 iPadOS,许多的图标甚至是完全一致。根据苹果设计师 Alan Dye 的说法,希望可以体现出一致性,让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苹果设备中流畅转换。

另一个方面,就是圆角矩形的运用。由图标开始, Dock 栏,窗口的形状,到图标的方框,选中功能的高亮效果等,你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不过因为 Beta 版本的原因,部分高亮的区域依旧是直角矩形,有些甚至没有高亮,这些都有待于后期的优化。

圆角矩形的运用也体现到了两项新特性中,控制中心和小工具。

控制中心可以调整 Wi-Fi,蓝牙,显示器亮度,音量一类的常用选项,节省了一部分菜单栏的空间,点击图标还可以做进一步的调节。当然,如果你有需要,也可以将常用的功能移回菜单栏。

原本右侧的通知栏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通知根据不同的 App 堆叠起来,去掉了原有的分割线。天气,日历,股票等应用以小组件的方式呈现,基本上和 iOS 14 相同,小组件有三种不同的大小,一眼望去,颇有 Windows Vista 的遗风。

▍系统应用:Safari、地图、信息

不止是 UI 的改动, Big Sur 也对一部分系统应用进行了升级。其中 Safari 是本次升级的重点。

这次 Safari 的升级对笔者而言,主要是对一些流行功能的整合,当然不可否认的,可以让 Safari 变得更好用。

开启 Safari 后,你可以很直观的感受到起始页的变化,除了个人收藏,还加入了「经常访问的网站」、「隐私报告」、「阅读列表」和「Siri 建议」,这些栏目,都可以通过主页右下方的按钮来开启和关闭,你还可以改变初始页的背景图片。

Safari 还对浏览体验做出了优化,现在当你的光标停留在标签页上时,Safari 会给出一个页面的预览,非常适合那些开启了大量标签页,但又不想逐个打开的用户。

同时,苹果终于把页面翻译带到 Safari 内,当系统检测到你浏览的页面并非你系统的默认语言时,在网址栏的右侧会出现一个翻译的按钮,点击即可翻译页面。不过,翻译这项功能尚未引进,笔者目前还没看到翻译的选项出现。

隐私也是新版 Safari 主推的特性之一,在此前的 Safari 就已经加入了防跨站追踪的技术。这次加入的是一个名为「隐私报告」的按钮,它常驻在菜单栏,当你打开一个页面后,点击这个按钮,会显示出 Safari 帮助你阻挡了多少个跟踪器。在初始页中, Safari 还会统计过去 30 天总共拦截的数量。不过,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可能未必想知道浏览器给它们拦截了多少东西,可以通过自定义工具栏把这个按钮给移除。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 Safari 的拓展应用加入了权限的管理,决定它在哪些页面可以运行,这项功能在目前的 Beta 版本也是暂时没有的,要等后续的更新。另外,拓展应用在 App Store 中有了专页,可以直接在里面进行下载和更新一类的操作。

除了 Safari 以外,苹果还对地图,信息进行了更新,地图加入了自行车路线,地点整合。信息则加入置顶联系人,信息特效, Memoji 一类的功能。整体来看,这两项应用的改进,更像是为了与 iOS 版本的保持一致。

▍Big Sur 最重要的意义:ARM 兼容

除开系统 UI,应用更新这些表层的改变,Big Sur 还有一个重大的变革,它是苹果首款同时支持 ARM 架构和 Intel 架构的桌面操作系统。这次 WWDC macOS 的演示都是用一台 A12Z 的 Mac mini 来完成的。

ARM 架构可以带来什么好处?意味着未来的 Mac 可以更好的兼容 iPhone 和 iPad 上的应用,有助于苹果进一步的打通三个平台之间的壁垒。从上面列出的 UI 设计和应用等方面,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线索。由去年开始,Mac Catalyst 计划就已经开始把原本 iOS 的应用搬到 Mac 上。

这次,苹果额外给出 Universal 2(代码优化),Rosetta 2(兼容模式),Virtualization(虚拟机技术)这三种方案,让用户由 Intel 到 ARM 的过渡更为顺畅。

苹果这次由英特尔转向 ARM,遇到的阻力或许远比当年由 PowerPC 转向英特尔要大。尽管 A12Z 已经给到了相当不错的性能表现,但是这个双架构并存的状态,或许还会持续很久,毕竟在桌面级平台,苹果需要拿出更有竞争力的旗舰芯片,才能让全平台普及 ARM 这个愿想实现。

▍想尝鲜 Big Sur?我建议你再等等

目前 Big Sur Beta 只是处在 Beta 1 的阶段,整体系统还没有做足够的优化。升级到 Big Sur 后,笔者就感觉到 Big Sur 的运行效率不如 Catalina,在启动台翻页,调出通知栏和网页浏览时,都肉眼可见的卡顿,而且应用的稳定性有待加强,笔者的 Safari 就出现过多次崩溃。整体而言, Big Sur 在功能上并没有过多让人兴奋的升级点,而且存在不少影响体验的问题,建议还是等后期功能,稳定性各方面更完善的时候再考虑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