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6月27日晚,曾在电影《烈火中永生》扮演经典角色“江姐”的演员于蓝在北京去世,享年99岁。7月1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送别厅内,社会各界人士前来悼念中国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女士。7月5号上午10点,于蓝的家人、友人以及工作伙伴们在八宝山大礼堂举行追悼会,泪别于蓝。

于蓝

摄影:逄小威

于蓝,中国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事业家,曾用名于佩文、韩地,辽宁岫岩人。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抗大和女子大学学习,曾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话剧团、东北文工团、东北电影制片厂、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1956年毕业于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修班。1949年开始登上银幕,主演的影片有:《翠岗红旗》、《龙须沟》、《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等。

2009年,为了完成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颁奖词的撰写,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总导演,当时供职于中国电影家协会创作部的程青松,登门拜访了于蓝老师,听她讲述了她的人生故事,然后完成了颁奖词的撰写。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典礼

终身成就奖于蓝获奖短片:“青出于蓝”

颁奖词 撰稿:程青松

九一八事变之后,年轻的于蓝挥别故土东北,辗转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艺实验剧团,年轻的于蓝,开始了她的艺术之路。她也在这里遇见了她一生的爱人,田方。

新中国的黎明前夜,于蓝跟随丈夫田方,回到了东北故乡。在东北电影制片厂,于蓝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白衣战士》。于蓝的表演有一份天然的质朴和真诚,那是来源于延安时期,她们的舞台就在田间,在地头,在坚实的现实土壤里,与最普通的大众面对面。

在《翠岗红旗》中,她是江西苏区支持红军的普通农村妇女。在《林家铺子》里她是30年代经济风暴中绝望的寡妇在《革命家庭》中,她是腥风血雨年代新婚的妻子。在于蓝绝对东方的面孔里,她让全世界看到了新旧两个时代的中国女性所走过的,坎坷又伟大的道路。1961年,于蓝因《革命家庭》中的杰出表演获得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烈火中永生》中她所饰演的江姐,她是如此的平静,却让我们心中掀起波澜。她没有哭泣,却让我们为她流泪满面。她没等到自由的时刻,却让我们看到窗外的蓝天。江姐成为于蓝表演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她现实主义表演风格的集大成,于蓝的表演真挚,朴实,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也正是她把表演视为自己的信仰,江姐,才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观众。1962年,于蓝被推举为新中国22大明星。

创造了一系列经典银幕形象的于蓝,生活中却朴素而低调。1981年她担任了第一届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把她的全身心都奉献给了中国儿童电影事业。

于蓝、田方、田壮壮、田新新全家福

于蓝、田壮壮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电影一代代薪火相传,田方,于蓝,田壮壮,这个电影家庭在中国电影史上,也留下了他们的身影与足迹。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唤醒百花齐开放,一片丹心向阳开。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生成就奖授予表演艺术家于蓝!

于蓝年表

1921年(出生)

6月3日,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原名于佩文,父亲曾任地方法官。

1922年(1岁)

随父母居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929年(8岁)

母亲去世。只身投奔在沈阳老家的祖父。

1931年(10岁)

到沈阳。“九·一八”事变后,沈阳被日军占领,随继母逃难到河北张家口,读高小。

1934年(13岁)

因姑姑在天津河北女师学院读书,考进河北女师学院中学部初中。

1937年(16岁)

7月7日,日军占领北平,华北陷落。辍学。

1938年(17岁)

同窗好友赵书凤的母亲将于蓝原名“于佩文”改名“于蓝”,寓意“希望你们走在万里无云的蓝天下”。春,经同学介绍,在中共平西抗日根据地做地方工作的负责人黄秋萍的帮助下,跟同学赵路徒步爬越妙峰山,到达平西抗日根据地斋堂,参加抗日工作。8月,经过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安排,前往延安。10月24日,到达延安。先后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女子大学学习。

1939年(18岁)

2月,在抗日军政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除了系统学习政治理论之外,还积极参加业余演出活动。

1940年(19岁)

3月,调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实验剧团任演员。先后参演话剧《佃户》、《海滨渔妇》,五幕话剧《粮食》,苏联话剧《带枪的人》以及秧歌剧《周子山》、《二流子转变》等。

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纪念日,于蓝与田方在延河边的窑洞里举行了婚礼。

1941年(20岁)

在延安“鲁艺”参演苏联契诃夫名剧《求婚》。

1943年(22岁)

在延安参演《挑花篮》。11月,跟“鲁艺工作团”一起深入绥德、米脂等地演出。

1945年(24岁)

9月2日,跟田方一起随东北干部团步行出发,11月2日到达沈阳,参加东北文工一团巡回演出《东北人民大翻身》、《把眼光放远一点》、《我们的村庄》等剧。

1946年(25岁)

于蓝所在的东北文工团一团前往大连、旅顺进行宣传和演出。在曹禺名剧《日出》中饰演女主角陈白露。随后,又到丹东等地进行街头宣传活动。在东北参加土改。在全团总结会上当选为模范工作者。赴东北参加东北电影制片厂故事片摄制的筹备工作。

1947年(26岁)

夏,于蓝随东北文工团一团进入长春,被任命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第一期训练班指导员。12月,儿子田新新出生。

1948年(27岁)

于蓝随东北文工团在佳木斯。

1949年(28岁)

秋,在东北电影制片厂主演影片《白衣战士》,饰演医疗救护队队长庄毅。该片获全国妇联颁发的“救死扶伤”奖旗。

1950年(29岁)

3月,调入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科。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影片《翠岗红旗》中饰演女主角向五儿。

1951年(30岁)

跟北影演员剧团一起赴朝鲜抗美援朝前线慰问志愿军,并体验生活。参加根据老舍话剧改编的影片《龙须沟》拍摄,饰演程娘子。

1952年(31岁)

4月,儿子田壮壮出生。

11月,作为代表之一,欢迎并接待以费道罗夫等一行七人苏联电影艺术工作者代表团。两国电影演员在座谈会上交流了各自的表演经验。

1954年(33岁)

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立的表演干部训练班,在校学习两年,师从苏联专家库里涅夫,学习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

1956年(35岁)

与胡思庆、任德耀合作执导根据著名作家周立波长篇小说《暴风骤雨》改编的多幕同名话剧,作为表演干部训练班的毕业演出剧目。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毕业后留在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同甘共苦》、《小市民》等话剧。在《同甘共苦》中扮演女主角华云。

1957年(36岁)

影片《翠岗红旗》获得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故事影片二等奖,包括于蓝在内的每个主创人员均获得一枚银质奖章。在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出话剧《百丑图》。

1959年(38岁)

在影片《林家铺子》中饰演张寡妇。

1961年(40岁)

从中央实验话剧院调回北京电影制片厂。在《革命家庭》中饰演女主角周莲,获得在苏联举办的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演员银质奖。

在医院检查身体的于蓝读到小说《红岩》。出院不久,跟导演张水华、副导演欧阳红缨一拍即合,决定将《红岩》改编成电影,上报北影厂拍摄计划。

1962年(41岁)

当选文化部推选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之一。

1965年(44岁)

在影片《烈火中永生》中饰演江姐。

1973年(52岁)

回到北影厂,被安排跟田方一起负责北影厂编导室工作。

1974年(53岁)

春,深入海岛体验生活,参加新片《霞岛》的前期筹备工作。在影片《侦察兵》中饰演孙大娘。

8月27日,田方去世。

1978年(57岁)

与李伟远赴新疆,联合执导儿童题材故事影片《萨里玛珂》。跟武兆堤共同筹备拍摄影片《陈毅出山》,因突发乳腺癌未能继续。

1981年(60岁)

担任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委员会委员。提出儿影厂建厂初步设想。任儿童少年文化艺术协调委员会电影电视协调小组组员。

1982年(61岁)

春节期间,专程去到云南《应声阿哥》外景地,看望剧组工作人员和儿童演员们。

11月,到山西绥德外景地看望《扶我上战马的人》摄制组。

1983年(62岁)

文化部举行优秀影片政府奖颁奖大会,儿影厂《应声阿哥》获得首次增设的儿童故事片奖。

获得全国妇联表彰的全国优秀儿童工作单位称号。

前往影片《“下一次开船港”游记》拍摄现场,看望摄制组工作人员。

1984年(63岁)

任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参加新中国35周年电影回顾学术讨论会。以中国电影代表团团长身份率团参加意大利举行的第14届季福尼国际儿童青年电影节。电影节授予中国儿童电影事业和中国儿童电影代表团荣誉奖牌。

1985年(64岁)

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参加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代表大会。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年会。

1986年(65岁)

任中国儿童少年电影电视中心主席。第六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授予儿影厂新片《少年彭德怀》最佳儿童片奖。文化部电影局正式下文任命宋崇为儿影厂厂长。于蓝主动让位,改任儿影厂艺术指导。

1987年(66岁)

经广电部批复,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简称“童影厂”)。前往苏联,参加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第32届年会,同时参加莫斯科第15届国际电影节。于蓝任国际儿童影视中心评委。参加印度布班尼斯瓦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儿童电影节,并担任该电影节的国际评委。

1988年(67岁)

赴保加利亚参加第33届国际儿童少年电影电视中心年会及国际儿童电影节。被推选为国际儿童影视中心理事、执委。

1989年(68岁)

赴东柏林参加儿童电影节。赴印度新德里参加印度第六届国际儿童电影节,同时参加国际儿童影视中心执委会议,提出邀请在中国召开年会的议题。

跟赵丹、白杨、崔嵬、孙道临、王心刚、谢芳、刘晓庆、潘虹、姜文等一起获得《中国电影周报》评选的建国40周年“十大电影明星”。

1991年(70岁)

在北京召开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年会,于蓝当选国际儿童少年影视中心新的执委会成员。

1993年(72岁)

获得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

1995年(74岁)

获得文化部、广电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世纪奖”优秀女演员奖(“世纪影星”)。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奖”。跟丁峤、水华和石方禹等一起获得中国儿童电影学会“荣誉奖”。

1998年(77岁)

获得“中国内藤国际育儿奖”。

2001年(80岁)

从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任上正式办理离休手续。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影童牛奖评委会特别贡献奖。

自传《苦乐无边读人生》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2002年(81岁)

率领中国儿童电影代表团,携《城南旧事》、《我的九月》、《天堂回信》等影片,参加在台中举办的“2002童想影展”。参加中国电影博物馆奠基暨开工仪式。受邀参演儿童影片《二十五个孩子一个爹》。

2003年(82岁)

作为评委会成员参与第九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评选。

2005年(84岁)

在第十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颁奖大会上,跟孙道临、陈强、秦怡一起获得“终身成就奖”。

在第11届中国电影华表奖颁奖典礼上,跟秦怡、陈强、黄素影等11位年逾八旬的老艺术家一起获得“水晶华表”纪念杯和鲜花。

获得人事部、国家广电总局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5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荣誉称号。

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评选的“百年百位优秀演员”荣誉称号。

在影片《烈火中永生》中饰演的江姐,获得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艺术研究所和文汇报社联合评选的“中国电影百年100个经典银幕形象”之一。

2007年(86岁)

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表彰的终身成就“金凤凰奖”。

2008年(87岁)

受邀参演儿童片《寻找成龙》。与杨利伟、于洋共同主演儿童电影《锦绣花园》

2009年(88岁)

获得第十届中国国际儿童电影节“杰出贡献奖”。

获得第27届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

被“人民网”网友票选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人民喜爱的艺术家”称号。

获得北京青少年公益电影节举办的庆祝建国60周年“观众最喜爱的十大经典银幕形象”奖。

2011年(90岁)

田方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暨《红色影坛双星田方和于蓝》首发式在京举行。

2018年(97岁)

出演由江平、李作楠联合执导的剧情电影《那些女人》。

2019年(98岁)

与秦怡、田华等联合主演家庭电影《一切如你》。

2020年(99岁)

6月27日21时7分,于蓝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病逝。

参考文献:李道新.于蓝年谱[J].当代电影,2011(06):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