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战俘吃不上米饭,曾克林少将送去50只羊,换回了四个空军司令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驻扎在沈阳奉集堡机场的一支日本空军技术部队,在林弥一郎的带领下向南逃窜,到达本溪之后被我军包围。经过一轮谈判后,林弥一郎决定缴械。
九月的某一天,十六军的司令员曾克林(1955年授空军少将军衔)与林弥一郎见面,问他作何打算。恍惚之间,林弥一郎想起从前:日军捉到中国俘虏,要么杀死,要么就押去挖矿。
图片
于是,他说:希望能安排我们去修路,或者下井挖矿。没想到对方只是让他们回到奉集堡,看守机场。这一次会面结束后,曾克林给这一批日军送去了三头种牛,还有五十只羊。
不久之后,组织上决定在东北创办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并聘请林弥一郎等人担任教官。林弥一郎改名为林保毅,和他的部属一道,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帮助我军培养出了包括四名空军司令在内的,一大批空军人才。
1956年前后,林保毅的日本战友中,已经有一部分人为中国而战死,余下的人,带着“中日百年友好”的希冀,回到了日本。这一批日本军人成立了“航七会”,由林保毅担任会长,多次进行对华访问,每一次都得到了我军的亲切接见,而林弥一郎后来被誉为中国“空军之友”。
一、林弥一郎的犹豫
林弥一郎1912年生于日本大阪,父母早亡。中学毕业后,林弥一郎就参了军,曾经在日军的航空学校担任教官。1941年前后被派往中国,曾在华南、华中等多地执行轰炸任务。
图片
1944年8月担任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飞机大队长,军衔少佐。林弥一郎带领的这一支飞行大队,共有三百余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日本空军技术人才。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时候,林弥一郎希望带部属逃回日本。到那时,没想到在本溪被苏联军队、国民党军队夹在当中。后来,我军派代表跟他谈判。并告诉他,只要缴枪,可以不杀,林弥一郎心中半信半疑。
冀热辽第十六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劝他放宽心,告诉他我军一直有优待俘虏的传统。他还说,日本的侵华战争的元凶,并不是日本底层的士兵们,你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林弥一郎迟迟没有讲话,因为他突然想起战争的头两年,全日本上下那种狂热。
那个时候,日本国内米荒,有人告诉他们:占领中国就有大米饭吃。他从来没想过,打输了还能受到优待。但是,当时真的太贫穷了,当年的中国老百姓们,很多时候都只能吃杂和面,所以日本俘虏虽然受到了优待,但是并不能吃上米饭!
图片
曾克林走的时候,还赠送他们三头“种牛”,五十只羊。从那一刻起,林弥一郎才生出了忏悔的念头。战争让一个人失去理智,曾经的军国主义迷梦破碎,才唤回了他最初的人性。再看看身边的部属们,有许多战士在战前都只是普通农民。
林弥一郎知道:曾克林留下他们,必有用处。只是没想到,他们要建东北航空学校,并让自己当教官。开飞机是大事,疏忽不得,日军的教官对学员管理十分严格,有时候还会打骂学员。可是他们是俘虏啊!他能骂学员吗?但是,假如教的时候不严厉,飞机上天出了事,他们也担不起那个责。
二、信义的感召
1945年10月的某一天,林弥一郎和他的同僚在沈阳得到了伍修全等人的接见。他们再一次向林弥一郎重申了我党、我军,对日本侵华战争的看法。罪责在发动战争的军国主义者身上,不在下层执行命令的士兵。劝他们放宽心。并希望他们能戴罪立功,帮助中国人办好航空学校。
图片
林弥一郎担心中国人会利用完他们之后,再把大家一起枪毙,所以他不敢马上答应。于是说:日本战败了,我已经失去指挥权。等我回去问问大家,如果超过一半的人同意,这事就可以办,否则我也无能为力。
临别的时候,为了试探中国人的诚意。林弥一郎又故意对伍修权说:伍将军可以把你的配枪送给我做一个纪念吗?林弥一郎这个要求实在有点过分,但伍修全犹豫了一下,还是把配枪掏出来,递到了他的手上,握着他的手郑重地说:这把枪对我非常重要,他跟着我爬雪山、过草地,抗战八年。
其实即使他不说,林弥一郎也明白一把配枪对军人的意义,当即感动得低下了头。后来,他回到住处,把这把配枪展示给部属们观看,打消了所有人的顾虑。没过几天,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就成立了,又迎接了100多名从山东航空学校调来的学员。
图片
最初,我军方面也有对林弥一郎等人很不放心。因为他们是战犯,曾经屠杀中国人。现在也不是真心悔过,只是因为怕死才投降。军队想要利用他们的技术,不得不尊重他们。1946年春天,汉奸孙耕晓勾结日本人滕田发动暴乱,一名日军飞行员被逮捕后,咬死主使者是林弥一郎。
林弥一郎百口莫辩,终日里坐立难安。不过部队很快就查清楚,他是受到了诬陷。空军领导轮番找到他谈话安慰,这件事更让他感动不已。从此,双方都解开了心结,通力合作,把航校办了起来。
结语
我党、我军的领导人,深明大义、高瞻远瞩,终于用信义感化了林弥一郎等人。四十年代末的东北航空学校,后来为新中国培养了四位空军高级将领,分别是:空军司令员王海、副司令员林虎、张积慧,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其中,张积慧曾击毙美国空军被称为"喷气机王牌飞行员"的乔治·阿·戴维斯。
图片
1988年,有记者去日本采访林弥一郎,他还是喜欢中国人叫他“林保毅”。他对中国记者说:当年在东北航空和他一起的教官和学员加起来,应该有5000个中国人,他们都知道他的名字。
那个时候,林保毅是中日友好协会的会长。提起从前,他悔恨战争把普通人变成了恶魔。提起现在,他忧心下一代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忘记了战争的残酷。
1999年,林保毅在日本病逝,享年88岁,“航七会”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追悼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