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回忆:“非常高考”,他们都曾经历过

三湘都市报记者 杨斯涵 刘镇东 黄京
疫情让今年高考整整推迟了一个月。对本届考生来说,常规的考试安排和学习秩序被打破,这场“非常高考”,将成为他们最珍贵的记忆,并等待他们用心启程。
而曾经踏入同一条“高考之河”的人,也有自己的“非常高考”。譬如2002年参加高考前,因为酷暑难耐和学习遇到瓶颈而差点崩溃;又譬如因为遭遇2003年“史上最难”数学卷,而几乎要放弃后面所有的考试。
无论结果如何,高考过后,每位高考生都将继续走向人生下一站。作为过来人,我们一起送上祝福:“高考生加油,人生不只一场考试!”
图片
【2002年考生】高考重回7月,好似一个轮回
今年高考推迟到7月7日-8日,2002年参加高考的彭玮婧找到了自己珍藏了18年的准考证,发现各科考试安排和当年一模一样。“一切就好像一个轮回!”当时就读于长沙市一中的她,成为18年前最后一批7月高考生,这么多年,那段为梦想打拼的记忆仍然清晰可见。
时光倒回到2002年那个夏天,彭玮婧和所有高三学子一样奋战在“题山试海”中。“长沙是个‘火炉’,热浪真是一阵又一阵。”那时候,空调在学校里是个稀缺物,教室里只有两台吊扇从清晨转到深夜。她至今还记得,从教室窗外吹进来的风是热的,整个人的状态也是在紧张中伴随着兴奋。
备考阶段印象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大家一起收看国足首现世界杯的那场比赛。“虽然学习紧张,但学校还是满足了我们的心愿,特意组织我们在教室里观看直播,每个人手中拿着小国旗挥舞着,很有仪式感。”
虽然临考前每天都是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每天都是做试卷、查漏补缺,但彭玮婧坦言,也曾在高考一天又一天逼近的时候,因为酷暑难耐和学习遇到瓶颈而差点崩溃,但好在家人和老师的鼓励陪伴,让她很快调整心态,并顺利完成了考试。
由于处于盛夏阶段,她和同学们对高考最大的期待是“天气凉快点”。最后,得偿所愿,那年高考没有遇到高温天。“高考结束的那天,心里绷着的那根弦终于松了。我考完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去平和堂吃麦当劳,大家都彻底放飞了!”彭玮婧说,时隔18年,再一次看到即将高考的学子,也会更加怀念当年的自己。
作为过来人,在这个“临门一脚”的时刻,她祝福所有考生能放松心态。每个人要战胜的对手只有自己,所以凝心聚力,发挥出自己最好的状态便一定能“乘风破浪”。“在这样特殊的一年,考生们所拥有的特殊经历也终究会成就不平凡的自己!”
【2003年考生】非典和“最难数学卷”,至今刻骨铭心
“每年的高考前夕,我都会来这里看看高考对联,已经成为一种习惯。”7月4日,杨洋带着孩子在长沙市雅礼中学考点前拍摄对联,他给孩子逐字逐句解释自己对对联的理解。 2003年6月,他参加了高考。“那次高考是调整到6月后的首次高考,又碰上了非典疫情,还有考了一次‘最难数学卷’,和今年的‘非常高考’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洋是寄宿生,进入高三下学期,他偶尔会在学习累了的时候走出校门打打牙祭。不过,随着非典疫情的蔓延,学校便不再允许高三生走出校门,学校每天会进行各种消毒。“当时,爸妈怕我在学校吃不好,隔三差五将我喜欢的饭菜从学校围栏外塞进来。”不过,除了不能出校门,非典疫情并没有给杨洋和同学们的备考带来很大的影响。从新闻里看到有很多医护人员奋战非典一线的故事,杨洋深受感动,甚至下定决心要学医。
之所以当时国家把高考从7月提前到6月,是为了避开酷暑。对于这个安排,杨洋和同学们都特别赞同,没有谁因为少了一个月复习时间而觉得压力大。对2003年高考的那场数学考试,杨洋也记忆犹新。作为理科生,他的数学成绩向来不错,基本稳定在120分左右。“但是拿到试卷开始做题后,发现题目难度超乎想象。”一场考试下来,杨洋觉得要窒息了,他给父母打电话说:“这次考试肯定没戏了,不想考后面的考试了。”好在,学校也了解到这个情况,迅速组织了一场考生座谈会,为大家进行心理辅导。“原来每个人都一样!”至今,在网上还能查到“2003高考数学史上最难”的相关消息。
高考结束后,杨洋利用长达近3个月的假期进行勤工俭学,他为自己挣足了大一第一学期的学费。“每年很多人都关注高考报道,因为高考就像每个人青春的一个标记,挥之不去。”“非常高考”的经历者杨洋所理解的“高考”是这样的:其实对每个人来说,高考结束了,人生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