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运动品牌转型,直播经济成当下主流

7月3日,已成为体育产业标志性展会之一的ISPO亚洲(夏季)运动用品与时尚展又一次在申城开幕。上海国际博览中心内,观展市民较之往年略有减少,但在如今这一特殊时期,目睹人们自觉佩戴口罩穿行于各展台间的景象,仍不禁令人感慨中国体育产业顽强的生命力——受疫情影响,这场以“重启”为主题的展会规模较过去有所缩减,却依然吸引了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00家参展商参与,成为疫情以来国内所举办的规模最庞大的多品类运动用品展览会。

即便同处于体育产业,疫情的影响在不同细分领域的不同品牌身上表现得不尽相同。部分品牌在危机与挑战中加快了转型的步伐,有些品牌则因此收获了意外的商机。

“直播经济”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作为近年来迅速蹿升的新兴户外运动品牌,“探拓”对于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该品牌很早就已开拓了线上渠道,却又在2016年时将重心转回线下。“当时觉得,传统电商的红利期要过去了。没想到,现在因为疫情的影响,我们又要回去借助网络的力量。”该品牌销售总监金海燕感慨道。据他保守估计,过去这些年该品牌的业绩始终保持着约三成的年平均增长率,但今年这一数字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而品牌所赞助的泰山国际登山赛能否举办也犹未可知。“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是肯定的,但不是致命的。”金海燕表示,经历了4月关闭少部分门店后,该品牌又开始了扩张门店的步伐,“希望通过下半年的努力,争取业绩能与去年持平。”

作为一家定位于泛大众化市场的运动品牌,支撑“探拓”营业额的核心产品是较为平价的运动T恤。因此,比起受众面较为狭窄的专业户外品牌,“探拓”在过去这段时间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即便如此,也无碍该品牌与行业内其他竞争者一样开启转型之路。“过去,我们从来没有尝试过直播订货。”据金海燕介绍,由于线下门店在疫情期间一度受到影响,该品牌从今年起探索直播带货,并在本次展会期间加大力度。在金海燕看来,直播对于需要试穿的户外品牌而言展示意义大于实际“带货”效果,他也坦言,将在疫情彻底过去后继续探索这一领域。

对于更垂直于专业市场的运动品牌,转型更是生存下去的必经之路。据国内某综合体能训练器材品牌负责人然子介绍,疫情期间与其合作的不少健身房扩张门店的计划都已搁置或取消,部分健身房至今未能开张。为此,健身行业兴起了一股“直播热”。“很多健身房设计了线上打开的直播训练,从最初的只有十几人同时在线,到后来每次直播已有100多人观看。”与健身房往日的人流量相比,这一数字或许有些“寒酸”,也无法产生直接的经济利益,但为健身房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社群的概念让学员和教练的关系更为亲密,健身房开放后,许多当初参加直播训练的学员第一时间就回到了健身房。”然子表示。

特殊时期催生不可复制的商机

疫情对于体育产业的影响,不仅仅是推动转型,也为部分领域创造了不可复制的商机,家用健身器材就是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最高峰时(跑步机和动感单车)一天能卖10000台,平均每天也能卖3000台,远超往年同期。”据上海温嘉实业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邓笋哲介绍,该公司所生产的器械大多为不到2000元的平价款机型,由于疫情期间不便外出,许多市民都选择通过购置家用健身器材的方式进行锻炼,“主要购买人群来自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还有河南、山东等运动大省。”

该品牌的另一幸运之处在于,虽然春节假期后的购买高峰期工厂尚未复工,但企业有充足库存应对大幅增长的订单。如今库存基本清空,产能早已恢复,一切正朝着理想方向前进。据多家参展品牌负责人介绍,从哑铃、跳绳等小型家用器械,到中低端跑步机、椭圆机,这些在价格、便携度、占地面积、功能性等要素间达到平衡的运动装备,在疫情期间的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对于这些领域的企业,“直播经济”的影响仍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从去年起,邓笋哲所在公司就在线上App的开发方面进行了大手笔的投入,如今已有逾20位全职教练以及多位兼职教练,负责研发、录制在线直播健身训练课程。尽管该App尚未进入推广阶段,只是作为所售卖器械的附属品提供服务,但随着疫情期间设备使用率飙升,App的下载量已突破20万次,同时线上人数稳定在数千人级别。这一意外收获是该公司激增营业额的侧面体现,也坚定了其拓展线上课程、丰富产品结构的决心。

对于在疫情中面对艰巨挑战的品牌而言,生存的渴望推动着其迈上向线上转型之路;对于那些在特殊时期反而迎来增长的品牌而言,转型则成了进一步建立优势的绝佳方式。当这些发生于大大小小企业身上的转变汇聚在一起,绘就出体育产业转型的一个侧影。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摄影/ISPO官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