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流韵】平川观音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平川观音寺
作者 赵建瑜
朗读 朱晓天
平川观音寺是我童年的乐园。
每个平川长大的孩子,童年的快乐记忆几乎都跟观音寺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观音寺在我家的正对面,坐在故乡老家那口古井边,远望观音寺,犹如墨绿的大伞笼罩着一方小天井。黄褐色的木鱼山,和墨绿的古树相映成趣,让我们不禁想要奔向观音寺的怀抱,去重温儿时的美好记忆。
穿过棋盘村和沙坪村之间那无边的荷塘,使劲吸吸鼻子,荷塘的清香在肺腑久久回荡。沿着熟悉的小路,我们终于走进观音寺慈悲的怀抱。
图片
观音寺最坚实的依靠是巍峨的牛角山。顾名思义,牛角山因形如巨硕无比的水牛犄角而得名。牛角山上有仙人洞,传说观音寺下面的龙王庙的水,就是从仙人洞里的落水洞源源不断流出来,灌溉了两岸的良田无数。随着近几年龙王庙泉水的枯竭,真相早已无从考究。
观音寺斜靠着的木鱼山被我们平川人称为癞山,因为山上全是奇形怪状的癞石,面对这些怪石,你尽可展开丰富的想象,可能是横卧的耕牛,也可能是翱翔的雄鹰,还可能是高唱的雄鸡,或者是乖巧的小狗。
观音寺的石拱桥下碧波荡漾,悠悠的平川河在桥下穿流而过。拱桥两边“云崖水暖,浪逐金沙”的题字早已经斑驳,但历史韵味十足。石拱桥上的石条被祖祖辈辈的平川人踩得光滑之至,在癞山辛勤耕作的故乡人朝朝夕夕在这座石拱桥上来来回回,为了生活不懈奔波。
图片
图片
跨上石拱桥的最后几级台阶,庄严的大门上“观音寺”三个大字让人肃然起敬。这座寺院修建在一整块巨石上,也许是故乡的这一景象让我实在难忘,这让我对石头的执著一直未改,以至现在漫步怒江峡谷,也对奇石情有独钟。
玉皇阁托于巨石崖上,观音殿隐于巨石崖下。怪石嶙峋,古树披翠,巨石崖上藤萝遍布,虬根盘茎,让人不禁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来到翠盖亭,往石凳一坐,恍若置身于人间天堂。四周古树葱茏,奇石争俏。尤其是在盛夏时节,这是我最惬意的去处。往下眺望平川河,碧波荡漾,溪流淙淙。
犹记儿时,最喜欢在古树下捡拾皮哨子儿和苦楝子儿玩。在石头上把皮哨子磨出一个小洞,在洞口一吹,像极了体育老师口中的哨子发出的声响。它金黄的外壳在水里一泡,泡出许多的泡沫,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成了最好的洗涤剂,洗出的衣物干净无比。苦楝子儿在火上一煮,煮成糊状,成了奶奶们打裱布的好面糊。
图片
喜欢观音寺不单因为它的美,还因为宾川二中就座落在观音寺脚下。那时宾川二中在我们眼里很是神圣,二中学子也成了我们幼童心目中的偶像,当时二中的男生就是住在观音殿后的小房间里。如今的戏台上面的小房子,是二孃的好友刘孃的宿舍,我经常跑去找她借书,她那时大学毕业在宾川二中教书。我常常在他那儿看书,看得入迷时往往忘了回家,实在太晚就和她在宿舍过夜。现在每次回故乡,我都要去看看那间小屋,回味一下小时候那如痴如醉的书虫生活。
那时,龙王庙的水很旺,安石桥村的群众为了喝上一口清冽甘甜的泉水,舍近求远到这里挑水。清幽的泉水源源不断的从洞口流出,长长的水藻和青苔在池子里荡漾,小鱼小虾在水藻青苔间嬉戏玩耍很是自在。
十五年前,龙王庙被改造成了龙泉池,新修了观音娘娘塑像。但因为连年干旱,泉水几近干涸。从江外村到观音寺还铺筑了弹石路面,建成了观音寺公园,我们的观音寺焕然一新,我们儿时乐园,又成了孩子们的童年乐园。
图片
观音寺也是我们平川地区的人文景观、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的综合体。
每年春节尤其是大年初一,观音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文艺表演、舞龙耍狮,好不精彩。卖年货、卖小吃的人们往往生意火爆。记得我和二妹曾在观音寺卖山野里采摘来简单加工过的野果,竟然赚到好多钱,那种喜悦的心情至今难忘。
其他节日,什么太子会,重阳节,端午节,观音寺游人如织。同时它也是平川镇的文艺活动中心、旅游中心、老干老龄工作指挥中心和宗教事务管理中心。
无数个思乡的日子,我在异乡把儿时的观音寺回味无数遍,对它的思念化为对它的祝愿,愿我的故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
作者简介
赵建瑜:
女,平川人。现供职于怒江兰坪啦井中学。
策 划:杨凤云 张 进 刘 灿 吴洪彪
总 编:杨宏毅 王艳钧
责 编:吴洪彪
编 辑:朱晓天
宾川县融媒体中心(主办)
宾川县作家协会(协办)
宾川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