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要求房东降租金!北京有房者的体面、安全、尊严“一击而破”

多年以来,许多人把掏空家里的四个钱包,然后在北京贷款买一套房,视作人生的阶段性目标之一。然而,在北京拥有房子有时候不一定象征着富足和归属。一次降价风波,有房者的体面、安全、尊严,就可能被一击而破。

文 | 易方兴

编辑 | 楚明

运营 | 雨秋

有房不象征归属

接到自如要求房东降租金的电话后,刘军开始睡不好觉。

如果对房东的生活水平有个评级,45岁的刘军应该被归到“最惨”的那一类。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带着10岁的儿子生活,疫情的半年里,又失去了工资。

在北京拥有房子有时候不一定象征着富足和归属,有时候也会是包袱。

每一个还钱的日期都与没钱的现实捆绑在一起。7号要还7000块钱房贷,27号要还3000块钱车贷,下个星期,又到了该付每年6万租金的时候。至于收入,出租的房子是如今唯一的收入来源,每个月是5768块。

对他来说,生活是一个漏斗,每一分每一秒钱都在不断地漏下去。唯一能节省开支的部分只有饮食。

他从超市买来4块多钱的挂面,面一定要买细的,因为容易熟、省火。儿子正在长身体,喜欢吃馄饨,但馄饨18块钱一斤,已经算是奢侈品。馄饨煮好了,就着沸水,赶紧放进去他自己一天要吃的细面条,然后立刻关火,水的余热会将面条煮熟,之后泡在凉水里,同样可以省火。这是他的三餐。

这样的日子里,就连吃的蔬菜就按“根”来计算,韭菜是超市买满78元送的,他每次给儿子煮10根。

他的身材有些微胖,儿子却有些瘦弱。可能与疾病有关。自打出生起,儿子就得了过敏就会咳嗽的病,咳起来撕心裂肺,这样就必须去医院做雾化。为了省钱,他买来1000多的雾化仪,自己在家给儿子做,雾化开关调到最大,儿子的脸都笼罩在雾气中。

这团散不去的雾气也裹挟着他。他试图在这种混沌不堪的生活中闯出一条路来。无论如何,他也是北京的有房一族,房子在回龙观,每个月还能收5768块的房租。

直到6月14号,链家打来要求房东降价的电话,“您能不能把房租降到5300块?如果不同意的话,那我们只能单方面解约了,你还得赔我们装修费。”

那一刻,他感觉生活里的最后一根支柱,开始倾倒。

多年以来,许多人把掏空家里的四个钱包,然后在北京贷款买一套房,视作人生的阶段性目标之一。尤其是对30岁到45岁的人来说,他们刚刚安居,就背上贷款,一头扎入生活的湍流。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上,某银行住房金融服务区。房子是用来住的,租挺好,长租即长住。图 / 视觉中国

一些买到偏僻地段房子的人,只能把房子租出去,自己再在离公司近的地方租一套,过着房东和租客的双重身份的生活。于是,收入每缩水一次,生活的不确定性就多一分。

对于已经离婚3年独自带女儿的于丽丽来说,房子是她安全感的来源。

房子在回龙观,买房之前,她是个从山东一个县城来的北漂。那是2001年,工资一个月一千多,租了个房子,离公司有两三个小时,每次去中关村上班都像是从外地进城。真正把北京当成家的时候,也是买了房的那一刻,那会儿小区门口只有一条土路,蹚着泥巴水也要去看房,地板、窗帘、家具都是邻居们抱团去厂家砍价拖回来的。屋子里每一片瓷砖都是回忆。离婚后,家的感觉也消失了。她又回到了出发的起点济南,这套房子签给自如,“图个省心。”

如今,她在济南抚养女儿,同时做一份月收入一两千元的兼职。而每个月来自北京的8300元房租,构成了她全部收入的80%,是安全感的全部。自如在4月25号发短信给她,要把她的房子从8300元降到5500,降幅达到34%。

那种一度出现在婚姻里的不安感觉又出现了。

讨价还价

刘军以前还在链家工作过两年。

那是2015年,他先做房屋买卖,又做房屋租赁。那会儿自如刚起步,他也没买房。刚入职的时候,被拉到小汤山那边集中培训,“别的印象都模糊了,就记得链家的司歌里的一句,我承诺,我做到。”

在2017年得到了40亿元A轮融资之后,链家旗下的长租公寓品牌自如,杀入租赁市场,开始争夺房源。转眼几年时间过去,如今已成长为国内长租公寓一哥。它一般与业主签订3到5年不等的长期合同,约定好每年3%到5%不等的租金涨幅,同时将业主的房子进行统一风格装修后,再像一个包租婆一样,把房子转租给最下游的租客,赚取差价。

▲ 自如在武汉的首个整栋项目——武汉大路坊自如驿。该建筑整栋修缮后出租,每天床位价格不到100元。图 / 视觉中国

自如的利润通常有三种,一是会与业主约定每年数十天的“空置期”,空置期里,业主免费把房子提供给自如使用,相当于空置期里租金白送;第二个来源是管理费和每年房租的上涨,在过去的几年,北京每年房租上涨幅度远高于3%到5%,中间的差价就是自如们的利润;第三个来源,则是会在客厅里打个隔断,赚隔断间的租金。

疫情到来,以及北京严查隔断间的政策,让后面两个利润来源的渠道被切断了。张桂英是海淀区一名高中老师,教了十多年英语,学生给她的评价是“心胸宽阔”。5月份,自如的降价业务员打电话给她,在电话里诉苦:“日子太艰难了,要过不下去了。”

那一刻,她的同情心上来了。她家的房子买在海淀清河,112平,签给自如的租金是每个月8300元——这个租金本身在周边也不算贵。但她和丈夫简单商量,觉得疫情里大家都不容易,她的丈夫也是个善良的人,看到离家出走的孩子会收留到家里。他们很快决定,给自如降价800元。

自如两天后给出答复:只降800元不够,要降到5800元。

在今年的5月份前后,大量的房东都接到了自如打来的要求降价的电话。不同的降价业务员,采取的策略五花八门,除了上面的苦情派,还有蛮横派。

张晓东是海淀的房东,他遭遇到了蛮横派的业务员,因此整个端午节都没过好。他的房子60平米,租给自如5600元,这次自如想给他降到5000元。但他的妻子刚生二胎,全家也等着用钱,他不想答应。之前3月份的时候,就有降价员联系过他,在电话里说,“我们自如的资金链快要断了,就要付不起房东租金了。”

他当时吓了一跳,挂了电话一查新闻,看到一条《自如获软银10亿美元投资》,时间也是3月份。他顿时觉得智商受到了侮辱,“3月份刚刚得到了新投资,现在就跟我说资金链要断了?谁信啊?”

看到张晓东不为所动,两个月后,自如派了一位蛮横派的业务员来。说是“协商”,倒更像是单方面通告,就像被要求做一道单选题:A、降房租,B、解约,并且赔自如装修款。他不想妥协,想走第三条路,到法院起诉。

自如的业务员仿佛早就料到了,回答得很从容:“我一天要联系七八十个电话……谈成的也有二三十个……业主要告公司的,你也不是第一个。如果你告到法院,你官司真打不赢公司,只要是个人跟公司签的合同,法院永远是向着公司的。”

业务员甚至还讲起了一段回忆:“我在这个行业待了五六年,有一回,一个官司打了半年,判决下来公司赔业主,赔的时候公司赔不赔还是两码事。如果要申请强制执行,那么基本上要等半年之后,这房子基本上拖一年公司才会赔你,这房子就这么空了一年,到头来赔两三万块钱,啥都不值。” 双方最后不欢而散。对方留下一句狠话,“后续会有解约人员来找你”,挂断了电话。

一击而溃的体面

作为北京的“有房一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单亲父亲刘军尽力维持着“体面”。 对于一个生活窘迫的中年人来说,尊严,是个敏感话题。他之前是没买车的,出行都骑着一个车头破了的白色电动车,有一回带儿子出去参加亲子活动,目的地遥远,只能坐别人家长的车了,结果对方向看外星人一样的看着他:“你竟然没有车?”随即表示歉意,“不好意思,我们家的车坐满了。”

那之后,两年前,刘军终于贷款买了个10万块钱的车,每个月要还3333元的车贷。他说他倒不是因为自己的面子,因为孩子是单亲,他更不想让儿子感到自卑。从那之后,儿子也有了个开车来接送他上下学的父亲。

然而,疫情里,仅仅一通要求降价的电话,就击溃了他全部的体面。

到了他们这个年龄,生活一旦出现波动,脆弱的时刻,无人可以倾诉。41岁的于丽丽在离婚之后,很少跟周围的人谈及过此事,年龄越大反而越觉得孤独。尤其是在这次自如的降价风波之中,她发现身边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人。不要说帮她解决问题了,就连愿意安静听她说完的人都没有。

海淀的英语老师张桂英,接到自如要把房子从8300元降价到5000多元的电话时,甚至连想争执一番,都不知道要怎么开口了。她从名校毕业后,在北京最好之一的高中教书,平日里,受到的都是学生和家长的信赖,但在这种事情突然降临到头上时,一下子也懵掉了。她的一个有相同经历的老师同事,打完电话直呼“气得肝儿疼”,但也没有什么好办法,跟她一样无助。

多数有房者的生活处境,尽管没有到刘军那个地步,但对这个年龄段的有娃中年来说,他们一部分人正处在“教育致贫”的另一重困境中。

自如给丰台区的房东陈茉莉打电话的时候,她刚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伤口还在疼。为了女儿的教育,她去海淀租了房子,陪着女儿上补习班、学跳舞,一年要花15万以上。她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漩涡中,身不由己,“关键是周围的家长都是这样拼娃的。”疫情的时候,自己在海淀租的房子也没听说要降,每个月7000块的房租,还得交9000块房贷。

说起钱,每个人都觉得不够。但什么样算够,也说不准。张桂英同样在海淀,女儿刚9岁。但她不想拼娃,只希望娃能快乐、健康。但同样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也需要钱。她每年给女儿买教育保险,同时还在攒钱准备给女儿买套房子,“就像现在流行的那句话,女人想哭,得有自己的房子。”她觉得女儿就算是不结婚也没事,但自己的房子一定要有,为此,她正在为此目标攒钱,并定好了时间表,希望到女儿独立那一天,能把房子买到。

▲ 《安家》中海清饰演的宫蓓蓓在卫生间工作。图 / 豆瓣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直到这次自如降价风波之后,才开始仔细看合同。陈茉莉惊讶地发现,当时跟自如的合同里竟然有那么显得有些“霸道”的条款,后悔怎么现在才看合同。

比如,这份自如与业主统一签订的《资产管理服务合同》里规定,“标的资产已经乙方装修拆除部分不恢复原状,新配置设施替换前的甲方设施亦不再返还。”

这意味着,韩茉莉无权要求自如恢复装修前的原状,以及赔偿之前的家电。她当初签给自如的房子是个她仅仅住了两年的精装修期房,里面的空调冰箱都是新的。“自如把我买的没用多久的电器都换了一遍,装修也改了。”

又比如,合同里还约定,“鉴于乙方合作的装修、新配置设备供应商的费用结算、票据开局的特点,决定乙方无法为本合同项下标的资产装修及新配置设施维修提供额外单独的票据。因此,双方在此认可,本合同第3条项下涉及费用的具体金额以乙方提供的相关数据为准。”

通俗来说,自如对业主的房子进行统一风格的装修,不仅可以不提供格外单独的票据,同时,具体花费多少钱还是自如说了算。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肖敏,主要负责公司和金融领域。看完合同之后,她也认为这不太合理,“装修、购置物品的费用都是可以开票的”。

她还认提出说,“自如在市场波动之下就希望变更合同,或者想要单方面解约的行为,的确不符合契约精神。如果不是因为不可抗力或者情势变更,仅是市场房价降价,这应该属于自如应承担的正常商业风险。而且,合同里约定的租金上涨,也并非是基于市场行情的变化,而是约定的特定情形下的租金上涨,这与市场行情无关。”

但是,没法要求所有人都能看得如律师这样清楚明白。甚至于,少数法律观念比较强的业主,当初在签订合同之时,即便是对合同条款有争议,也被自如以“制式合同无法修改”的理由搪塞过去。有一名业主在签合同时,提出要详细地看一遍合同,不想遭到了自如员工的嘲讽,“你没必要看,反正你也没权利改。”最后签约的过程很不愉快,“窝了一肚子火”。

更为关键的是,对于不愿降价的业主,自如提出“要单方面解约,并且必须由业主赔偿自如的装修折旧费”的要求。要赔得最多的一个业主,2019年刚刚跟自如签约,如今刚过空置期,不仅一分钱租金没收到,自如还要他赔偿装修费约7万元。

业主、租户“两头吃”

生活没有给刘军这样的中年人留下太多选择的权利。 贷款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那里,就算是每个月几百块钱的房租,他也要尽力争取。“毕竟我们是签了合同的,不是吗?”他反问。他坚决要求一分钱不降,维持到2023年合同结束。

也有人曾经愿意降,但是后来又被惹火,比如韩美。自如希望把她回龙观的房子从6180元降到5800元,降幅只有6%。对方苦情电话打来,她也一度心软,决定答应了。

“降价可以,但我希望能得到一个保证,保证降了这一次,以后不会再降了。”这是韩美的底线,不然没有尽头。

“我保证不了。”自如那方回答。

由同情到愤怒的转变只是一瞬间。她有一种被耍的感觉。仿佛掉进一个坑,而前面这样的坑还不知有多少个。她开始在微博、知乎里发帖,给群里找人。到最后,找到的同路人越多,她反而觉得心里越沉重。他们有公务员、老师、IT从业者、部门主管,如今都只是一个身份——维权者。

“以前从没觉得,但现在明白了,谁都有可能是弱势群体。”韩美总结说。

自如也有自如的困境。政策和疫情的大环境之下,利润肉眼可见的被压缩了。更何况,“自如今年要上市”的传言沸沸扬扬,但如果是一份太亏损的财报,显然无法拉拢投资人的信心。

业主们也大都明白。一个普遍的观点是,自如就算是要求业主降租,但最终应该降到租户头上。毕竟,大家也都是从租房的时代过来的,也能够共情。房子在芍药居北里的业主张媛,在自如要求她房子降价20%的时候,特地悄悄跑到自己的房子里,打听租客的房租。

这是两年来,她头一次回自己的房子里去,平常时候,她都租在同小区另一个房子里。自如的APP显示,两间屋子住了两个90后。她特地买了两袋樱桃和哈密瓜,提着礼物才敢去敲房子的门。

房门打开,出来一个20多岁的穿切尔西球衣的小伙儿,谈起今年的房租,“疫情之后又涨了,自如给我每月涨了170块钱。”他说,自从3年前租下这个房子,每年都涨,现在一间房已经3300块钱一个月了。

张媛愤怒了。这个次卧就涨到了3300元,主卧还有个阳台,房租肯定更贵,再算上每年管理费,整个房租加起来远超7000元。自如这次一面要求房东涨价,另一面还给租户涨价。

▲ 北京自如寓。图 / 视觉中国

不少去自家房子里调查的业主都取得类似的证据。业主们把自如这种行为称之为“两头吃”。

相比“两头吃”,另一个让他们无法容忍的做法是,自如并不给出降价依据,以及每个房子亏损的算法。

“似乎降多降少,全凭他们一张嘴。”张媛说。

律师肖敏则提醒说,“根据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现合同因自如方原因提前解除,业主并无违约行为,所以自如的损失应自行承担,无权向业主主张装修折旧费。”

7月,盛夏来临,业主们和自如的谈判陷入焦灼状态。

刘军已经想好,再过两年,等孩子过了初中资质审核之后,就把房子卖了。借债和亏空将来都指望卖房的钱来还。

到那时,他将从一个北京的有房者,重新又回到无产的起点。 (文中除肖敏,其他人物皆为化名)

文章为每日人物原创,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