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债券受青睐 预计下半年外资继续加速布局

新华社上海7月7日电(记者杨溢仁)转眼2020跨过半年时点,尽管伴随资金面的收紧和基本面的回暖,国内债市陷入深幅调整,并完成了“牛熊”格局的切换,但这并未改变外资增持人民币债券的决心和态度。

国内债券连获外资增持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境外机构的债券托管量为21960.11亿元,较上月末多增829.39亿元,同比大幅抬升33.48%。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7月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以法人为统计口径,有455家境外机构投资者通过结算代理模式入市,6月新增5家;有565家境外机构投资者经由“债券通”模式入市,6月新增17家。

不可否认,在各种债券投资项下汇率、利率风险管理便利措施推出,外资评级机构中国业务获批的大背景下,国内债券市场对于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正不断增大,即便身处新冠肺炎疫情发酵导致市场急剧波动的环境中,外资也没有停下增持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政策层就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整体规划与部署,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的余额达到108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0年6月末,共有近900家境外法人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持有人民币债券规模约2.6万亿元,2017年以来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长。眼下,境外机构持债规模占我国债券总量的比重为2.4%,持有国债规模占比达9%。

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凸显

可以看到,世界经济格局正在悄然发生较大变化。

分析人士指出,全球主要经济体名义利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进入下行通道,金融危机后更有发达经济体维持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至今,疫情冲击更加大了市场对负利率进一步普及的担忧。

值得一提的是,眼下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依旧处于220BP左右的高位。在这种情况下,伴随我国金融、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考虑到国内复工复产进程的加速和长期向好基本面的持续存在,全球大量资金加速流入中国市场顺理成章。

无疑,中国正在成为世界投资的新胜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对于今年的全球经济前景预期十分悲观。其在6月末发布的最新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计,2020年全球GDP增速为-4.9%,此前预期为-3%。分国家来看,中国是唯一被预测在2020年能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增长率或为1.0%,此前预测为1.2%。

“年内来看,境内利率债的配置价值优势显著,而外资仍会是国内债市重要的边际增量资金。”华创证券固收团队首席分析师周冠南称,“下半年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海外主要国家的宽松政策虽在节奏上有所放缓,可难以转向,全球低利率环境持续,人民币资产的利差优势或将受到进一步关注。就外资的配置偏好看,料主要集中于国债和政金债等利率品种。下半年国内经济逐步恢复,人民币汇率难以出现趋势性贬值预期,外资持续流入料为大概率事件。”

不少境外机构亦预测,未来五年内,仍将有万亿美元资金流入人民币债券市场,而在美国、欧洲、印度等多个市场无力应对大流行现象越发明显的情况下,全球资金寻找避险市场和更安全稳定的增长点已不可避免。

加速开放同时需练好“内功”

来自中金公司的研究观点认为,考虑到中国复产复工节奏快于其他国家,预计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增长差”从二季度开始将拉大,经济基本面料支持中国维持相对其他国家较高的无风险利率,人民币汇率也将得到有效支撑。

部分业内人士更判断,随着中国基本面的好转,中国债券的收益率会不断上涨,为投资者提供持续而稳定的回报。结合金融开放的最新政策,未来“债券通”等渠道的债市交易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当然,在加速开放的同时,我国债市依然有必要不断加强并完善相关机制、体制的建设,行稳方能致远。

综合业内专家建议,首先应补好短板,完善债券发行信息披露、债券违约处置等制度的安排,切实保护债权人利益,加强信用评级监管,提高国内信用评级公司公信力,有序推进会计、审计准则与国际标准接轨,提升我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

其次,有必要在国债期货市场引入境外投资者,丰富国债期货的投资者类型,增强境外投资者的持仓黏性,更好地发挥国债期货市场功能。

第三,中国债券市场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债券通”的“北向通”上线以来运营稳定,较好地实现了“引进来”的目的,后续应继续深化推进“南向通”,让中国投资者“走出去”,真正实现与境外债券市场的双向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