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瑶大健康闯关IPO:实控人侄女一度失联,产品青黄不接

近日,湖北均瑶大健康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均瑶大健康)的IPO申请获审核通过,如无意外,均瑶大健康将顺利上市,成为细分品类“乳酸菌第一股”。

伴随着均瑶大健康的IPO征程,其内部事宜也被一一披露,一些风险点也引发资本市场乃至监管部门的注意。创始人王均瑶因病早逝后,其弟王均金成为实际控制人,然而此次IPO,王均瑶之女、实控人亲侄女王滢滢却一度“失联“,至今也未公开对本次发行事宜发表意见,不免为日后公司的运营留下些许阴霾。

在此情况下,均瑶大健康业绩增长显露疲态,核心单品却调低出厂价,这也令人担忧均瑶乳业的造血能力,其后续成长性堪忧。

实控人侄女一度失联,至今未发表意见

均瑶大健康是均瑶集团旗下食品板块,创始人为知名温州企业家王均瑶。

据均瑶集团官网介绍,均瑶集团是以实业投资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企业,创始于1991年7月。现已形成航空运输、金融服务、现代消费、教育服务、科技创新五大业务板块,旗下3家A股上市公司,即均瑶大健康顺利上市后,均瑶集团将手握四家上市企业。

2004年11月,王均瑶因病早逝。目前,王均瑶之弟王均金合计控制均瑶大健康67.90%的股份,为均瑶大健康实际控制人,实现了“兄终弟及”。

然而在均瑶大健康申请IPO之际,已故王均瑶之女王滢滢却曝出一度“失联”。

去年5月,均瑶大健康首次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其中提及,发行人按照相关规定向包括王滢滢在内的全体股东发出召开股东大会的通知,但王滢滢一直未予以回应、亦未曾出席相关会议。发行人已通过多种渠道尝试联系王滢滢,但多方尝试未果,王滢滢未出席相关会议、也未进行表决或签字。

均瑶大健康认为,作为持股 0.1875%的股东王滢滢对于合规审议通过的会议结果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但如果其提出超出本次发行事宜的其他诉求请求,存在可能影响本次审核进程的风险。

据了解,王滢滢所持股份是因继承而来,其间还涉及了诉讼。

据招股书披露,2011年1月,王瀚、王超、王宝弟、王滢滢各自继承原王均瑶所持有的均瑶大健康股份。其中,王宝弟(王均金母亲),王瀚、王超、王滢滢为已故王均瑶的二子一女。

然而在均瑶大健康的关键节点中,王滢滢不仅“失联”,且未领取现金分红,其增资价款也是由王均金代为缴纳。

上述的事件也引起了证监会的关注。

据了解,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明确要求均瑶股份说明无法与王滢滢取得联系的具体原因,均瑶饮品及其股东是否与王滢滢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是否达到了宣告失踪的法定条件并向法院申请对其宣告失踪。

其后,均瑶大健康的验资方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卷入康得新财务造假事件,导致其上市进程被迫中止。

直到今年4月,均瑶大健康再度披露了招股说明书,对于上述事件表示,现已与王滢滢取得联系,尚待其对本次发行事宜发表意见。

但在均瑶大健康招股说明书中,依然特别提示有“小股东尚未对本次发行事宜发表意见的风险”。

蓝鲸财经就王滢滢的最新态度以及此事对于企业影响等相关问题向均瑶大健康发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尚未得到回复。

产品结构单一,青黄不接

据了解,均瑶大健康属于食品饮料行业,目前主营含乳饮料中常温乳酸菌饮品的研发、生

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味动力”系列常温乳酸菌饮品。

公开资料显示,本次IPO,均瑶大健康拟募集11.99亿元。其中,约有8亿元将用于湖北宜昌和浙江衢州两个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其余资金将用于品牌升级建设项目。若募投顺利完成,均瑶大健康将增加约20万吨产能。

均瑶大健康认为,在旺季到来前及旺季期间,公司自有产能有限的问题凸显,存在相关生产线实际持续满负荷开工运作却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不足产能部分公司系通过提高该阶段代工厂生产订单量得以补充。

但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公司自有工厂(宜昌工厂和衢州工厂)2019年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5.96%和64.95%。

因此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募投项目消化存疑。

从业绩情况来看,2017年-2019年,均瑶大健康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46亿元、12.87亿元、12.4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6亿元、2.81亿元、3.03亿元。其中, “味动力”常温乳酸菌饮品塑瓶系列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 97.53%、96.51%和 89.48%,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值得注意的是,2017-2019年,均瑶大健康乳酸菌饮品销售收入呈现颓势,分别为 11.3亿元、12.6亿元和 11. 9亿元。均瑶大健康2019 年度核心产品平均销售单价较2018 年度下降 1.65%。

均瑶大健康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销售单价下滑主要系受线下促销活动、前300名经销商奖励以及产品出厂价下调等因素影响所致。

据了解,2019年4月起,味动力”系列乳酸菌饮品(瓶装)双发酵系列产品出厂价向下调整6-8个百分点。

中国食品分析师朱丹蓬对蓝鲸财经记者表示,下调出厂价应该是企业为了让利渠道,借助渠道趋动力刺激销售。均瑶大健康是一个大区域品牌,很难坚持长期的价格战,因此下调出厂价提升核心竞争力。

尽管如此,均瑶大健康经销商的更迭也较为严重,由2018年的1404家下降至2019年的1306家,当期退出数量622家,三年持续合作数量仅516家。

为了应对核心产品老化、产品系列相对单一的风险,均瑶大健康也做出新的尝试。2017年,均瑶大健康与国际IP“小黄人”授权而设立子公司奇梦星公司,推出奇梦星系列乳酸菌饮品、膨化食品等产品。

然而由于由于奇梦星列膨化食品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奇梦星自2019 年起不再经营休闲类膨化食品。

另一家主要从事草本植物饮料生产及销售的子公司养道食品,2017 年至2018 年期间推出的“体轻松”草本植物饮料,市场接受度同样不及预期,连续3年处于亏损状态。

另外,招股书数据显示,均瑶大健康的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2017年-2019年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分别为14.57、12.01、9.73,存货周转率整体呈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