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万人的血战,决定二战胜负的第聂伯河会战

库尔斯克会战失败后,德国开始向西撤退,在第聂伯河沿岸重新组织了防线,企图阻挡苏联的西进,保住乌克兰地区。

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而且重工业十分发达,战略资源极其丰富,因此乌克兰对于德国来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如果丢掉了乌克兰,德国将失去最为重要的原料基地,将无法再与苏联抗衡。而苏联经过两年的残酷战争,人力物力都已经动员到了极限,急需得到补充,而解放乌克兰,不但可以打击德国的战争命脉,还可以极大的补充苏联的人力和工业资源。可以说,乌克兰地区的归属,决定了二战最终的胜负。因此,双方都在乌克兰地区集结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力量。

第聂伯河横贯整个乌克兰,河水量大,河面宽阔,河右岸高,可控制左岸,左岸在很大一段距离上坡低而缓(由于流向问题,在第聂伯河的描述中,左岸是东部,右岸是西部),十分有利于做防御屏障,因此德军在这条河沿岸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希特勒声称:“第聂伯河是一道700—900米宽的巨大江河障碍,右岸是连绵不断的永备发射点,攻不破的天然堡垒。除非第聂伯河水倒流,否则俄国人是克服不了它的。”

德国在这第聂伯河沿岸集结了高达126万军队,12600门火炮,2100辆坦克,2000架飞机,而为了夺取乌克兰地区,苏联也集结了空前庞大的兵力∶265万军队,51000门火炮,2400辆坦克,2850架飞机。双方的参战兵力总和达到了恐怕四百万,超过了有史以来的任何一场战役,可以说,在这场战役中,双方都赌上了全部。

1943年8月26日,苏联发动了进攻,9月15日,苏军就推进到的第聂伯河右岸,与左岸的德军隔河对峙。由于德军撤退时实行焦土政策,导致苏联许多战略物资没有及时送到前线,缺乏必要的渡河条件。但考虑到正在不断加固防线的德军,苏联统帅部决定强渡的第聂伯河,打乱德军的部署。

为了完成渡河行动,苏联甚至使用了空降兵,但由于缺少足够的掩护,许多空降兵在空中就被射杀。地面上的部队也好不到哪去,由于缺少足够的船只,有的士兵甚至只能用简易的木筏渡河。仅仅在渡河阶段,苏军就付出了30万人的巨大损失,但苏联成功的达到了作战目标,德国的部署被完全打乱,苏联向前推进了300千米,歼灭了20万德军。

到10月2日,德国防线完全崩溃,只能退守基辅。10月12日,苏联抵达基辅城下,由于德军的顽强抵抗,直到11月6日,苏联才解放基辅。其后德国组织了一系列反攻,企图夺回基辅,但都无功而返。到12月22日,精疲力尽的德国不得不撤退。至此,第聂伯河会战结束。

在这场战役中苏联付出120万人伤亡的惨重损失,伤亡人数超过了斯大林格勒。但成功解放了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大片土地,及时得到了补充。而德国在这场战役中伤亡80万,而且失去乌克兰地区的军事资源,再也无法与苏联抗衡。此后,苏联吹响了全面进攻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