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恩普:传奇书画家的高怀超拔是如何练成的

沪上知名书法家熊恩普将于今秋十月在朵云轩艺术中心举办个人书画展,展览在筹备过程中,就已经在艺术界引起了一番关注,不但有多位艺坛名宿将为其助力,更有著名作家、海派文化研究者马尚龙以及原上海博物馆副研究员、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顾问郑威为展览特别撰文。熊恩普先生,这位来自安徽芜湖的当年穷教师,何以获得大咖力推,赢得满室芬芳?且来听听名家如何叙说。

作家马尚龙为熊恩普先生书画展的撰文标题为“一生中多少次的没想到”,点出了这位传奇书画家的高怀超拔。

熊恩普六岁拜师学字画,本来以其天资敏学,是可以一骑绝尘的,可是,身为地主的儿子,他的人生断崖式地跌入谷底。备受冷落歧视的他幸有书画童子功,加之读书成绩出类拔萃,才在民办学校里当了一个代课语文老师,没有正式编制,没有正式工资。

■熊恩普先生

熊恩普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教师生涯迎来了转折。改革开放后,熊恩普参加了民办老师转正考试,以文科第一名转正为公办教师。同时,多年来的临池不缀,为他叩开了书法界大门,他屡屡进修、参赛,屡屡受益、获奖,书艺大进。

更没想到的是,在“成分”观念还很强的年代里,熊恩普竟然战胜了无数追求者,赢得了一位上海女知青的青睐,继而攻克种种困难险阻,结成连理。

在世俗眼光中,一个安徽的穷教师,如何能攀得上一位上海大小姐?熊恩普不但多才多艺,英气袭人,还有大丈夫的担当。妻子怀孕需要补营养,穷教师熊恩普毅然到南京去摆摊子,帮人在钢笔上刻字,挣了钱,马上换成营养品带回家。

经济大潮来袭之初,熊恩普即创办了校办企业,经营得风生水起,但为了更高的艺术追求,他又毅然无偿将企业转给了朋友。

退休回沪定居后,熊恩普创办了上海界宽书画院,又在文定路画家街开办了两家画廊,由此桃李满园,门下弟子各行各业的都有,真正体现了“界宽”两字。

■熊恩普书法

又令熊恩普没想到的是,他的一双女儿都是优秀非凡,在老爸奋发人生的言传身教下,各个聪慧又独立。尤其同在上海的小女儿熊玫,此次是她提出来要为父亲办展。

熊恩普当然完全不用依赖女儿来运筹,但是女儿的孝心,则是熊恩普最为惬意的。不仅是传统艺术得到众多弟子的传承,中国孝文化、家文化的传统,也在一代又一代的情感接续中,妥妥传递了下去。

对于熊恩普先生的书法艺术,学者郑为是如此评价的——

观其行草书,结体宽宏多姿,运笔迅疾,牵丝偶连,既有子昂圆润秀美的格调,又含髯翁古朴放纵的率意,挥写时偶尔露出多折之笔,呈现出一种奇趣。整体书法则出自于古,而多运己意,自然形成秀逸清俊的艺术特色,应归属于当今传统派的主流书风。

除外,先生又善隶书,取法《张迁碑》、《石门颂》,将此两碑的不同特征能融和互贯,从方整朴茂中时见纵横飘逸,表现出一种灵动的风骨与洒脱豪迈的气度。

■熊恩普书法

对于熊恩普先生的绘画,郑为也给与了点评——

先生亦擅绘画,主要是山水画,巨幅尤多,构图缜密。其表现技法灵活善变,取宋代的乱柴皴转变为长短不一的散锋皴,皴出山石的纹理,干笔皴擦,逐层晕染,淡色轻抺,硃色或直绿点苔。树叶多作水墨点垛法,去繁就简,把北方的雄俊与南方的温润结合得非常完美,以苍茫浑厚,气势壮阔而别开生面。

梅兰竹菊,历来是传统文人画的主题。其中的兰花,也是先生多见的画种。往往是信手拈来,一枝墨兰顶端向下,或低昂朝上;更有旁逸斜出,姿态各异,兰蕊绽放,修叶长曳,独占纸端,再以秀逸的行书题上数句,顷刻墨香味与兰馨味冉冉盈室,气息典雅,引人入胜,为其画余茶后的遣兴之作。

■熊恩普绘画

“高怀见物理,和气得天真”。这是熊恩普多次书写的铭心佳联,一生中经历了那么多次“没想到”的熊恩普,大约是以此当作自己座右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