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的芦苇四季皆秀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淀淀相连有荷花,绿水碧波芦花洁”,白洋淀是国内芦苇的重要产地,有“芦苇之乡,甲于河北”的说法,并以皮白质优、数量庞大而享誉全国。

图说:白洋淀的芦苇 来源:网络

白洋淀的芦苇四季皆秀——春天芦笋破土,生机盎然;夏天芦荡茫茫,碧波翻滚;秋季芦花飘絮,纷纷扬扬;冬季芦苇盖雪,金白辉映。白洋淀芦苇属于北方沼泽苇,属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基本上分为根、径、叶、种子。成熟芦苇的高度在2到4米之间,直径约有1厘米左右,大概有20片叶子,呈披针状生长。每年9月是芦苇开花的季节,花絮满天飞舞,如蒙蒙细雪,非常浪漫。古代曾有诗赞颂芦花:“苍茫沙嘴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最爱芦花经雨后,一蓬烟火饭渔船。”

“苇是摇钱树,淀是聚宝盆”,这是白洋淀的一句俗话。芦苇浑身都是宝,苇絮可以用来填充枕头,苇穗可以用来做扫帚,鲜嫩的芦根可以用来熬汤、酿酒,老芦根可以用来入药。芦苇本身还含有大量的纤维,可以用来造纸织布。对于白洋淀人来说,芦苇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家庭的经济基础,更是他们编织美好生活的珍贵资源。“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苇眉子。苇眉子又细又长,在她怀里跳跃着”,这是孙犁先生在《荷花淀》里描写的白洋淀水乡妇女编苇席的情景。

1981年,在白洋淀附近,容城上坡遗址的商代文化层中就发现了苇席的痕迹,说明远在3000年前,白洋淀人就开始编织芦苇了。白洋淀编织和芦苇工艺画可以说是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的艺术,自然古朴,具有白洋淀水乡风情,记录了白洋淀的沧桑,守住了白洋淀人的记忆。2009年,安新县圈头村的苇编艺术和白洋淀的芦苇工艺画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民晚报记者 唐敏 夏菁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