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舰遗物出水、秦汉排水系统露面,2019年山东考古硕果累累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师文静

7月9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廷琦介绍2019年度山东省考古新发现、2018-2019年山东省优秀田野考古工地相关情况。2019年山东省共开展了45项考古发掘项目,发掘面积超3万平方米,发掘墓葬近1000座,山东考古硕果累累,山东考古新发现不断力证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青岛发现秦汉排水系统

再次证实秦皇汉武登琅琊

王廷琦介绍,2019年山东考古新发现不断力证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共开展了45项考古发掘项目,发掘面积超3万平方米,发掘墓葬近1000座。

滕州西孟庄遗址发现了龙山时代的重要环形聚落遗址,对龙山文化的聚落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考古发掘工作荣获“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临淄齐故城发现疑似东周稷下学宫的联排建筑基址;发掘的大韩周代墓地是近年来全国周代考古的重要发现,对研究鲁中南地区东周墓葬制度、文化交流融合、诸侯国及其与周边古国关系等诸多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在青岛琅琊台遗址发现秦汉时期的大型建筑和陶水管排水系统,应与秦始皇、汉武帝登游琅琊有关。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在威海湾打捞的定远舰遗物为甲午海战研究提供了资料,发掘的铁门关遗址,为海丝申遗提供了学术支撑。

这些重要发掘不断填补着山东古代历史的空白,力证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中日合作考古研究重大收获

烟台水稻种植史提前千年

在2019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启动了中国和以色列合作弥河流域考古调查项目,开启了两国文化交流的新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还开展了中国和日本临淄汉代镜范与铜镜的考古学研究,中日合作研究对深入挖掘齐文化资源,多方面加强文化保护、交流与合作,推进文化强省、文化名城建设,打造齐文化品牌,扩大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山东大学、日本九州大学和烟台市博物馆联合对烟台开发区大仲家遗址出土的陶片及石器进行考古学研究,大汶口文化陶片中发现的水稻,将烟台地区水稻种植历史从龙山文化时期上朔至大汶口文化早中期,提前了1000年左右,为“中日稻米之路”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水中汉墓登上《探索·发现》

鲁国故城对外开放

2019年山东考古工作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共开展了38项全省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勘探工作,了解了遗址墓葬类文物分布范围、功能分区,为遗址保护范围划定和编制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为配合济南泉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开展了10项主动发掘项目和3项水下考古项目。

目前,鲁国故城、城子崖、齐国故城的部分考古发掘项目已经得到原址保护、现场展示并对外开放,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基本完工,省级考古遗址公园扎实推进。

王廷琦说,山东考古服务社会的能力也在不断加强,2019年各个考古工地共组织了近30场公众考古活动,参观考古工地群众近万人,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机构开展了“考古进课堂”活动,举办中小学师生考古培训班,向公众普及了考古知识。

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济南市考古研究所、青岛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制作了《东平湖水下古城疑云》、《海底拾遗人》、《济南魏家庄汉墓》、《济阳三官庙汉墓》、《水塘下的古墓》、《青岛汉墓发掘记》等7部山东考古专题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