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转公后,深圳上幼儿园更难了?市教育局回应

连日来,记者接连收到多个深圳家长的爆料,称因附近幼儿园由民办转为公办,造成秋季小班学位紧张了些。一些孩子没有园上学,一些孩子则被迫去远处上学。
在深圳市教育局咨询投诉版块和深圳本地相关论坛上,近期也有不少来自龙岗、龙华、福田、宝安、罗湖等区的家长“吐槽”了今年因“民转公”导致幼儿入园报名难题。
图片
图片
2019年起,深圳进一步规划、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要求在2020年9月底前,深圳小区配套幼儿园将全部变成公办园或普惠园。
图片
7月9日下午,深圳市教育局发布消息称,今年深圳市幼儿园学位较去年新增3.3万个,“民转公”幼儿园在原招生规模基础上新增小班学位9812个。深圳市教育局表示,总体来看,今年全市幼儿园小班学位可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但存在结构性、区域性供需矛盾。
2019年以来,深圳大力发展公办园,公办园数量大幅提高,公办园在园儿童数从原有的4%提高到37.9%。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确保2020年底实现公办园在园儿童占比50%
(附报道链接:好消息!深圳今年新增幼儿园学位3.3万个
图片
深圳市人大代表杨勤表示,深圳单位面积人口密度已发展到全球前列,人地矛盾空前紧张,民转公是规范学前教育建设的重要举措。但政府一方面应寻求教育用地供应数量和教育设施规划标准的突破,一方面也应该听取各方声音,避免在“民转公”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一些“一刀切”问题。
图片
深圳市教育局发布通知,2020年秋季学期全市幼儿园集中招生时间为6月13日-7月20日,今年秋季入园的小班生为2017年8月31日(含8月31日)前出生的儿童。
进入7月,虽然公布结果还没出来,但一些学位未确定下来的适龄小班生家长着急起来。
龙华区世纪春城小区业主杨女士介绍,她所购买房产所在小区幼儿园刚完成“民转公”,秋季有196个适龄生源申请入读该园小班,但该园“转公”后每个班仅限名额25人,只招4个班录100个生源。此前,该小区幼儿园每个小班可招40-45个小孩,眼下合规后却面临本小区生源学位紧缺的难题。
2018年龙华区实施了积分入园政策,实行类别优先、同类别比较积分录取原则,和公办中小学一致。学位类型分1-5类,1-3类为有房的龙华区户籍家庭。
图片
杨女士家属于1类中积分较低家庭。今年进不了世纪春城幼儿园小班,孩子怎么办?教育部门的方案是将孩子分流至离小区较远的民治幼儿园。
但家长介绍,民治幼儿园是一所位于城中村的民办园,配套不足、交通不便、“转公”无期。
为此,6月29日,世纪春城幼儿园接受业主意见又扩招了28个小班生名额,但还有70几个孩子没解决。教育部门表示,等世纪春城幼儿园一些孩子毕业后,小区学位压力会减轻。这导致一些“二孩”家长面临较大压力。
据家长介绍,花半里、壹城中心小区也曾向龙华区教育部门反映类似问题。家长预计,2021年一类业主问题更大。
图片
图片
“按照现在的情况,我们都不敢生二胎了。”家住龙岗区坂田街道佳兆业中央广场三期的业主刘女士反映,小区配套幼儿园在“民转公”后,受人数限制而学位不足,部分小区孩子就近“入园难”。
佳兆业中央广场小区大多是89平米(目前单价约6.9万)的家庭刚需房,每期平均2000户。而小区内只有两家幼儿园,分别位于一、三期。“一期幼儿园主要服务一期的7栋住户,等他们全部入学才能排到我们三期”。
图片
2017年,位于三期的城市广场第二幼儿园建成后,这个规定让二期业主“转战”三期的第二幼儿园,且按照房产证时间顺序排队入园。这个规定让孩子明年就要入园的三期业主刘女士坐不住了,“幼儿园在我们楼下,我们却排在他们后面。”
“民转公以后,三期幼儿园只设3个班90个生源,学位哪里够?”刘女士称,三期仅1类小班生源就接近200人,“我们是2017年购房合同里有写明孩子可以上楼下的幼儿园,想到这么困难。”
好在后来第二幼儿园扩成4个班,每班人数扩大到40多人,这其实不符合教育部门办园规定,但暂时纾解了小区入园压力。
“虽然这一届孩子都能上幼儿园,但如果按老规定,明年依然会出现名额不足问题。”刘女士称,“二孩”政策叠加人口净流入带来的“入园潮”,将可能进一步引发“入园荒”。
图片
图片
案例1与案例2中的孩子虽然就近入园难,不过上学还有希望,但其中背后折射的教育资源紧缺问题值得关注。
记者从深圳新闻网教育板块检索发现,有关幼儿上学的帖子成为近期热点。涉及龙华、南山、福田、龙岗、宝安、罗湖等区。涉及出现片区或幼儿园招生难的,有安托山片区、人民北路区域、新田社区、坪地中心幼儿园、呈祥花园、振业峦山谷小区、布吉信义假日名城幼儿园、渔业社区、龙岗麓园、桂香社区、龙华爱心家园、西乡等、宝安西乡街道,河西社区、河西社区等。
在一个自由流动的社会,城市人口与经济活力紧密有关。《深圳年鉴2019》显示,2014-2018年,深圳年末常住人口增加239.8万人(2019年又增41.22万)、出生人口增加44.9万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但持续猛增的常住人口所带来的资源高度紧缺,导致年轻的深圳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学前教育挑战。在2018年,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公办园比例分别是:北京63%、上海62%、广州30%、深圳仅为3.8%,但深圳在园儿童53.2万人,居于一线城市之首。2019年初,深圳约有各类幼儿园1771所,其中公办园68所,约占全市园总量3.8%。
图片
近年,深圳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规划建设。按照2020年新政策,深圳严格规范办学规模,要求在本年度9月底前,小区配套幼儿园要全部变成公办园或普惠园。同时,新型公办园实施积分入园政策,办园规模为6至12个班,每班有人数限制,比如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混合年龄编班30人。
人大代表杨勤介绍,“民转公”是深圳学前教育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应该看到政府依法规范学前教育办学和提高学前教育水准的努力,一方面也应该及时重视转型过程中的不足,比如上述一些原关外新建楼盘小区幼儿就近入园上学难、部分民办园因被国有产权物业股东停租而不得不换场地涨学费(比如英皇幼儿园)、部分有特色的优质民办园转为公办后师生调整(比如维多利亚幼儿园)等。
图片
杨勤认为,幼儿园建设过程中,既要补充短板、解决痛点,也要鼓励创新、多元、高质量发展。“幼儿园的建设标准现在很难清晰统一,比如很多民办园教学水平和配套质量低于公办园,这些园要收回来公办;但办得好的优质园,老百姓其实希望继续办下去。实际执行中,哪些是优质园,哪些是劣质园?标准要及时公布,且清晰统一。”
深圳人口密度为6727.9人(2019年末统计数据),名列全球前列,数倍于北上广。
“深圳人口密度太大,土地高度紧缺,导致多种公共配套用地落地难。”杨勤分析,目前,按照国家及深圳市有关规范和标准规定,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应按教育建筑相关规定控制,含有严格的规划用地指标、建筑高度指标、容积率指标、绿地率指标等,这些属于强制性规定,虽然深圳规划部门有些创新,但依然是深圳教育设施“落地难”的核心。
“教科文卫的建设规范是强制性的,而不突破规范,就没法解决用地难问题。这些深圳问题在全国不具有普遍性,是否可以先行先试?”杨勤呼吁,管理部门应与有关规划部门协调,因地制宜做一些制度突破,对于一些规定限制背后的难点应以创新思维解决。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李荣华 郭悦
【摄影】李荣华
【制图】李荣华
【作者】 李荣华;郭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