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子以一己之躯,维护了新疆60多年的稳定,全因身上带有异香

一部《还珠格格》,成了我们80、90人的回忆。那个时候,它就像一阵旋风,吹遍了大江南北,火遍全国。我们记得那个调皮捣蛋的小燕子,记得那个端庄贤淑的紫薇,当然,对那个身上带着异香的女子,也是倍感神秘。年少的时候,我们只当那是编剧的一个人物,怎么会有人天生有体香呢?

长大后才知道,香妃果真名不虚传,历史上还真的记载了这样一位处处透着神秘的女子。

那么,历史上的香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

据说,香妃之名最早出现在光绪十八年(1892)萧雄写的《西疆杂述诗》卷四“香娘娘庙”,其中,有“纷纷女伴谒香娘”一语。他在附录中进一步写道:“香娘娘,乾隆年间喀什噶尔人,降生不凡,体有香气,性真笃,因恋母,归没于家。”之后,光绪三十年(1904)刊印的《王湘绮先生全集》第五卷中,曾经记载:清朝有一名回妃被拐入宫,不顺从皇帝,最后,被皇太后绞杀的情节。

由此可见,这两处历史的记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香妃来自少数民族。

1914年,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一批文物,其中一副画像引起了史学家的震动。这幅画像,画着的是一个年轻的女子,穿着一身戎装,且在画像下面有一段文字:“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可见,这段文字再次确认香妃来自回族,且生来带有体香。但是,对于这幅香妃的戎装图,不少专家和学者表示其可信度并不高。

因为,这幅画并没有落款,也没有其它任何标志。但是,画的确是出自清宫,这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清宫中到底有谁会去画香妃像呢?

有人猜测是清朝宫廷画家郎世宁,这个猜测显然是不成立的。郎世宁有再大的胆子,也不敢随便画妃子像。所以,这幅画的作者成了一个谜,而画中画的是否是清朝的香妃,就有待考究了。

其实,民间流传最广的,还是穿着旗装的香妃。当时,香妃被乾隆纳为妃子,因此,她入乡随俗穿旗装,这也合乎她当时的身份。此外,对于香妃是否真的带有体香,专家们也给出了相应的猜测:

第一,古代女子一直都有沐浴花草的习惯,这样的话身上带有体香也很有可能的。所以,香妃之香并不一定是天生的,也许是后人夸大的。

第二,香妃之香,也有可能是他身上佩戴的香囊散发出来的香味。

在古代,千金小姐佩戴香囊是常有的事情。更何况,回族是一个特别会用香的民族,他们制作的香制品,不仅香味特别,味道还非常浓郁。特别是利用回族特制的一些香草,做成的香包、香囊,款式多样,深受汉族喜爱。

此外,关于香妃的死亡,也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香妃被皇太后赐死;

另一种说法认为香妃是自然病死。

从那副故宫博物院展出的香妃戎装图,下面的记载,我们可见一二:

“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或有称其美于中土者,清高宗闻之,两师之役,嘱将军兆惠一穷其异。回疆既平,兆惠果生得香妃,致之京师,帝命于西内建宝月楼(即今之新华门)居之。楼外建回营,毳幕韦鞴,具如西域式,又武英殿西之浴德堂,仿土耳其式建筑,相传亦为香妃沐浴之所。

盖帝欲藉种种以取悦其意,而稍杀其思乡之念也。讵妃虽被殊眷,终不释然,尝出白刃袖中,示人曰:‘国破家亡,死志久决,然决不肯效儿女汶汶徒死,必得一当以报故主。’闻者大惊。但帝虽知其不可辱而卒不忍舍也。如是者数年,皇太后微有所闻,屡戒帝弗往,不听。会帝宿斋宫,急召妃入,赐缢死……”

这里明明白白的记载了香妃是被皇太后赐死的。

但是,据史料记载,皇太后死于1777年,而香妃死于1788年,因此,皇太后不可能赐死香妃。

我们之所以推断香妃死于1788年,也是基于大量的史实。

首先,香妃应该是历史上的容妃,她们是同一个人。在历史上,乾隆只有一位新疆的妃子,那就是容妃。此外,香妃和容妃无论是人生经历,还是生活习惯等等,几乎都是一样的。

原来,容妃(香妃)生于1734,她本是和卓氏后代,在清廷平叛大小和卓的战斗中,容妃一家人立了大功。她的长兄和叔叔被清廷召进宫中在朝为官,于是,为了表示对皇上的忠心,父亲就将她献给了皇上。进宫之后,皇帝不仅对她特别照顾,还请了回族厨师。而且,在外出的时候,容妃也是极少数的随侍之一。但可惜,容妃一辈子没有为乾隆帝生儿育女,50多岁时在圆明园去世,葬在裕陵妃园寝。

她死后,乾隆皇帝再没有纳过妃子。其实,容妃以一己之躯,维护了新疆60多年的稳定,其功绩之大不可估量,更为新疆民族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定,付出了自己的青春。

虽然,我们不知道容妃是否对乾隆有心,但是,她一个外族人能在深宫之中拥有一席之地,并得到乾隆皇帝的长期照顾。可见,乾隆对这位妃子确实情深。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她虽远离故乡,但却在他乡遇到了疼惜自己的人,实在是另一种幸运,而她传奇的一生,也成为了后世永恒的佳话。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清史稿·卷十一·高宗本纪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