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影像|丈夫癌症晚期,尿毒症妻子说“愿把寿命给他点”

图片
壹 | “只有神经病不怕我”
武汉,丹水池。
这是封城期间,武汉城中疫情最严重的社区之一。
蔡大姐的丈夫,是确诊患者。但对蔡大姐来说,比家人生病更难受的事,是自己成了小区里的“瘟神”。
去买蚝油,她都站到门口了,老板还是装作听不见。
图片
有人看到她买菜回来,捂着鼻子就跑了,回到家把门一关,拿着消毒剂喷来喷去。
图片
整个小区,就一个神经病人,不知道要避开蔡大姐。
一个邻居站得远远的,对她挑明了大家心照不宣的那些话:“其实你和你老公都不是讨厌的人,只是我们不喜欢。”
疫情放大了大家的戒备心,也放大了蔡大姐的敏感和脆弱。
那些不怀好意的眼光,或者是避之不及的动作,都常常刺得蔡大姐受不了。
图片
隔壁家的大姐劝她:“你别在意别人躲你躲得狠,正常人见了都怕对方呢。”
蔡大姐又委屈,又不服气。她想不明白,全中国有那么多个确诊患者,大家都歧视他们,那以后还怎么生活啊?
而她唯一能做的,是反复连线医院里的丈夫,对着视频那头的人,半埋怨半哭诉道:“你再不治好,我真的要崩溃了!”
图片
幸好,好消息很快传来了:蔡大姐的丈夫,即将出院。
贰 | “我愿意把我的寿命给他点”
杜进,既是一个普通的妻子,也是一个不普通的妻子。
说她普通,她和大多数家庭里的主妇一样,照顾家人,收拾家务。
说她不普通,是因为,她的丈夫,是癌症晚期患者。
三年前,她的丈夫查出了癌症。曾经能一口气打4个人的跆拳道高手,如今跟个泄了气的气球一样软塌无力,全靠杜进一个人贴身照顾。
图片
今年一月份,丈夫被发现癌症转移,医生建议:尽快入院。
可是,人还没进去,新的通知就下来了:不能住。
原来,疫情爆发,连肿瘤科医生都得上前线。
图片
杜进能理解,但是没办法接受。
再多的止疼药,都压不住深入骨髓的疼痛。看着丈夫备受折磨的样子,杜进感觉到深深的绝望和痛苦:”我愿意把我的寿命给他点,不想他那么疼。“
图片
其实,杜进本身也不是什么健康人。她有尿毒症,每周都得定期去透析。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几近压垮了这个女人。
图片
后来,生活终于出现了一丝转机:疫情没之前那么严峻了。医院重新通知杜进的丈夫,可以入院了。
在救护车上,杜进想哭,又想笑。
图片
叁 | “我无法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陈琦,丹东社区副书记。
如果说这次的武汉抗疫的布防,是一张巨大的神经网络,像她这样的社区工作人员。就是末梢的存在。数量众多,至关重要,却微不可见。
每一天一睁眼,就等于是上班的开始。密集的铃声,从来没有停歇过。
她的工作内容,麻烦又危险:对接社区确诊、疑似病例,还有其他需要去医院的紧急病人。
图片
更糟心的是,还容易得罪人。因为发放生活物资的责任,也落在她身上。
不少居民对她的工作,并不满意:凭什么别人有鱼有肉,结果分到自家里的,就一包火腿肠和几片菜叶。
她们的抱怨,话里有话:“都不知道发给谁去了!”
图片
甚至于有人在路上遇到她和身边跟拍的摄影师时,会远远丢下一句:“摆拍。”
图片
陈琦显然已经对这些流言麻木了。
她说:“居民太多了,实在没办法满足所有人,两百多份鱼,肯定只能先安排给低保、残疾、重症家庭。”
图片
面对误解,她只会闭嘴,然后继续尽心尽力做更多的事:给出院的新冠病人送鸡汤,送水果,送口罩,仔细宣传防疫知识……
图片
肆 | 纪录片幕后故事
2020年初,武汉疫情爆发,范俭受到媒体邀请,前往武汉拍摄主题纪录片。
和许多直击一线医疗抗疫,或者是封城期间城市生活变化的视角不同,这部纪录片的镜头,对准了灾后普通人的日常中。
有人不敢出门:“连狗都没出门,毕竟家里有80岁老人,过得提心吊胆的。”
图片
蔡大姐的女儿,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情绪悲观。她说:“疫情本来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但是我提不起劲儿,时间犹如停顿了。”
图片
杜进的丈夫,因为快递瘫痪,赖以为生的靶向药没办法买到。
病情一日三变,拖着拖着,就转移到了骨头上。脊椎骨鼓出了一个巨大的瘤子,让他连躺下来好好睡一觉,都做不到。
图片
蔡大姐习惯了被人歧视。
当她遇到一个神色如常的社区工作人员时,下意识的动作,是后退开。然后是语无伦次的感谢:“谢谢你不像别人那么怕我。”
图片
这些个体,如此不起眼,却轻易刺中我们心底柔软的地方。
在此之前,我们看到大多数关于疫情的画面,都以医院或者街头为背景。但居民区里的人情江湖,门背后的悲欢离合,几乎是一片荒芜。
图片
这大概就是这部纪录片,最珍贵的地方。
它让我们看到这场灾难下,更细微,更具象,更切身的次生伤害:心灵隔离的悲哀,孤立无援的困境,面对未知的复杂情绪……交织出武汉人苦难深刻的共同回忆。
影片里的人,是容易被忽视的角色:确诊者的家属、身患重症的病人、忙碌的基层工作者……
但是,比起新闻中的主角,范俭更想记录下,那些略显琐碎的老百姓困境。
图片
《被遗忘的春天》工作照
因为,现实不只有那串确诊数字,在数字之外,还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段段真实的生活。
蔡大姐的丈夫出院了,却回不到原来“四处跑”的生活。
想出门,可以,但是要晚上十点以后再出去,不然会吓到邻居们;
过生日,“有胆量”应邀而来的客人,少之又少;
面对着漂亮的生日蛋糕,他不敢吹蜡烛,而是戴着口罩,用小扇子扇灭烛火。
图片
原来,劫后余生,并不意味着一切便已经翻篇。
病毒感染的,并不止那串确诊数字。
就算是现在,疫情不再那么来势汹汹,可是重创过的心灵、坍塌的亲密关系、还有长久以来的应激反应……都像是湖面下的暗涌,未曾消失。
图片
他们淡淡的唏嘘,生活不便的琐碎,心灵受过的伤害,身处的窘境……就像时代海浪上密密麻麻、翻涌覆盖的小泡沫。
在《被遗忘的春天》里,我们可以看到制作团队,强烈的共情心和克制的分寸感。
图片
《被遗忘的春天》工作照
他们没有去评判行为的对错,也没有去塑造所谓的正反派,而是平铺直叙,用真挚的交流,展示每个人的不安、顾虑和烦恼。
也因此,我们能够感同身受,这个因疫情而撕裂的社区里,每一个人的进退为难,顾此失彼。
范俭曾在接受采访时候说:在这样一个巨大灾难后,有很多人需要承受巨大伤痛,这种修复和治愈需要漫长的过程,应该被记录下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纪录片里,出现了很多熟悉的春景段落:含苞待放的木兰花,茁壮成长的新芽......
事实上,正因为有人记录,这个特殊的春天,更令人难忘。
图片
图片
图片
*部分图片来源于《被遗忘的春天》摄制组
撰文|阿金 编辑|青木 统筹|夏末
出品|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
出品人|杨瑞春 主编|王波 责编|夏末 运营|赵一静 张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