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断90%的“神药”背后:美国抗疫一败涂地,暴露医疗体系三大顽疾

瑞德西韦是否真的靠得住?美国疯狂抢药的背后折射了什么想法?明明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医疗卫生体系,为何如今却因疫情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全球抗疫实录》是腾讯新闻联合金十数据一档关注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各国经济影响的栏目。

当地时间6月29日,美国制药企业吉列德正式公布其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的定价,随后美国迅速发出采购大单——买了该公司7、8、9月份90%的瑞德西韦药物产能,总共超过50万剂。显然,美国对其自家的疫情现状是感到力不从心的。因此,美国才会如抓住救命稻草般,未等此药物的各项实验数据确凿,便对其冠以“人民的希望”的名号。

那么,瑞德西韦是否真的靠得住?美国疯狂抢药的背后折射了什么想法?明明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医疗卫生体系,为何如今却因疫情沦落到这样的地步?以上三大问题都将在本文一一解答。

一、美国“买断”的瑞德西韦,究竟疗效如何?

1.走进瑞德西韦的“前世今生”,危机永远孕育着机会

丘吉尔曾言,“永远不要浪费一场危机。”这话用来描述瑞德西韦的“前世今生”怕是再恰当不过。事实上,治疗新冠肺炎本不是瑞德西韦的宿命。公开资料显示,瑞德西韦原本是用来治疗埃博拉出血热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疾病的药物。在当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的试验下,瑞德西韦在临床试验这一关中“折戟沉沙”,最后退出了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战场。

不过,由于早期的研发耗费了大量心血,吉利德并未放弃研究瑞德西韦的其他用途。2018年,吉利德将瑞德西韦用于抗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研究结果公诸于世,显示其可以有效在体外抑制SARS和MERS病毒,此举无疑为瑞德西韦的今世预留了“复出”的机会。2020年年疫情的蔓延让人们再次想起了这款药物。2月5日,瑞德西韦横空出世,作为特效药加入我国武汉抗疫战场,并开启了三期临床试验。

2.遭美国几乎“买断”,瑞德西韦却在中美的试验中存在差异

目前,瑞德西韦向外界公开的试验治疗结果有三份,分别是来自中国的临床研究团队和吉利德、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其中,中国的试验结果显示,瑞德西韦对于重症患者无显著疗效,而吉利德和NIAID称其临床有效。

吉利德和NIAID的试验则指出,在治疗重症患者试验时,其5日疗程具有与10日疗程相似的有效性,因此界定瑞德西韦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美方与中方截然相反的结论一出,也直接扯下了瑞德西韦的“神药”面纱。不论吉列德再怎么为瑞德西韦“正名”,说白了就是,其治疗新冠肺炎的效果是相对的,能缩短患者的治病时间,但对降低死亡率没有显著效果。

然而,美国早在5月初就宣布,对瑞德西韦发放紧急使用授权(EUA),允许美国医疗机构治疗重症患者时“紧急使用”。自家(美国)的大力支持显然给与了吉列德更多信心。这家美企宣布,将继续加大对药物的供应,以满足各国的高需求。预计到年底对瑞德西韦的开发和生产投资将超过10亿美元(折合约70.2亿元人民币)。

3.国际质疑声不断,瑞德西韦正走下“神坛”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期舆论的“追捧”下,也很快引发了国际对于瑞德西韦真正疗效的质疑。尤其是,随着各国都在卯足了劲地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地塞米松、法匹拉韦、他汀类药物等在试验中被证明能有效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瑞德西韦的神坛地位变得有些岌岌可危。

美国前FDA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指出:“瑞德西韦不是特效药,它更像是新冠疾病医疗箱中的一个工具,但是如果尽早使用,可能会有效遏制疾病。”我国知名医学教授颜学兵也称,“使用瑞德西韦的时间点非常讲究,最好是重症早期使用。”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患者要想通过使用瑞德西韦达到续命的效果,恐怕还得综合天时地利人和。

7月1日当天,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表示,现在还不清楚这种抗病毒药物针对新冠肺炎的功效,建议全面审查瑞德西韦的数据,组织内部将继续对其进行评估。此外,WHO还打算对美国买断瑞德西韦一事进行调查,并评价美国的行动不利于全球团结度过新冠疫情这个大难关。

二、美国“爆买”举动背后,折射什么想法?

“美国优先”——不愿与他国共享试验成果

自从新冠疫情确诊人数攀升至全球第一位之后,“养尊处优”的山姆大叔便在医疗物资的分配上贯彻“美国优先”的作风。5月30日,因世卫不愿按照美国的要求行事,美国宣布将终止与世卫的关系,并决定停止向世卫组织提供资金。而在4月下旬美国就拒绝参与世卫发起的疫苗研发及公平分配国际合作体制。此次提出的优先确保每位美国人享受药物治疗的计划也一样。

由于专利法约束,全球仅有吉利德一家具备瑞德西韦的生产和对外销售资格,欧洲等发达国家若想购买,必须乖乖排队。尽管吉列德已对全球范围内127国授权生产瑞德西韦,但美国“清仓式”买断瑞德西韦的计划已经切断了其他国家的购买途径,使其“求之而不能得”。要知道,虽说瑞德西韦的生产商是美国企业,但却是全球各地区的志愿者共同参与临床试验的成果。

丹麦药品管理局局长托马斯·森德洛维茨指出,“我从未见过这样的事情,一家公司选择只向一个国家出售库存。”英国萨塞克斯大学(Sussex University)亚奎布(Ohid Yaqub)评价道,这清楚地表明美国不愿意与其他国家共享成果。英国利物浦大学高级访问研究员安德鲁·希尔也强调,欧洲人冒着健康风险来证明瑞德西韦的疗效,欧洲有权要求获得足够的药物。

而实际上,美国究竟是真的想独木成林,还是不愿承认此前在抗疫方面的错误操作,眼下病急乱投药?

要知道,早在1月3日,我国有关部门就将武汉出现疫情的事情告知美国。当时美国卫生与公共福利部秘书利克斯·阿扎尔还公开表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公共卫生体系对这种疫情做好准备……早已成为一种日常工作。”而事实证明,美国后来对抗疫情的表现成了对上述这番话的深刻嘲讽,并在全球沦为“笑柄”。

三、美国拥世界一流的医疗卫生体系,却在对抗疫情中暴露三大问题

让我们来大致梳理一下美国的疫情时间线。2020年1月19日,美国出现第1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3月23日,美国新增确诊人数突破1万例;3月27日突破10万例,并超越中国与意大利成为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在此之后短短的一个月内(4月27日),美国境内确诊病例突破100万例,死亡人数达到5.5万人。

从上述4个疫情蔓延的重大节点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本可以在1月19日—3月23日期间阻碍疫情的蔓延。美国媒体将一切的问题都归咎到最初病毒检测不到位的做法上,甚至将此现象描述为人“国家丑闻”。那么究竟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有哪些?

1.“夜郎自大”——轻怠初期防控,让疫情一发不可收拾

(一)初期检测标准过高,检测范围太小。

据悉,美国疾控中心(CDC)在1月20日开发出了检测试剂,并以此测出美国本土首例确诊病患。然而,由于检测试剂仅靠CDC发放至各州,因此数量非常有限——仅供出现症状、去过中国武汉、接触过确诊病人的居民检测。此举也使得大批疑似感染的患者在社会上流动,相互感染的频率大大增加。

(二)轻慢病毒传播速度,迟迟未全面放开病毒检测。

按照美国当地的规矩,只有取得美国食药监局(FDA)的认可的实验室才有权开发病毒检测试剂。一开始,CDC向各州立实验室分别发放了200套检测试剂盒。然而,2月12日CDC突然宣布部分试剂盒存在缺陷,这使得各州只能将检测试剂送回CDC总部,并依赖其在亚特兰大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截至2月26日,距离美国开发出检测试剂已超过一个月时间,美国只对426人进行了核酸检测,阳性率高达13.38%。相比之下,韩国在2月19日首次出现死亡病例,截至2月25日已完成39327人的核酸检测。

(三)坚持自研试剂,拖慢疫情防控进度。

要知道,美国疫情蔓延初期就已有来自中国、德国、韩国团队已研发出有效快速的核算检测试剂,但CDC却坚持自研试剂。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副教授Michael Mina指出,CDC常抱着夜郎自大的的态度在工作,认为“我们是美国,不会效仿其他先行者

这一做法还一直延续至3月,此时已生产出新产品的美国再次强调,将坚持使用自研的核酸试剂盒,不会使用来自其他国家同类产品。而不难看出,坚持自研试剂的做法,简直与美国想要独享瑞德西韦药物的思路如出一辙。

2.美国本土医疗制造业外迁,医疗用品对外依赖严重

如果说,疫情初期的美国已经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问题忙得手忙脚乱,4月疫情的扩大化引发的医疗物资短缺则再次令美国感到“头秃”。无论如何,蝴蝶的翅膀已经扇动,美国显然无法从这场全球病毒大流行中“置身事外”。4月2日,为了确保自家的医疗物资补给的优先供应,特朗普政府下令,要求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暂停向海外运输医疗防护用品,已经在路上的物资要立即掉头运回美国。

事实上,美国在医疗物资供应链上早就准备了“小金库”——国家应急药品战略储备项目。2006年,美国国会还批准了增购防护装备的资金,为这一项目增加了5200万个医用口罩和1.04亿个N95口罩。然而,2009年爆发的H1N1禽流感疫情耗费了大量物资且未及时补给,

新冠疫情暴发初期,美国联邦储备库存仅约有3000万只口罩

对于全美各大医院上上下下的口罩需求来说,这一数目实在是“朝不保夕”。3月18日当天,特朗普宣布启动《国防生产法案》以加强国内抗疫物资的生产供应,尤其是口罩等医疗防护用品。就在美国打算举全国之力扩大口罩的生产之际,却发现本土并无制造口罩的原材料。要知道,在20年前美国本土还能生产大多数医院用的卫生防护用品。

但随着中国等国的制造业迅速崛起——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输出第一大国,美国已有95%的口罩生产转移至海外。而不仅仅是口罩,生产外流也迅速暴露了美国在医疗用品供应严重依赖海外供应的问题。数据显示,2019年美国进口了高达456亿美元的医疗设备CT系统、患者监护仪和X射线装备等医药及相关产品的进出口赤字同比大增了12%

意识到自家医疗物资供应在大危机下暴露的短板,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纳瓦罗在3月16日指出,要将医疗供应链从海外移回美国本土。6月25日,美国国会下属机构政府问责局则将物资紧缺的问题归为——美政府“准备不足”,呼吸机等重要医疗用品的储备不够充分。

3.深层问题——美国病入膏肓的医疗系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今年3月发布的“全球卫生安全指数”排名,美国以83.5分位列第一,比第二名的英国高出5.6分。正如美国人所引以为傲的——美国拥有世界上先进的医疗技术和公共卫生系统,在疫情大爆发以前,恐怕没有人会对这一点产生质疑。

然而,无论是初期防控不力而错失了抑制疫情的最好时机,还是医疗物资的供给不足情况的出现,都剑指美国病入膏肓的医疗系统。《美国病》一书作者罗森塔尔直言,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推动下,美国的医疗体制停止了对于健康甚至是科学的关注……只关注自身的利益。这似乎也成为美国防控疫情的一大障碍。

(一)利润驱动的医药定价制度,助推药价持续升高

以医药行业为例,美国在此领域实行市场自由定价制度,即联邦政府不直接对药品价格进行管制,而是通过医药批发零售商、保险公司等机构与药企分别谈判确定药价。美国药物研究和制造商协会公共事务部副总裁霍莉·坎贝尔曾透露,平均每家药企都会将药品定价的40%是作为折扣或回扣,用于给予保险公司、政府、药房管理人员和供应链中其他机构。

在利润最大化因素的驱动下,药企会针对不同环节的买家采取差额定价,以折扣换取销量——采购规模越大的PBM(药品福利管理机构,制定医保药品的报销比例)则可以获得更高的折扣。这也就意味着,生产商本身以及为消费者“谋福利”的机构,都将为获得更高的利润而推高药价究竟美国的药价有多贵,有数据表明,美国每年人均处方药花费约1200美元,超过目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

或许我们还能从瑞德西韦的定价中就能窥探一二——每剂定价520美元,1个疗程(5天6剂)为3120美元,有投行分析师保守估算,以每个疗程1000美元至2000美元的价格来计算,只要卖出200万个疗程就能给吉利德公司带来20亿至30亿美元的销售,很快就能收回吉列德前期开发生产所耗费10亿美元投资额。

(二)疫情下看病贵又无医保,美国社会矛盾随即激发

美国医保制度大体可以分为公共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部分,但美国并未实行全民医保制度。当地时间3月12日,一位女议员在有关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听证会上提出,由于大多数美国人没有医保(即基本医疗保险),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下,能否对所有美国人提供免费检测、治疗、隔离?此要求并未得到正面回应。

82.2%的美国人无基本医疗保险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美国总人口3.2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仅为5772万人,还有剩下82.2%的人并未被基本医疗保险所覆盖。此外,按照美国保险的全体劳工终身缴费制,美国医保仅为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费用支付。即便包括私人和基本医疗保险在内,美国人医疗保险的覆盖率高达91.5%(2018年)。

但仍有近40%的美国成年人表示,哪怕是遇到需要支付400美元(折合约2796元人民币)的紧急情况,他们也不舍得花钱治病。而目前美国还有超过2800万没有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

新冠肺炎患者医疗费用9763美元

一家美国机构称,哪怕享受雇主购买的医疗保险,一名没有并发症的新冠肺炎患者平均医疗费用约为9763美元(折合约68195元人民币)没有足够医保的情况下,高额的医疗费用显然使得新冠肺炎患者对看病敬而远之。因为治疗新冠所产生的医疗债务,可能会伴随患者终生。

那么,如果选择自己在美国买保险会是什么情况呢?美国人口普查局去年1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3485万美国人自己私下购买了商业健康险,占美国总人口的10.8%。最新的数据表明美国每年人均医保费用在3400美元/年左右。自1984年以来,这一费用大幅增加了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