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最远的路、织最难的布,“现代织女”的古村落守护记

她是杭州土布纺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成功复原了几乎失传的云布纺织手艺
被称为“现代织女”
她保护古村落,做“古村落的守门人”
推广保护传统技艺
用“手工村落”项目盘活古村落经济
她不提“扶贫”
却有很多人因她脱贫致富
她叫郑芬兰
图片
郑芬兰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窈川乡一个普通家庭,因为家乡有织布的传统,她从小就在母亲的纺机旁帮忙,一家的生活全靠母亲织布的收入维系着。
1995年大学毕业后,郑芬兰曾在国企短暂工作,后来跟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重新选择了人生轨迹,准备自主创业。
图片
爱登山的“倒娘”
折腾出一条纺织技艺传承之路
凭借自己独到的眼光,郑芬兰开始从金华、丽水、衢州收购杭派服装,分门别类整理后,倒卖到三四线城市的一类商场,几年下来积累了不少资本。
生意风生水起,在杭州有车有房,却无法让爱登山、冒险的郑芬兰“踏实”下来。
图片
从大学开始,郑芬兰就坚持每年背包徒步旅行,走过罗布泊、到过珠峰大本营。
一次出行前打包行囊,结婚时的“娘家被”从柜子里掉了出来,这是母亲用土布亲手为她缝制的嫁妆。
她眼前一亮,立刻决定把土布作为“折腾”的新方向。
图片
那时所有人都在讲改革、讲开放、讲工业时代,没有人关注土布,郑芬兰觉得这是一个商机。
尽管母亲觉得女儿在“发疯”,但郑芬兰还是立刻动手纺线、织布、设计、裁剪,完成了她的第一批产品。
图片
“我决定做这件事情,就会全力以赴去做好,不会瞻前顾后,考虑未来怎么办。”
产品完成后,郑芬兰在杭州一处繁华地段的商场租下一个柜台,开了第一家自己品牌的实体店。
第一个月,别人销售30万,她只有3000。
第二个月,别人销售30万,她依然是3000。
销售影响了商场业绩,经理劝她撤柜。恰好当时商场搞店庆促销,为了扭转局面,她想到把家里的织布机搬到商场里,让母亲现场演示织布过程。
图片
顾客们闻声而来,当晚郑芬兰的店成了商场地下一层的销售冠军。
生意越做越好,她开了连锁店,古老纺织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也得以延续。
2012年,土布纺织技艺被列入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郑芬兰被评为第四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
在郑芬兰从事纺织后,偶然在书中发现一种丝绵交织而成的云布,经线为丝,纬线为棉,柔软、不易褶皱、穿着舒适。这种布在古代是奢侈品,据说明代的皇帝非常喜欢用云布做贴身内衣。
好奇心驱使,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她便自己动手复原起云布,由于丝绵两种材料纤维韧度缩率不同,缩水后布料容易变形。
最终是经验丰富的母亲建议,让她改用小织布机纺织,并且用纯手工搓捻感受丝线弹性,达到同步缩水。
图片
几经反复技术优化,郑芬兰终于织出了让自己满意的云布,由于纯手工搓捻丝线,目前无法实现批量生产,郑芬兰却把这当成最骄傲的事。
做古村落守门人
用现代理念激活原有产业
郑芬兰在创业初期便有了“手工村落”的想法。
她曾走访新疆、西藏、云南、贵州、山东等地大大小小的村庄,把自己的手艺和多年的创业经验带给村民,希望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盘活古村的经济,延续和发展乡村优秀的传统手艺和文化。
在她眼里,手艺是相通的,可以用手艺连接起乡村与未来。
图片
“手工村落”计划是一个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的平台,郑芬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改变乡亲们的生活状态,带动乡村里的有志青年创业。
一方面,可以解决乡村人口的就业,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本土的手工艺,村民们有自己的品牌,通过合作社与“手工村落”合作,产品质量和收入也都有了保障。
图片
2016年,郑芬兰回到家乡金华市磐安县榉溪村,毛遂自荐当上了“荣誉村长”。
为了让传统手艺不失传,郑芬兰将改良后的纺织工具引进村落,保护起古村落中的传统手艺,带领村民打造自主品牌,让大家重新燃起对土布的热忱。
所有销售收入,郑芬兰都如数还给村民,她说自己只是“村落的守门人”。
图片
2017年9月,在郑芬兰的帮助下,云南怒江泸水水沟头寨傈僳族村民,把当地完整保留的麻料纺织传统工艺与纺织技艺有机融合,不仅制作出了传统傈僳族服饰,还开发出了挂件、包袋、瑜珈垫等符合当下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手工艺品,并注册了自有品牌,村民们开始走上脱贫之路,大家把麻料纺织称为“指尖的幸福”。
“我不认为我是在扶贫,我也从来不谈‘扶贫’二字。我认为盘活古村落的经济,就要‘以渔授渔’,而不是单纯地去捐赠扶助。手工村落’是一个可持续性项目,因为村民有自己的手艺,有自己创立的品牌,那就会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保护四百年村落
做一个能“起死回生”的姐姐
2015年,郑芬兰在一个众筹平台上看到一则信息。
图片
一个叫余家富的小伙子,为了保护自己家里古老的榨油作坊,销售山茶油来众筹,目标金额三万元。
只剩下最后一天期限了,只筹到两万五千元。郑芬兰被小伙子的淳朴打动,拿出5000元购买山茶油,帮他完成了目标。
图片
一来二去,两人便成了朋友。
余家富所在的村落有四百年历史,由于地质灾害频发等原因,面临着拆迁困境。
村落历史久远,很多老屋有着三四百年历史,拆除不免让他觉得心痛,但余家富却无能为力。
图片
郑芬兰考察后,决定帮他找专家进行评估,确定古村落的保护价值,这一年当地也解决了地质灾害的问题。
村庄终于得以保留,不再继续拆迁,村中的老建筑也受到了保护。
在余家富眼里,郑芬兰是一个能“起死回生”的人,“有困难跟她讲,她一定会尽力帮你。”
图片
这些老房子,现在被改造成了民宿,经营得不错,既保护了历史,又带动了村里的就业,提高了村民收入。
为了推动古村落保护和“手工村落”项目,郑芬兰已经前后调研了24个村,其中10个村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合作社。
她一年有两百多天待在古村中,别人觉得辛苦,但郑芬兰说自己得到的更多。
“在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得到的快乐是更多的。”
图片
互动留言区
你们村有哪些传统手艺?
你身边是否也有激励人心的创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