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零部件百强中的中国企业:延锋势猛、均胜“低调”、中信戴卡稳步冲高

尽管不得不承认,在汽车零部件领域,中国企业与外企仍存不小的差距,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近年来正在逐步发展壮大。

近日,《美国汽车新闻》(Automotive News)发布了2020年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就中国企业来看,有延锋、海纳川、中信戴卡、德昌电机、敏实集团、五菱工业和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7家企业上榜。结合此前榜单不难发现,近年来入围该百强榜单的中国企业逐渐增加,从2012-2013年仅有1家中国企业入围,到2014-2016年有2家中国企业入围,再到2017年的5家、2018年的6家,最终在2019和2020年入围中国企业数量提升到了7家。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中国企业上榜数据是按照总部所在地进行统计,除了这些本土企业之外,该百强榜中还有一些企业归属权或控股权在中方手中。例如位列2020年榜单中的耐世特,其总部位于美国,但已被中航工业收购;均胜安全系统和普瑞公司总部虽不在中国,但它们是本土企业均胜电子旗下的子公司。此外,由于配套业务营收存在数据可得性问题,福耀玻璃、潍柴等规模较大的中国零部件公司没有上榜,或许是因为没有提交相关数据。

总之,在该榜单中,中国企业的存在感正在不断提升。那么这些年频繁亮相该榜单的中国企业究竟有哪些?又有何独到之处?

闯入榜单前20的延锋

在近几年的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上,延锋排名突出。作为上汽集团下属零部件企业华域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延锋2015年首次登榜即创下第26名的好成绩,后又在2016年凭借销售收入同比大涨三成的成绩跃至第18位,2017年更是以突破千亿的营收收入攀升至第14位,且在此后几年一直稳居榜单20强。

延锋并非第一家登上该榜单的中国企业,但能够保持这样的排位并非易事。究其原因,一方面,延锋在国内市场的表现一直不错,该公司所生产的诸多产品包括座椅、仪表板、门内板、方向盘、保险杠等,在国内市场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是需要重点强调的一方面,延锋的快速发展与其全球化布局的推进关系匪浅。

2013年底,华域汽车收购延锋伟世通50%股权,大幅扩大了延锋的配套业务规模,2014年业绩因此实现了大幅的增长,这也是延锋能够在2015年登榜的重要原因。

2015年,延锋与全球内饰巨头江森自控完成业务重组,延锋下属53家生产(含研发)基地与江森自控下属40家生产基地分批、分步纳入新设的合资企业延锋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锋内饰”)。重组后,延锋汽车内饰业务布局进一步完善,也因此提升公司在国际市场的业务收入以及竞争力。2016年,延锋实现合并销售864亿元人民币,汇总销售更是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178亿元人民币,较2015年的911亿增长近30%,远超行业平均增长速度。

图片来源:延锋官网截图

在此之后,延锋还通过一系列举动加速全球化布局,并因此为业绩“加分”。延锋总经理贾健旭表示,全球化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延锋2020年的举动来看,其仍在继续推动核心业务的全球化。

今年2月,延锋出价3.79亿美元从安道拓(由江森自控旗下汽车座椅和汽车内饰业务剥离成立的一家独立运营的新公司)手中回购其持有的延锋内饰30%的股权。交易完成后,该公司将完全归属延锋所有。据悉,延锋内饰已建立独立、完整的全球汽车内饰业务运营和管理体系,配套戴姆勒、宝马、大众、通用等国际整车企业以及上汽、江淮、比亚迪等国内众多品牌厂商。对于延锋而言,全资控股延锋内饰有利于其完全自主掌控和发展全球汽车内饰业务。

除此之外,延锋与安道拓还达成了另外一项协议,延锋取得延锋安道拓机械部件的控制权,另外由延锋安道拓机械部件出资2000万美元,向安道拓购买汽车座椅的滑道、调角器、锁扣和调节机构等机械部件的有关各国知识产权。合资公司控制权及知识产权的获得,有利于延锋公司座椅业务的全球拓展,延锋安道拓机械部件的业务范围将由原来以中国境内整车客户座椅业务为主,扩展至全球整车及其他客户业务。

延锋通过核心业务的全球化为自身赋能,在以往数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延锋还面对着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某业内人士向盖世汽车表示,海外疫情考验仍在继续,叠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车市下行以及中美贸易摩擦反复等情况,延锋的相关业务难免也会受到影响,但影响有多大或者是否会影响到其在百强榜中的排名,暂时还不好评估。

两家子公司同时上榜的均胜电子

不同于延锋,均胜电子并未直接出现在近几年的百强榜单上,不过该公司旗下的两家公司均胜安全系统和普瑞公司则在2020年齐齐上榜,分别排名第39位和第95位,且在此前两年,普瑞公司也一直榜上有名。据均胜电子内部员工透露,针对该百强榜单,均胜电子是由各子公司根据业务情况各自申报营收情况,均胜电子去年整体营收总额大约是89.5亿美元。也就是说,如果均胜电子此次整体申报营收,在该榜单中的排名必然不低。

均胜电子早期以汽车功能件起家,近年来通过海外收购等方式将自身业务扩充并整合为如今的汽车安全、汽车电子、汽车功能件和智能车联四个事业部。均胜安全系统对应的正是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事业部。2018年4月,由均胜电子、太盟投资集团等组成的财团通过向均胜电子的子公司Key Safety Systems(简称“KSS”)共同注资成功完成了对日本高田的全球资产收购,合并后的公司重新命名为均胜安全系统。

KSS和高田结合似乎让均胜安全系统优势凸显。资料显示,高田在20个国家拥有的56个生产基地,这可及时缓解了KSS产能不足的问题,并进一步助力均胜电子扩张全球。另外,KSS的客户资源主要集中在欧洲和美洲,高田的日本客户资源可以补齐KSS客户短板,平衡客户结构。此外,均胜电子有条件承接了高田客户集团(包括宝马、大众、戴姆勒奔驰、沃尔沃、捷豹路虎、福特、通用等)约210亿美元的订单。据悉,完成对高田的收购后,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事业部营收从2016年刚收购KSS时的73亿元营收增至2018年的429亿元。

高田及KSS客户对比

在此之后,均胜电子重点对汽车安全事业部进行大规模整合,例如在2019年升级和扩容匈牙利的米什科尔茨汽车安全气囊超级工厂,筹建和完成均胜安全上海临港工厂等。鉴于此,该事业部的业绩表现也进一步提升。2019年,均胜电子汽车安全事业部全年营业收入约470亿元,同比增长9.71%,新增订单约442亿元,占全球新增订单的约35%。

普瑞是均胜集团在2011年收购的子公司。这一年,均胜集团与德国普瑞签订收购协议,并购完成后,普瑞在中国建立子公司,同时全球多地增资,增强订单获取能力和产能转化能力,业绩基本保持着两位数增长。

作为一家汽车电子公司,普瑞主要产品包括空调控制系统、驾驶员控制系统、传感器、电控单元、工业自动化。被收购后,普瑞除了汽车驾驶舱控制系统的核心业务外,还在智能车联和新能源汽车等成长性市场加大投资。尤其是在2017年,普瑞新研发中心正式投用,为普瑞营收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撑。

据悉,过去十年,普瑞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尽管面临材料成本增加、美元走强等带来的压力,公司营业收入依然创历史新高,增长7.8%达到13.2亿欧元。2019年,得益于智能驾驶、人机交互和新能源汽车动力管理业务的增长,普瑞年度销售额增长14%,达到约15亿欧元,再次刷新纪录。

当然,无论是均胜安全系统,还是普瑞,亦或是均胜电子整体,都如同延锋一样难免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据普瑞方面透露,受疫情影响,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业绩有所下滑,不过在5月迎来了明显复苏,6月逐渐恢复全面运营。

中信戴卡等接连上榜的其他中国企业

回看此前榜单,除了延锋以及几次“露面”的普瑞之外,还有一些企业常驻,其中尤以中信戴卡出现次数最多。2012年,中信戴卡成功跻身百强榜单,排名第97位,这是首家中国零部件企业入围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单。2013年,中信戴卡仍然是该榜单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且排名提升至第92位。此后几年,该公司的排名几乎逐年上升,在2019年排名升至第65位。

中信戴卡是中信集团于1988年投资组建的铝车轮制造企业,该公司核心产品包括铝车轮以及用于动力系统、底盘和车身的轻量化铝铸件。资料显示,该公司是中国首家以及全球极少数能与全球主机厂进行全程“同步研发”的铝车轮企业,客户涵盖全球排名前20的主机厂、所有年产量超过100万台的国际主机厂以及国内前十大主机厂。相关数据显示,早在2018年,中信戴卡铝车轮业务拥有全球铝车轮超20%的市场份额,连续11年全球铝车轮市场占有率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据今年1月消息,沄柏资本通过旗下所管理的基金参与其他6家知名投资机构组成联合体受让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57.89%股份。根据股权转让协议,中信集团通过子公司合计转让中信戴卡57.89%股权,交易对价为55亿元。据早前信息,中信集团意在通过此次中信戴卡改制项目引入战略投资者,为中信戴卡引入更多经验和资源。不过实效如何,还有待后续进一步观瞻。

德昌电机是继中信戴卡之后第二家进入该榜单的企业,自2014年上榜后,除2015、2016年之外,其余几年均位列榜单之中,且排名也基本处于上升的态势。资料显示,德昌电机成立于1959年,是电机、执行器、驱动子系统及相关机电部件的全球领先制造商,在中国、瑞士、德国、意大利、以色列、法国、加拿大、英国以及美国都设有产品研发设计中心。

德昌电机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该公司营业总额为3,070百万美元,较上一财政年度下跌6%。其中,汽车产品组别的营业额较18/19财政年度减少1%。该公司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今年2月和3月营业额减少,另外轻型汽车产量下跌导致期内多数汽车产品需求减少,好在动力转向、刹车系统及冷却剂阀门应用以及引擎及传动油泵产品、热管理及暖通空调应用产品营业额的增加等则一定程度抵消了营业额的下滑。对于后续表现,德昌电机表示,公司本财政年度首季的销售水平将会比去年同期明显逊色,另外目前尚难准确预测未来数月终端市场的实际消费需求。

五菱工业、敏实集团、海纳川三家公司近三年来稳居榜单。其中,海纳川是三者中排名较高的企业,在2018、2019、2020年排名分别为65、61、57。资料显示,海纳川于2008年由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工业发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该公司目前拥有50家中国境内企业,20家境外工厂,在欧洲、北美等区域建立了研发中心。海纳川拥有涵盖内外饰、电子电器、底盘、动力、车身、新能源及智能网联的“5+1”产品体系,为全球40余家知名整车企业提供配套服务。2019年,海纳川实现合并营业收入40.45亿美元,在全球汽车和零部件产业景气度下滑的情况下逆势增长。

图片来源:海纳川

作为一家专注于密封件、特种橡胶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企业,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近两年才进入到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榜单之中。据了解,中鼎之所以能够在2018年上榜,比较重要的一点原因在于其海外业务的展开,该年度中鼎在海外市场共实现82.95亿元的营业收入,占营收比重67.07%。2019年,受车市情况以及费用率升高等因素影响,中鼎实现营业总收入117.1亿元,同比下滑5.4%,这使得中鼎虽仍保持在百强榜单中,但排名由前一年的第92位下滑到第98位。从2020年一季度来看,中鼎实现营业总收入25.1亿元,同比下降5.5%,可见其在新一年中仍将面临一定压力。

近年来上榜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的中国企业中,您最看好哪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