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Y是什么?那些频繁出没在ACG圈子中的KY怪是如何养成的?

KY,源自于日语"空(K)気が読(Y)めない",直译过来是"读不懂空气",常常用于形容那些不合时宜的发言,而作出这种发言的人则被称为"KY怪"。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遇到过KY怪,而且还不少。
但要说KY怪出没最频繁的地方,那毫无疑问就是网络社交环境,因为在大家互不相识,甚至不用面对面的交流环境中,许多人就会开始毫无顾忌地"畅所欲言",于是也就催生出了数量众多的KY怪。
这种情况如今也普遍存在于ACG圈子中,包括但不限于大家十分熟悉的弹幕系统、社交论坛等等地方。
而且早在KY这个词传入中国之前,KY怪就已经遍地都是。
图片
谈到这个话题,首先就要提到这个手游时代里遍地丛生的海豹玩家,其中的"骑脸型"海豹更堪称是KY怪中的佼佼者。
就拿之前形势一片大好的新游《明日方舟》作为例子,这款游戏的抽卡机制、角色强度设计、极短的每日游戏时间、以及数量庞大的玩家群体,简直就是最典型的海豹温床。
图片
抽卡几乎是手游的永恒话题,也是海豹的主要活动场所
不难发现,海豹玩家普遍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什么游戏火了他们就去玩什么游戏,并且优先考虑的不是熟悉游戏机制,也不是如何规划自己的游戏进度,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把前期赠送的氪金道具弄到手,然后使劲抽卡。
完成了这一步之后,绝大部分的海豹都会当场夭折,抛下一句"辣鸡游戏"之后愤然弃坑,又或是就此退化成豹子头非洲人。然后那极少数进化成功的海豹,就会跳到每一位玩家脸上,开始收获他们的"游戏体验"。
《明日方舟》在横向对比中不算太低的六星出率,可以快速刷初始号的新手折扣蛋池,再加上公开招募系统,以及对随便玩玩的海豹玩家而言十分友好的低时间成本,简直就是量身订造的海豹生态圈。
图片
图片
B站知名《明日方舟》Up主卡特亚,在调侃自己"熊三万"抽卡沉船时的KY弹幕
然后再来看看动画弹幕中的KY,你就会发现KY怪的种类和数量远超想象。比起海豹玩家用了十多年还是乐此不疲的"萌新出了这个,好用吗",影视作品中的KY形式更是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见不到的。
首先比较典型的一种,就是有人突然开始说一些其他观众根本不关心的"题外话",这种形式的KY几乎可以出现在任何动画的弹幕中,并且又以日常番最为常见。
例如在芳文社的百合职(日)场(常)作品《New Game!》的第二集中,剧情用上了老掉牙的日本法例梗"20岁才能喝酒",这时候就十分莫名其妙地冒出了一些自豪地说着自己多少岁开始喝酒的弹幕。
这些看似和剧情内容相关的弹幕,实际上却在说着一些其他观众丝毫不关心的问题,这就像是在一片阿伟乱葬岗中,突然冒出了几个在路边喝酒的小学生一样。
图片
图片
《New Game!》中的KY弹幕,以及忍不住吐槽他们的观众
但要说动画作品里最KY的弹幕,或者说最KY的话题,那还得提到那些完全错位的逻辑讨论。
自从日本ACG的爽片文化兴起之后,日渐沙雕的剧情终于是让观众忍无可忍,再加上国内各大Up主不遗余力地吐槽那些剧情过于智障的新番,渐渐地就培养出了一批剧情逻辑警察,而他们在查案的时候,常常查着查着就"过界"了。
比如在七月新番《彼方的阿斯特拉》中,包括原作党在内,就有不少人批评第一集里手牵手搭人桥把男女主角救回来的一幕,只因有人指出在原作里是将绳子扔出去一笔带过的。诚然,在宇宙空间中搭人桥明显风险更高,也更不合理,然而动画中这种改编的出发点,比起合理性,往往会更加注重表现力与感染力。
图片
也许是和《你遭难了吗?》处于同一档期的缘故,部分观众在看《彼方的阿斯特拉》时似乎在有意无意地往"硬核求生"的方向上靠拢,殊不知这两部作品的精神内核是完全不同的。
导致这种情况的最大原因,是《彼方的阿斯特拉》在第一集里并没有体现出真正的精神内核,但奇怪的是,你却可以发现有许多原作党在都批评这一改编。
对于一部只有五卷的短篇漫画作品而言,很难想象有自称原作党的读者会不知道故事的后续发展,而在了解过这部作品的精神内核之后,却还回过头来吐槽科学幻想在科学逻辑上的合理性,那就是一种再典型不过的KY发言。
图片
在讨论剧情逻辑时,部分观众会忽略这么一个问题——这部作品的剧情逻辑,是建立在必然性还是偶然性上?
这个问题在比较极端的作品中一般不会发生,例如讲究合理性的推理作品,以及讲究让读者意想不到的架空类幻想作品,因为它们要不就有着严谨剧情逻辑,要不就谁都知道这个故事当不得真。
然而还有一种作品是处于这两者之间,《彼方的阿斯特拉》就是这样一个同时建立在必然性与偶然性上的故事,它有着一个必然的起因,却又有一个充满偶然的过程,其中真正值得读者去较真的,则是必然性背后所反映的精神内核。
任何人都可以在讨论中调侃那些偶然因素,但如果有人一本正经地将这些因素批判一番,那么恭喜你,这里又发现了一只野生的KY怪。
文: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