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碎碎念·扶贫干部故事

余音绕梁
我是小梁
每周一且听我碎碎念!
图片
“扶贫工作是苦闷的,可是能够作为参与者,并见证他们的脱贫致富历程,我觉得这段经历太宝贵了。”
——郑德怀
图片
雨后初晴,清脆的鸟鸣声阵阵,青山绿水间弥漫着花香和果香。在一条条蜿蜒绕村的水泥路上,47岁的贫困户符玉霞忙着将被风雨打落的树叶清扫干净。
踏入海南白沙黎族自治县打安镇南达村的南九村小组,绿意葱葱,竹影横斜,一幅幅黎族特色的图案点缀在一幢幢新房的墙上,家家户户小院瓜菜诱人。“你能想象这里曾是省级深度贫困村吗?”海南电网公司驻村第一书记、扶贫驻村工作队长、乡村振兴工作队长郑德怀说起南九村的美丽,总掩不住满脸的骄傲。
这离不开郑德怀和驻村工作队员的努力。
按下乡村“美颜键”
“刚来的时候,正值雨季,宿舍潮湿,桌椅发霉,盖着湿被子住了两个多月。”回忆起2018年6月刚到村里的情景,郑德怀坦言,曾预想过扶贫工作的艰苦,但实际还是出乎他的意料。那时南达村很多地方都没通水泥路,危房也不在少数。
经过两年的驻村,1982年出生的郑德怀已成为南达村的最佳代言人,对村里的变化也如数家珍。
在南高岭的半山腰处,数百个方形蜂箱有序地摆放在林荫下,海南电网公司捐助的养蜂基地就建在此处。“这里原本是没有路的。在山间修建小道,让村民骑着摩托车也能上山干活、收割作物成了我们的目标,这一目标也实现了。”郑德怀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的笑容特别灿烂。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郑德怀和驻村工作队员们协调帮扶资金,联系县交通局、县城投公司等相关单位加快推动整村道路桥梁建设,完成村内巷道、入户路、环村路、漫水桥、涵洞桥等项目建设,为乡村发展铺好路。这一年多来,海南电网公司相继投入了近15万元进行道路的硬化、美化。目前,政府投入资金正在开展生产道路的硬化,南达村水泥路通到了田间地头。
2019年底,南达村所有贫困户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最初的35%下降至0%。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是郑德怀和队员们今年的工作目标。他与其他扶贫干部探索推进南九、木瓜两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南九村已完成“一户一景”打造,“村里绿化带的石头上都画上了动物,美观又独特风情。”郑德怀说,翻修拓宽后的村路、画有黎族特色图案的新房子、通村通组的新路灯、环村铺设的污水管网等,红花绿树间,仿佛让这个村子按下了“美颜键”。
村容村貌的提升,让南达村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全面提升。“以前住茅草房,土路坑坑洼洼,杂草丛生,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家会变成景区一样。”76岁的张发令说,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他得每天绕着村路锻炼身体,享受党的好政策。
村民们通过自身得到的一个个“实惠”,而不是空口白话。认识到“第一书记”能给村子带来的实际改变,郑德怀简单高效的工作风格也渐渐得到村民的认可。
看着一套套平房拔地而起、美丽乡村项目工程日渐完工,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郑德怀心里溢满了甜蜜的滋味。纵然在这一过程中再苦再累,长期与家人聚少离多,他也从未想过放弃。
产业“造血”拔穷根
在南高岭养蜂基地,停在门前的小轿车引来村民们的羡慕。这是南达村“养蜂达人”高胜章4月份刚提的新车。
2018年,在海南电网公司的支持下,高胜章拿到第一笔帮扶资金10万元后,开始了他的“甜蜜事业”。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从最初的与其他贫困户“抱团”养蜂,从30箱到现在的515箱蜜蜂,高胜章从养蜂“门外汉”变成“行家里手”,共计帮扶带动了15户贫困乡邻发展养蜂酿蜜产业,从曾经的残疾贫困户蜕变为现在的“白沙脱贫之星”。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智”“志”双扶,增强“造血”功能,才能实现贫困户长远脱贫。
郑德怀大学所学专业为经济与贸易,到了南达村,他感觉自己如鱼得水,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的重要抓手,在产业发展上明确“做强橡胶等传统产业、突出养蜂淮山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光伏等新兴产业”,采取“专业合作社+基地+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组织上既然派我到南达村来扶贫,我不仅要想着为村里‘输血’,更要多想着为贫困户‘造血’,让无劳动能力、缺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够坐享‘阳光收入’”。
“又是资金扶持,又是技术帮助,后面还提供包装及销售的指导,我不努力怎么对得起扶贫干部的付出?”高胜章说,郑德怀和驻村工作队帮助他完成了蜂蜜的包装设计、原产地认证及商标注册(南高岭百花蜜)等工作。近2年来,海南电网公司帮助高胜章销售“南高岭百花蜜”,营业额超过22万元。
“在这儿工作最大的满足感就是,驻村的这两年是南达村脱胎换骨的两年,作为公司驻村第一书记有幸参与并见证了南达村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驻村也让我的基层工作经验更丰富,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更强,更加熟悉农村工作,对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更有信心,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去解决群众实际问题。”郑德怀如是说。
“扶贫工作是苦闷的,可是能够作为参与者,并见证他们的脱贫致富历程,我觉得这段经历太宝贵了。”郑德怀说。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