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中国人的哲圣,日本人的武圣

“朋友你听过王阳明吗?”

不知什么时候起,当你漫步国内各大机场书摊,总能看到这样一批书。

在这类成功学图书的封面上,常常印着一个弱不禁风的老人。

头缠黑色文生公子巾,身披宝蓝缎子文生公子氅,山羊胡、深眼窝,一对小眼睛,仿佛有改天逆命的神奇力量。

这人便是明代先哲王阳明。

稀奇的是,日本人也喜欢把王阳明印到出版物上。

这些图里,王阳明及有关人物,或体态健壮,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或顶盔掼甲,落腮胡须鼻直口方。

或持剑拄地,金刚怒目横眉相向。

不管是王阳明其人,还是相关的弟子门人,一个个都变成神兵天将,威武异常,要么就如绿林豪侠,行走江湖。

这个还是我们印象里,那个身材瘦削,多病缠身的王大人吗?

更有意思的是,前些年,一群日本专家专程来中国祭拜王阳明。

离坟墓老远,他们就怀抱酒壶,走下车来,将酒水洒向天地。以好像武侠小说里的形式,祭奠这位来自中国的战神。

于是,生活在五百年前的王阳明,在如今的中日两国,就形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一边是中国大量的老百姓,把他看作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门。另一面,日本人则将他看成超级英雄,无坚不摧。

八旬老僧、叛逃武士,还有海军大将

日本人眼中的王阳明有多“猛”?

1511年,一个87岁的日本老和尚了庵桂悟,历经生死、远渡重洋,来睹王大人的风采。

见到心中偶像,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僧发自肺腑:我这辈子活着就是为见王阳明!

王阳明也没有什么偶像包袱,专程给了庵桂悟写了一封送别信。

信里他对这位“老粉丝”高度评价,说他长相干净利落(法容洁修),修行恪守清规(律行坚巩)。

最不容易的是,这么大年纪了,还孜孜不倦,不忘学习(年逾上寿,不倦为学)。

老和尚当然很兴奋,将这封信带回了日本,当做无价之宝妥善保存,一直传到了今天。

宁波阿育王寺,当年了庵桂悟与王阳明相见之地

在了庵桂悟的时代,“粉”阳明还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行为。但因为一个叛逃武士的努力,做王阳明粉丝,终于变成一股社会热潮。

这个武士名叫中江藤树。

时值江户时代初期,暗潮涌动,争斗不断。厌倦江湖纷争的中江藤树,只想归隐山林,赡养老母。

迷走江湖这些年,想要金盆洗手,全身而退,哪有这么容易。为了躲避追查,中江藤树潜入京都,上演了一出《潜伏》大戏。

中江藤树

32岁那年,他才回到家乡,开了一个小酒家,院子里种了藤蔓,郁郁葱葱。每天,他就和学生们坐而论道,弹琴乐心。

随后的几年,中江藤树读完《阳明全书》,突然感到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创立了日本阳明学。

渐渐地,不管是社会名流,还是贩夫走卒,都愿意投在他门下。他也一一指点,不吝赐教。

在他的老家近江,十里八乡把他称为“近江圣人”,他的事迹还写被进了小学教科书。

中江藤树

阳明学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了近现代,这里面还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

这一年是1905,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

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舰队,一时风头无两。

由于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酒席宴前,觥筹交错,溢美声、赞叹声、马屁声,灌满了耳朵。可这场酒会的主角却默不作声。

良久,他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

一生伏首拜阳明。

王阳明改变了日本历史

评价一个人的影响力,单凭他的粉丝多少,他的粉丝有多大名气,还有粉丝的狂热程度,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

王阳明之所以被很多日本人看作武圣,是因为他曾经结结实实改变了日本的历史进程。

不得不说的,是一袋米引发的血案。

日本版画《切支丹退治》局部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发生了大型地震,之后三年洪水,致使农业产量骤减,米价暴增。

饥荒就要来了,各地军阀还忙着打仗抢地盘,全国的奸商趁机囤积居奇,把大米给炒到了天价。

彼时,日本已经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一个人坐不住了。

此人名叫大盐,是个下级武士,也是王阳明的迷弟。

大盐

阳明学“知行合一”的思想,以及武士特有的荣誉感、自立心在他身上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他把所有的家底藏书都抛售出去,换了620两,分发给劳苦大众,还怒写檄文道:

“我等蛰居草野,虽无汤、武之势,孔、孟之德。然而事至于此,忍无可忍,不得已敢以天下力己任,冒灭族之祸患。今结集有志之士,起而诛戮此辈殃民官吏,并于骄奢已久之大阪富商,亦将一并加以诛戮!”

说的直白点,就是“揭不开锅了,我们反了,洗干净脖子等着吧!”

那一年,大盐聚集起义者300多人,一路杀进了市区的商店与大户宅邸,就为了一件事——“抢米”。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米骚动”。

反映“米骚动”的漫画

在那之后,义军一次次被镇压,又一次次兴起。

在广岛,人们打出了“大盐弟子”的旗帜。在越后,七人冒死谋划了柏崎起义。在能势、川边、丰岛三个郡,两千个农民也揭竿而起……

随后明治维新的到来,日本的土壤给王阳明的粉丝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回看那段时期,你会惊讶地发现,很多叱咤风云、雄飞庙堂的大人物,竟然都是阳明学说的门人。

西乡隆盛、伊藤博文、木户孝允、高杉晋作、井上馨……

正是这些人的通力,一手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改变了日本的历史,也进一步坐实了王阳明的威武形象。

王阳明

王大人的B面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想,王阳明之所以在日本人心中如此“生猛”,主要在于传播他思想的人。

这些人要么是遁世高手、要么是响马义军,要不然就是天才武将……

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看似体弱多病的王大人,除了文采斐然、哲思深邃的A面,还有一个少为人知的B面——

他本来就是“狠人”。

十四五岁,居庸关外,王阳明看到了草原大漠,风吹草低纵马奔腾,心中澎湃做起了英雄梦。

不久后,他写了一封书信,郑重其事地交给他爸爸:

“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上书,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

他爸爸的反应果然没有让人失望。只见,激动的老父亲抄起手边的书,劈头盖脸就往儿子打去,一边打一边骂:

“让你小子狂!让你小子狂!”

这一打,不仅没有打醒王阳明,反而在他心中埋下一颗横刀立马的种子。

宁王叛乱这一年,王阳明47岁。

此时的朝廷里,皇帝朱厚照声色犬马,宦官权臣斗得不可开交。如果宁王一鼓作气直取南京,半壁江山将不复存在。

王大人站在船头,漂荡在夜色笼罩的水面上,除了脚下的这条破船外,他已经一无所有。

没有指望、没有援兵、没有希望。

当晚,他彻夜未眠,他伏在书案前,彻夜奋笔疾书,他要写尽他的悲痛和愤怒。

第二天一早,随从们发现了散落满地的纸张,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所有的纸上都只写下了四个醒目大字:

“誓死报国。”

王阳明

后面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基本没打过仗的王阳明、光杆司令,居然真的决胜千里,挡住了宁王的大军。

宁王辛苦准备了十年,十年心血,让这个手无寸铁的读书人,一把火尽毁于鄱阳湖上。

人们想不通,宁王也想不通,这个一辈子之乎者也,还一身痼疾的王大人,怎么就打了胜仗,挽大厦于将倾。

直到他们碰面。

看着这个面相仁厚的王大人,被俘的宁王毫无惧色:

“这些都是我的家事,何必劳烦你如此费心?”(此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眼前的人不过是个沉默寡言的书呆子,我乃皇亲国戚,你能奈我何?

王阳明还是不说话,突然抬眼,目露杀意,士兵们闻令前来,将宁王拉下马,捆成粽子。

宁王慌了,马上变换语气:“王先生,我愿意削除所有护卫,做一个老百姓,可以吗?”

王阳明还是八风不动,只是淡淡吐出四个字。这四个字直接宣判了宁王的死刑——“有国法在!”

宁王目光黯淡了下去,他明白,眼前的这个对手是自己无法战胜的存在。

宁王朱宸濠

其实,王阳明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形象,也随时代的变化而悄然改变着。

最近,文脉君在网上看到了一页日本学生的读书笔记。

只见,年轻人用漫画的形式,画出了一个身材高挑、面容清秀,拢着头发的“帅哥”王阳明。

这里的王阳明不再生猛,而是手捧书卷,对着落花、飞鸟怡然自得,显得积极又阳光。

在笔记本的下方,写了这样一句话:

学者だけでなく、庶民の間にも広く支持された。

意为:王阳明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专家学者,他更多地走进了我们普通人的心,如我,如你……

参考资料:

王阳明:《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戴瑞坤:《阳明学说对日本之影响》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

孟琳:《征服日本的圣人王阳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高濑武次郎:《王阳明详传》台海出版社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叁)》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吉田和男:《塑造日本人心性的阳明学》东方出版社

崔连仲等主编:《世界通史》人民出版社

李亚:《论大盐平八郎的举兵动机》日语学习与研究

葛小丽:《入明使节之了庵桂悟与》青年与社会

特别感谢

周群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二级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

文 |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王子扬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