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封后,武汉高校首次到深圳为2021届毕业生就业拉票

疫情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牵动着万千学子的神经。随着2020届毕业生陆续离校,2021届学生又即将面临就业问题。为促进新一轮毕业生就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下简称“中南财政”)校领导、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学院老师集体从武汉奔赴深圳,于7月14日与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深圳名企业、深圳市该校校友会一同召开“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布会”,共商毕业生就业大计,为该校新一届毕业生前往深圳就业提供平台与契机。据悉,出席会议的企业将在活动后,与该校学生进一步互动,并为之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缓解疫情带来的就业难题。值得注意的是,该次活动亦是自武汉解封后,武汉高校第一次做客深圳,意义不凡。
图片
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军军发言
5万校友在深圳,深圳成该校学子最爱外地城市
“‘良禽择木而栖’,深圳是历届中南财政人的选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覃红表示,为响应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同时也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优秀的学生推荐到深圳来,他们选择在深圳举办这一场活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的校友有40万,其中就有5万是来自深圳校友会的,占了1/8的比例。”覃校长介绍说,中南财政里学习金融、会计、法律、工商管理的学生占据了全校专业的半壁江山,而深圳是一个改革创新发展的城市,对这些专业的人才需求很旺盛,深圳也就成了除武汉外,毕业生最喜欢去的城市。这次来深圳,就是要为2021届的毕业生未雨绸缪,巩固在深圳的就业市场。
图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校长覃红致辞
疫情阻断多个上升渠道,择业需降低期待值
“学校2021届毕业生预计有7950名,其中本科5018名,硕士2672名,博士260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温习介绍道。近三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保持高位。而今年受疫情影响,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推迟,出国留学受阻,学生就业压力骤增,到六月底,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仅达60%左右。学校也积极采取措施缓解就业压力,包括:积极开拓渠道,为校内外学生提供为期2年的“第二学位”学习机会;为毕业生提供校内课题研究与行政管理的岗位;为毕业2年内的学生持续提供就业服务,2020届应届生仍可参加双选会。而这次的“毕业生生源信息发布会”亦是措施之一,旨在通过校友资源和校企合作平台,精准匹配学生和企业,为学生带去更多就业岗位。不过,覃校长仍建议应届生,疫情之下,找工作需调整心态,适当降低内心期待值,先解决基本的生活问题,做到“先就业,再择业”。
深圳接收中南应届生638名,多措并举促就业
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军军表示,2019-2020年,深圳共接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届毕业生638名,在职引进校友608名,中南大学子遍布深圳,为深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擦亮了母校招牌,值得充分尊重和肯定。深圳市始终欢迎包括中南大毕业生在内的湖北高校学子前来创业兴业。
吴局长还介绍道,事实上,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深圳市委市政府今年4月出台《深圳市进一步稳定和促进就业若干措施》,为之提供了超常规的政策支持,且未来将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在企业方面,严格执行社保降费减负政策,同时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一次性招用补贴和社保补贴,通过降低企业用工成本,保住毕业生岗位;二是持续举办各类高校毕业生专项活动,包括各类线上招聘会和事业单位专场考试;三是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值得关注的是,高校毕业生在深创业,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初创企业补贴、社保补贴、场租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有融资需求的还可申请最高60万的创业担保贷款,全程享受政府贴息。
图片
北京市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陈修出席会议
全深1.2万名法律学生积压 律所放出70个岗位相助
据介绍,法律专业毕业生在今年就业中同受冲击。在深圳,今年已通过实习期考核但仍未转正的法律系律师有12000名,相比去年多了4000名,原因在于律师岗位提供数量有限,无法全部消化。京师(深圳)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陈修表示,在这次企校合作中,他们即将为该校的毕业生提供70个岗位,来缓解该校就业压力。“原先我们律所内就有中南财政的校友,我们对该校生源的质量还是十分认可和欣赏的。在这次校企合作的带动下,律所将把资源向该校倾斜。”陈修还介绍说,今年律师的就业状况有望缓解,律师实习的通过比率较之前有所提升,从原来的80%上升到90%。另外,原先法律专业学生必须先通过司法考试才能到律所实习,而广东省率先落地了改革政策,近三年的法律专业学生可以先实习,再参加司法考试,这一举措也能相应地缓解法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19到20届,毕业生从最在乎“学习”到最在乎“待遇”
在大会上,智联招聘华南人才研究院高级顾问朱庆展示了“98后画像与2021届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洞察报告。报告发现,在关于什么构成“理想雇主与工作”的调查中,2019届毕业生中有54%的人选的是“能够不断学习新东西”,而到了2020年,有60.8%的应届生选的是“待遇好,挣钱最重要”。可见,2020年,受疫情影响,毕业生寻求经济保障的内心需求更加强烈。在风险与不确定背景下,2021届毕业生更渴望获得安全感,在选择公司时,选择国企的比重明显提升,从2018年的31.7%上升至36.6%,并且国企由于“稳定”,在所有用人单位中,受到的偏好是最大的。
图片
智联招聘发布“最理想雇主与工作”问题调查结果
图片
国有企业“安全感”强最受青睐
【撰文】蔡敏玲
【通讯员】陈博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