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湿地、荒漠化防治

中国绿色时报大数据系统草原、湿地、荒漠化防治专题播报

01

草原区域热度榜单

TOP10

地域热度分布

内蒙古、新疆、甘肃、吉林、西藏、陕西、浙江、青海、山东、北京

注:该权重值基于全网权威媒体信源,通过大数据算法监测信息总量测定形成。数据统计周期:2020年7月17日10:00时-7月24日10:00时。

02

草原热点主题精选

草原主题精选

1.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监测评估启动

7月17日,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监测评估启动座谈会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召开。目前,退耕还林还草效益监测评价已初步建立起生态工程效益监测评价工作机制,制定和形成退耕还林还草效益监测评价的标准规范。

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监测评价将加大《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综合效益监测评价总体方案》执行力度,强化协调配合,将监测评价与国家标准修订等紧密结合,同时做好监测评价结果的宣传发布和应用。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2.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180万亩休耕种草推进首都“两区”建设

据悉,从2020年开始,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180万亩耕地统一休耕种草,这些重新入驻的草家族成员,将代替原来的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构筑起新的坝上草原生态系统。

据资料显示,张家口市38%的草地发生退化,坝上草原86.9%的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碱化和退化。但随着首都“两区”建设规划的实施,这些退化的草地都将迎来重生。目前,黄土湾草原公园正在申请国家级草原公园,人工补播、切根改良等修复工作已经开始。

截至目前,张家口市休耕种草工作已完成流转耕地面积181.42万亩,其中,种植燕麦、苜蓿、1年或多年生牧草等饲料饲草作物140.63万亩;种植水飞蓟、黄芪等中草药28.12万亩;种植条件相对差的12.67万亩耕地,将采取补播牧草、断根萌蘖、施肥等人工干预方式,促进自然修复。

来源:河北日报

3.内蒙古草原站联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到兴安盟开展草原虫害线路调查

7月17日至19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站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团队到兴安盟开展草原虫害线路调查工作。

根据项目设置的取样区,专家团队一行分别深入科尔沁右翼前旗、扎赉特旗和阿尔山市,开展实地调查。调查工作采取以样框取样法和扫网取样法为主。通过以样地信息采集、样品采集和分类整理、标本制作为调查内容建立昆虫资料数据库。此次调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兴安盟昆虫种类、数量、分布等情况,为今后更好开展草原虫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来源:兴安盟林业和草原局

03

湿地区域热度榜单

TOP10

地域热度分布

山东、北京、黑龙江、海南、四川、陕西、广西、浙江、广东、青海

注:该权重值基于全网权威媒体信源,通过大数据算法监测信息总量测定形成。数据统计周期:2020年7月17日10:00时-7月24日10:00时。

04

湿地热点主题精选

湿地主题精选

1.青海提升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日前对基层湿地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和业务培训,推进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水平提升。

青海省有湿地面积814.36万公顷,居全国第一。全省将加快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期建设。加快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实施进程。落实湿地扶贫,做好湿地生态管护员调查摸排和建档立卡。严格湿地资源管控,依法依规做好项目工程审核。打造小微湿地保护小区。开展湿地自然教育,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2.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推出“湿地三期社会团体体验游”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以打造城央最美湿地为目标,完成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三期建设。在“广州欢迎你”——文旅复苏助力百业复兴系列活动启动之际,为了让社会公众提前“品味”湿地三期保护建设情况,7月17日起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推出“湿地三期社会团体体验游”。将针对科研监测、研学、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团队进行有限预约入园。

同时将不定期面向社会公众推出湿地夜观、自然探究等颇受亲子家庭欢迎的自然教育体验课,依托果林湿地特色和融汇岭南农业文化,让市民群众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中提升城市幸福感。

来源:湿地中国

3.盘锦线上“湿地讲堂”广泛宣传湿地

7月17日,辽宁省盘锦市林业和湿地保护管理局创办的“湿地讲堂”首次用抖音、V5、快手APP同时线上直播,由“林湿人”和志愿者讲授湿地故事、传播湿地知识,与广大网友互动,让更多人认识湿地、了解湿地、珍惜湿地。

线上开设“湿地讲堂”是盘锦市林湿局实现“小讲堂、大传播”的又一创新之举,近1个小时的直播,吸引近3000人观看。直播中讲授者与网友实时互动,让保护野生动物、生态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网友在为网络直播形式点赞的同时,表示会以实际行动守护这片最美湿地,守护家园。

来源:湿地中国

05

荒漠化防治区域热度榜单

TOP10

地域热度分布

吉林、甘肃、陕西、内蒙古、新疆、青海、宁夏、广西、山东、四川

注:该权重值基于全网权威媒体信源,通过大数据算法监测信息总量测定形成。数据统计周期:2020年7月17日10:00时-7月24日10:00时。

06

荒漠化防治热点主题精选

荒漠化防治主题精选

1.青海:积极采取有效举措 沙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青海省认真履行防沙治沙目标责任,积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沙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初步建成以农田和道路防护林为主体的区域性绿色生态屏障。截至目前,全省共完成治理任务42.37万公顷,提前完成40万公顷目标任务。

在治理任务中,完成“三北”防护林5.94万公顷、天保二期1.18万公顷、三江源二期20.45万公顷、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0.29万公顷。同时,在已有8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基础上,即将全面完成4个新增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任务。

在大力加强治理工作的同时,青海探索沙区绿色产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构建“东部沙棘、西部枸杞、河湟杂果、南部藏茶”的产业布局。此外,还在柴达木和共和盆地大力发展枸杞生态经济林。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枸杞种植面积达4.99万公顷,认定有机枸杞种植面积12000公顷,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枸杞种植省区。

来源:经济日报

2.山西右玉:从不毛之地到塞上绿洲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属晋西北高寒冷凉干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中国成立之初,右玉县土地面积近300万亩,仅有残林8000亩,林木绿化率不足0.3%,土地沙化面积达76%,水土流失面积达73%。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右玉县持续开展植树造林,如今全县已累计完成造林16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55%,99%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好生态也成了百姓的金饭碗,2015年-2019年,右玉县年接待游客从158万人次上升到378万人次,旅游年收入从15亿元增至35亿元。

来源:新华社

3.四川甘孜全面启动实施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

为全面摸清近5年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分布、程度和动态变化情况,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以及《四川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实施细则》规定,全面启动实施了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

监测范围涉及全州18个县(市)222个乡(镇),沙化监测总面积66.41万公顷,荒漠化土地监测总面积57.78万公顷。目前,已经完成图斑区划、外业信息采集、调查因子核实及调查成果沙化土地监测面积27.17万公顷,调查进度完成率为40.9%,完成荒漠化土地监测面积41.08万公顷,调查进度完成率为71.1%。

来源: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注:该热点主题基于全网权威媒体信源,通过大数据算法初选后精编完成。数据统计周期:2020年7月17日10:00时-7月24日10:00时。

审核丨唐秀萍

编辑丨宋美歌

版式丨宋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