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人没看过这套最经典的科幻神作?

本文由线上作者瓶装焰火 撰写

1966年,美苏太空竞赛正酣,苏联刚刚将第一位人类宇航员送上太空,美方的登月大计尚还差临门一脚。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好莱坞抢先一步“飞向宇宙”,一杆子把人类支到了二十三世纪的银河中,《星际迷航》就此诞生。

本着“玩火箭谁赢谁输未可知,但拍电视剧老子天下第一”的信念,《星际迷航》缔造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传奇。

从爷爷熬到了孙子,扎扎实实的融入了西方流行文化骨血之中。

“生生不息,繁荣昌盛。”

这句《星际迷航》中最为知名的台词,如今看来恰巧是对这一经久不衰系列的最佳概括。

可对于绝大部分中国观众而言,实际上是在近十几年才有机会受到《星际迷航》文化浸染。

《星际迷航》作为一个拥有数十季不同系列剧集,十多部电影,以及官方衍生小说、游戏的庞大“宇宙”,想要完全补档可以说是工程浩大。

尤其是一个人看,看久了难免会感到些许疲惫和寂寥。

但如果有弹幕的话,那就不一样了。

最近,13部《星际迷航》的全家桶登录B站,你再也不是一只孤独的太空船,而是有了一支舰队陪伴。

不过,在正式入坑之前,你或许还需要一份方便观影的指南。

啥是《星际迷航》?

首先要给大家普及一些23世纪银河系小学生必考常识。

象限:

《星际迷航》中银河系区域的划分方式,相当于我们的东西南北半球。

在片中,银河被划分为第一到第四象限,每个象限下又有着数以千计的星区,每个星区又由几个星系组成。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颗星球,在《星际迷航》中的门牌号是银河系第一象限,0-0-1星区,太阳系,地球

又0又1的,邮编估计很有牌面。

星际联邦:

起初是人类与其他几大高等文明共同组成的战时同盟,最终演变为银河系最强大的国家。

星际联邦于公元2161年10月11日成立于旧金山,首都位于巴黎,如果国家也有星座那它是天秤座的。

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星际联邦的势力已扩展到4大象限,跨越8000光年,成员球超一百五十个,底盘包含上千颗行星。

星际联邦的科技高度发达,饥饿、疾病早已不是问题,各种族、信仰、取向、性别间完全平等,基本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理想态。

瓦肯人:

人类的好朋友,第一个与人类接触的外星智慧文明,星际联邦的创始成员,《星际迷航》最重要的种族之一。

拥抱纯粹逻辑的瓦肯人,地外理工男,不解风情的死理性派,即便拥有心灵感应能力也无法拯救他们的情商,可以看做是外星犹太人。

但他们因为极度压抑性欲望,大约每七年就必须和他人共享生命的大和谐,不然将会面临精神错乱甚至是死亡。

人类有七年之痒,瓦肯人有七年之骚。

除了尖过网红下巴的耳朵,以及祖传齐刘海妹妹头,瓦肯人见面时“生生不息,繁荣昌盛”(Live long and prosper)的祝词,伴以经典的举手礼,也是他们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一举手礼实际上也脱胎于犹太教的祈福仪式,代表了希伯来文中的字母“ש”,意为“上帝”。

克林贡人:

克林贡人所属的克林贡帝国,是星际联邦在23世纪的重要敌手之一,但随着故事发展也曾结成塑料姐妹花。

克林贡人是典型的战斗民族,技能点全加到了武力上,整个种族有着区别于科技程度的野蛮性情,没有泪腺,“征服”是他们的存在意义,但与此同时克林贡人也一直谨守战士的荣耀。

在克林贡人眼里,没有什么是打一架不能解决的,如果有,那就再打一架。

毫无疑问,这一诞生于冷战时期的虚构种族,甚至连发展历史和政治体制都在映射当时不可一世的苏维埃共和国。

在《星际迷航》之外,克林贡人最为知名的无疑是他们有一套较为完善的虚构语言。

这套克林贡语由美国语言学家马克·欧克朗创造,还有专门的辞典和教材,甚至是ISO承认的语言之一。

克林贡语与英语的主谓宾结构刚好相反,在这套语言体系中,“老八秘制小汉堡”看起来会像是“小汉堡秘制老八”。

实际上,在《星际迷航:原初》第一季中,克林贡语只有名字但并未出现,而电影版前两部里的克林贡语也是秃子敲木鱼,瞎念经。

直到电影第三部《星际迷航:石破天惊》,派拉蒙才找来欧克朗博士发明了成体系的克林贡语。

曲速引擎:

《星际迷航》中最为重要的科技概念,1994年被物理学家米盖尔・阿尔库比雷提出,简单来说就是可以为飞船提供超越光速的动力,以此实现星际旅行。

曲速最大为10级,但这种理论上无限大的速度是无法达到的,只能无限接近。

进取号星舰:

搭载曲速引擎,能进行星际旅行的行星飞行器统称为星舰。

星舰有众多型号与级别,例如联邦级、银河级、大使级等等,在官方系列中正式出现过的星舰种类就接近40余种。

进取号名字Enterprise一词,在欧美历史上曾一次又一次被拿来给船或飞船命名,英法美都用过。

这就像是一家公司里老人离职后,英文名会被顶替职位的新人继承一样。

而《星际迷航》里的进取号星舰也不止一艘,它也在跟随几代主角不停迭代,其星舰级别也在不断变更。

简单来说,如果你在星际旅行时偶遇一艘名为进取号的星舰,最好不要和他们对着干,这群人通常都有主角光环。

红衫必须死:

星际联盟里星舰船员的制服会按颜色划分属性,黄色多为指挥层、领航员等,蓝色多为科学官、医生,红色则是工程师、外勤等高危职位。

也是因此,红衫的职场体验极差,基本上《星际迷航》前期,所有的炮灰存在都是一袭红衣。

于是便有了“红衫必须死”这个梗,甚至有国外网友干脆把红衫称为“Walking Dead”,行尸走肉。

重启版电影中,红衫依旧没有逃脱必须死的命运。

导演J·J·艾布拉姆斯甚至专门安排了一个名叫Cupcake角色来凸显这一设定,可惜他的死亡场景最终被剪掉了。

于是后来第三部的导演林诣彬,再次加入了这个角色,并再次安排了他的死亡戏份,结果又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剪掉。

JJ曾在采访中表示,如果拍摄第四部,他还会把这个角色加进来。不知道这次小蛋糕同学能不能摆脱红衫必死的命运。

当然,凡事也有例外,那就是在主角穿上红衫的时候。

因为这个梗,国外网友还延伸出了一个脑洞,那就是当《星球大战》中永远打不到人的风暴兵,和《星际迷航》里永远炮灰的红衫星舰船员相遇,究竟会是怎样的场面呢?

《星际迷航:原初》:

梦开始的地方,星际迷航第一世代的统称,讲述了由人类柯克船长,率领包括瓦肯人史波克大副在内的船员探索星际的故事。

而柯克船长进行星际探索的目的,大概就是不负自己“宇宙种马”的称号,在银河的各个角落播种了吧?(并不是)

除了船长和大副外,船上还有总在喊着“我是医生,不是XXX”,但却不断做着不属于医生工作的老骨头,黑人女通讯官乌乎拉,亚裔舵手鲁……

每个船员都特点鲜明,甚至于在此后成为了一类角色的模板。

《原初》系列在13部电影中,占据了前六部,分别是《星际迷航:无限太空》、《星际迷航:可汗怒吼》、《星际迷航:石破天惊》、《星际迷航:抢救未来》、《星际迷航:终极先锋》、《星际迷航:未来之城》

《星际迷航:下一代》:

《下一代》的故事发生在《原初》的大约一个世纪后,新任进取号船长皮卡德带领船员们展开了新的冒险故事。

舰长皮卡德的扮演者,是凭借《X战警》中X教授一角广为国内观众所知的帕特里克·斯图尔特

实际在西方观众眼里,老爷子这两个角色的分量是不分伯仲的,甚至皮卡德要更为重要。

即便时隔多年,皮卡德的表情包依然被大规模使用着,风靡程度足可以和国内的尔康一较高下。

2019年底,老爷子时隔17年再度出演皮卡德舰长,剧集《星际迷航:皮卡德》上线。

《下一代》系列在13部电影中,占据第7到第10部,分别是《星际迷航:星空奇兵》、《星际迷航:第一次接触》、《星际迷航:起义》、《星际迷航:复仇女神》。

《星际迷航》重启:

2009年,《星际迷航》在经典重启潮中焕发了新的生机,利用平行宇宙和时空穿越开启了柯克和史波克的新冒险。

如同之前每一次《星际迷航》换代一样,这次的重启电影在上映前并不被粉丝看好。也如同之前每次换代一样,《星际迷航》重启在上映后的口碑用两个字就能概括——真香!

最经典的一代进取号船员们,在强大的选角下灵魂回归,同时新时代的特效技术也让整个系列带给了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

到目前为止《星际迷航》重启系列已经拍摄了三部,分别是《星际迷航》、《星际迷航:暗黑无界》、《星际迷航:超越星辰》

有谁不爱《星际迷航》?

如果要列出公开表达过喜欢星际迷航的各领域知名人士,恐怕要比前面的介绍环节还要更长。

演员如卷福,企业家如扎克伯格,科学家如霍金,都是《星际迷航》的粉丝。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特别爱用瓦肯手礼打招呼,初代乌乎拉的扮演者造访白宫时,他还当面承认了乌乎拉是他的童年女神。

但要说起全世界最知名的《星际迷航》粉头,那还得是《生活大爆炸》主角谢尔顿

《星际迷航》不仅是《生活大爆炸》里被提及最多的作品之一,还有多位《星际迷航》曾经的演员加盟客串。

谢耳朵在片中曾不止一次扮成《星际迷航》角色,发明有瓦肯手礼的石头剪刀布,玩《星际迷航》里的3D象棋。

主角团更是曾一整集扮成《下一代》中的角色参加漫展,这样大体量的致敬,让人恨不得将《生活大爆炸》加入《星际迷航》的衍生剧名单了。

谢尔顿的人设,一定程度上就是源于史波克,就连口头禅之一“极好的”也与史波克相同。

不过就像《生活大爆炸》中所展现的,《星际迷航》和《星球大战》的粉丝“战争”从未结束过。

知名游戏制作人小岛秀夫,就曾在参加《星际迷航:超越星辰》的首映礼时,扮了一回二五仔,穿着星战的T恤走上了红毯。

加拿大亚伯达省南部的一座小镇,仅仅是因为恰好与“瓦肯”重名,便在广场上竖起了一座巨大的进取号雕塑,一下子成为了全世界粉丝们“有生之年”系列的打卡圣地。

由“红衫必须死”这一设定延展出的《星际迷航:红衫》一书,获得了包括雨果奖、轨迹奖等最具分量的多项科幻大奖。

这大概就是史上最强同人了吧?

而且这本《红衫》之所以没能获得星云奖,是因为作者约翰·斯卡尔齐本人是美国科幻奇幻作家协会主席,同时是星云奖评审之一,不能参加角逐。

说到同人,真正意义上粉丝大规模为两个影视角色创作同人文也是从《星际迷航》开始的,而这两个角色便是柯克与史波克,如今人称“宇宙夫夫”

两人的生死情谊还被粉丝戏称为“擦玻璃”,因为二人曾在不同时期多次经历隔着不能打开的玻璃门生离死别的桥段。

另外,根据维基百科中“玛丽苏”的定义,原来这个词也是源自《星际迷航》的同人小说。

自从知道了来源,现在看到“玛丽苏”,总觉得有股子科幻味儿。

未来科技的大预言家

作为一部科幻作品,《星际迷航》可以说是伴随着片中科技一个个成真跨越了半个多世纪。

1973年,摩托罗拉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翻盖手机,时任董事长公开表示,自己是从《星际迷航》中获得的灵感。

“当我看到剧中的柯克船长在使用一部无线电话时,我立刻意识到,这就是我想要发明的东西。”

如今,《星际迷航》中早几十年便出现的平板电脑、AR眼镜、语音助理都一个个成为了现实。

甚至是如今的智能手机也非常像是《星际迷航》里的三录仪。

这样的“预言”能力其实并非源自巧合,而是《星际迷航》的科幻设定几乎都源自现实以及现在已被人们发现的科学理论,虽然还有很多无法付诸实践。

时不时出故障的传送机,经常被当做手持微波炉的相位枪,反物质光子鱼雷,无手术治疗外伤的医疗设备,全息实景影像技术……

这些科技在今天看来,绝非不可能。

美国太空总署(NASA)多年来也一直在研发曲速引擎,我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星际旅行一定会成为现实。

《星际迷航》究竟缘何伟大?

称得上经典的影视作品不在少数,但真正能用伟大形容的,屈指可数。

《星际迷航》的伟大,不仅仅在于它的科幻意义,更在于它有着超越时代的精神意义。

它所诞生的1966年和今天在某些方面很是相似,国际局势紧张,种族主义抬头,全世界普遍处于割裂与纷争之中。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星际迷航》横空出世,它宣扬平等、自由,赞美理性、科学,本着英勇无畏的探索精神,将目光超越人类,眺望向未知的宇宙与未来。

于是,在美国仍有些州还施行种族隔离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女性黑人通讯官乌乎拉,她可以和男性白人平起平坐,她演的不是黑奴,而是一个宇航员。

于是,在美国排华法案余温尚在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亚裔舵手苏鲁,电视里的亚洲人终于不再是丑陋的废物和阴险的反派。

于是,我们看到了美国电视史上第一个跨种族之吻,当时的公司为了保险起见,拍摄了接吻和不接吻两组镜头,演员们为了让接吻镜头被采用,生平第一次尽己所能去演砸了不接吻的镜头。

苏鲁的演员武井乔治,在上世纪70年代与李小龙把亚裔在好莱坞的形象提拔了一截。

后来武井公开出柜,活跃在为亚裔和性少数群体争取权利的一线。

在重启版《星际迷航》中,主创为了致敬武井便干脆把苏鲁写成了同性恋。

当然,到了23世纪,也就没有什么同性恋、异性恋之分了,你喜欢克林贡人也只是你自己的事。

乌乎拉的演员尼切尔·尼克斯更是成为了一代黑人女性的榜样,还曾被NASA,专门推广吸引黑人和女性入伍。

美国第一位女性宇航员,第一位黑人宇航员,第一位黑人女性宇航员,都曾受到她的影响。

第一位黑人女宇航员梅·杰米森,此后还曾客串过《星际迷航》,也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在电视上扮演宇航员的宇航员。

真是一段绕口而又励志的故事。

现在我们可能无法想象,有多少人曾受到《星际迷航》的鼓舞,自小想成为科学家、宇航员,觉得那是一件很酷的事。

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因为《星际迷航》,而开始相信不管是黄种人、黑人、女性、同性恋,甚至是外星人,都没有什么区别,都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很遗憾,就算不提科技只讲三观,即便是2020年,我们的世界还是没能像《星际迷航》中那样理想化,由衷的希望这一切不会真要等到23世纪才能实现。

“为什么《星际迷航》是伟大的,而且今天仍旧伟大?”

我已经说出了属于我的答案,每个人面对这个问题,都会有源自内心的专属回答,想要找到这个答案,还得自己去看啊!

《星际迷航》的最佳补档姿势是什么?

我建议,

最好是,

躺着看。

开个玩笑。

时至今日,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星际迷航》,各类衍生剧集加起来总量已经将近800集,而且70年代的电视剧不论是节奏、故事、表演、特效估计当下的观众都未必能接受。

所以要想感受《星际迷航》的魅力,还是从13部电影下手更加稳妥。

B站的这次集中上线就是个难能可贵的好机会,建议先看重启版三部,再从《原初》到《下一代》顺序观看。

等到真正入坑之后,也许补剧就不再是问题了。

B站这次上线的版本,不仅有是翻译专业的特效字幕,还有实时的关键信息科普,观影体验可以说是现有最佳。

在影院不能营业的过去半年间,B站陆续上线了不少类似《哈利波特》、《指环王》、《星际迷航》等等大IP系列电影,翻译制作都十分精良。

作为一个墙头多到数不清的影迷,我从中感觉到了B站对这些经典作品,以及观众的尊重。

当然,这些作品也值得被郑重对待,让更多看到它们的人,在时隔多年后依然能体会到这些经典的意义、影响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