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保本理财产品数量减少

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6月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指数报告》显示,6月,全国银行理财价格指数环比下滑0.10点,为85.96点,银行理财收益水平与上期持平,为3.59%,再次回到2016年的最低水平。
图片
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相对应的,是整个6月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不断爆出亏损的消息。6月初某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一只固收类理财产品近1月的年化收益率跌至-4.42%,到6月中旬百余只银行理财产品出现浮亏,再到6月28日有近400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破1元。银行理财产品的浮亏潮似乎正在涌来。
今年下半年,银行理财产品还能买吗?应该如何买?记者为此采访了昆明市多家银行。
净值型理财产品仍加速发行
为什么以往一向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爆出亏损这种让人大跌眼镜的冷门呢?
普益标准研究人员认为,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行,主要受到当前整体宽松的资金面影响,同时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银行资产端的结构性调整仍在持续,也对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产生影响。
具体来看,资金端方面,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资金成本相对较低,使得理财产品收益持续下滑。“央行维护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主要体现于将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总量维持在合理水平,进一步导致理财价格指数下滑。”普益标准研究人员表示。
同时,资产端方面,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理财收益持续下行。资管新规的核心之一是打破刚兑,这使银行理财保本保息成为过去式;在监管的引导下,非标资产投资受到约束,银行存量理财产品逐步到期后,新发产品难以维持较高收益。同时,通过期限错配来拉升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的做法被禁止,理财产品收益呈现下滑趋势。
“考虑目前银行体系内流动性总量仍保持较高水平,市场资金面宽松状态不改,预计银行理财价格指数大幅回升可能性不大。”普益标准研究员指出。
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在一定时间会维持低收益的态势。
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虽然不断走低,但发行量却不断增加。6月,全国银行理财发行指数环比上升3.75点至81.54点,整体发行量环比上升422款至9162款。
事实上,随着2018年以来多项监管政策的推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方向明晰,银行持续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2018年下半年以来净值化转型程度提升明显。截至2019年末,银行净值型产品余额占比已由资管新规前的15%大幅提高到了目前的43%,产品结构已发生了重要变化。
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明显减少
一方面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下滑,一方面是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那么昆明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有哪些变化呢?
7月14日,记者对昆明多家商业银行走访发现,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到今年年底的临近,不少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数量已明显减少。
“目前,农业银行在售的保本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有5款,其中3款都显示‘售罄’,后续还有没有这一类产品,现在还不知道。”农业银行昆明春城支行客户经理表示。
“若您想购买保本型理财产品,可以考虑中信银行一款3年定期存款,预期收益为3.6%,但是需要20万元起存。”中信银行昆明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介绍。
当记者问及“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亏损的情况”时,多家银行理财经理都没有回避,但直接建议市民想要保本的产品,建议考虑参与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
“现在有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了亏损的情况,这也有可能,但目前为止我们银行还没有出现这一情况。”民生银行昆明民生街支行客户经理说。
中信银行昆明分行营业部、交通银行昆明柏联支行等多家银行客户经理建议,若是想买保本型理财产品,市民可以考虑定期存款。也有银行客户经理表示,“目前基金十分火爆,当日售罄的产品很多,可以考虑购买基金。”
市民投资仍需考虑多种风险
“今年受疫情影响,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进程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增速有所放缓,延长资管新规过渡期也纳入了监管层的考虑范畴,但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仍会稳步推进。”普益标准研究员表示,目前疫情影响逐步消退,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也将逐步恢复此前增速。
上述研究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疫情持续好转,但投资者仍需考虑多方面风险因素,谨慎投资。
昆明市多家银行客户经理表示,若市民是稳健型的投资者,可以考虑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国债等;能接受一定风险的投资者,可参与基金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