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见证幸福

喷泉广场,休闲时光

走出办公室,打开走廊的窗户,抻了抻久坐电脑前写教育教学资料而疲劳的老腰。轻闭双眼,深深地吮吸着秋日秋风送来的秋花秋果的幽香,沁人心脾,神清气爽。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时,学生们有板有眼、脆亮稚嫩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入我的耳际,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不由得信步向教室走去。

来到教室门口,倚靠在窗台边,透过教室打开的门,满脸稚气而又神情专注的孩子们端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正随着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女教师颂读着校本教材《弟子规》。只见这位年轻的女教师时而讲解,时而熟练地操作着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白板,孩子们被老师精彩的讲解及白板上直观的内容深深地吸引着,我不由得感叹着:现在的教学环境真好啊!

1991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被分配到位于辽阳县东部山区里的一所农村学校任教。先后就职于河栏镇中心小学、鸡鸣寺小学、黄岗子小学、詹家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当过科任、班主任、主任、校长。从教30年,这些经历,丰富了我的工作阅历,是我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同时让我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学校的深刻变化。

九十年代初的农村学校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趟房,红瓦石头墙,木质的玻璃窗、黑板。条件好的学校一生一桌一椅,条件差的依然是“长条板凳两人座,一张桌子划两边。”等到冬天取暖时,教师带着学生砌炉子、锯大柴,学生轮流带引火柴、生炉子,生炉火时弄得满屋子是烟。

“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正是那个年代农村教师课堂教学的真实写照。投影仪是当时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形状类似一个正方体,上面伸出一段反光镜,可以移动。每所学校也就有1、2台,非常珍贵,教师只有在优质课评选或示范课展示时才能使用。使用时,事先准备好几块长宽不超过10厘米的玻璃片,写上试题或绘上简笔画,上课前将投影仪搬到教室,插上电源,使其投放在事先挂好的一张大图画纸上。教师到县里参评优质课或做示范课,都要到县城花钱制作课件。

“大肚子”电脑进入农村校园后,教师纷纷参加计算机一级、二级、英特尔、初级能力培训,现代信息化教学开始方兴未艾,现在是人手一台电脑,一间教室一台电子投影。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随之而来,删减了“繁难偏怪”等内容,实施了新的课程标准,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由“灌输式”向“启发式”转换,再到“合作探究式”,学生的课堂地位大大提高,知识获取途径也由单一化变为多元化。虽然那时的孩子不像现在的孩子喜欢玩手机、电脑,获取知识的途径多,但他们从真实地生活体验中学到了课本外的生活技能,更没有过多的家庭宠爱,那时的天空总是湛蓝的。

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学校的校园环境、教学设施逐年改善。有的学校已建起了教学楼,有的学校的校舍修缮一新,操场铺上了柏油,冬日取暖用上了暖气,学生用上了标准的升降桌椅,上放学有校车接送。特别是国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以来,农村学校享受到了与城市学校相同的教育资源,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农村教师的待遇逐步提高,年轻的大学生走进了农村的校园。

30年的教学生涯,让我见证了农村学校的变化,更让我深切的感受到国家强盛带来的幸福与温暖。“老师好,王老师好。”学生下课走出教室向我问好声打断了我的思绪。看着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颜,彬彬有礼的行为,笑意悄然跃上眉梢头,我立刻直立站好,点头回应着,一种职业自豪感油然而生。幸福的我,受人尊重的我,怎能不好好珍惜、加倍努力的工作呢?

作者 | 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