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笑了、拼了……

凝心聚力,共同守护大连。
7月22日,大连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大连迅速应战,人人行动,家家参与,众志成城,守望相助。
医护人员冲锋在前,争分夺秒为居民进行核酸咽拭子采集;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物业服务人员和志愿者行动起来,各司其职;居民群众排队取样,井然有序……画面定格的是团结与温暖,故事讲述的是无畏与坚守,扑面而来的有感动、感恩更是力量!
拼了
这个社区书记
4天走了13万步
“来,请大家有序入场、拿好身份证件,保持一米间隔。”7月30日,在大连市甘井子区南关岭街道云岭广场核酸检测点入口,南关岭街道绿园社区书记由镭顶着烈日维持秩序,嘶哑的嗓音、顺脸颊流下的汗水、晒得发红的皮肤、被汗水浸透的衣衫……让人油然而生敬意。这已经是他第五天的日夜坚守了,累得坐在椅子上就能睡着。
“社区就我一个大老爷们儿,我不往前冲谁冲?我必须当好大家的主心骨!”7月26日清晨开始,由镭全天24小时带班作业,核酸检测的工作现场随处都能看见他奔走的身影,每天由镭要接近百个电话。微信运动显示,到7月29号晚上,4天走了13万步。
图片
哭了
一张小纸条
和“小红旗银耳羹”
“所有的疲惫与辛苦被一张小纸条和爱心市民亲手熬制的银耳羹打败了,喝下爱心羹,一切都归零了。明天,加油!”7月25日晚8时左右,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在大菜市进行采样任务的护士们刚刚结束工作,突然一位20多岁的小伙儿匆匆赶来,递上一大袋子用杯子盛装好的银耳羹。“劳累了一天,看着这个小伙儿这么细心地给我们送羹,看到纸条上写着:银耳羹我亲手熬制放心饮用。我当时眼泪就哗哗往下流。”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护士长赵颖说。
图片
7月28日,来自不同餐饮企业数百份“小红旗银耳羹”被送到大连沙河口区部分核酸采样点,送给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分享。这次,不是“神秘小伙儿”,但他们做着同样的事儿。
笑了
志愿者刘大妈
喊话火爆网络
就在这紧张的特殊时期,一段大妈的“硬核”喊话的视频红遍网络,让大家在严肃的防疫工作中,得到了片刻欢愉。
图片
很多大连网友最近可能都看过这段视频:一位大妈手持扩音器,中气十足地喊着:“没核酸体检的(人),带着身份证,上社区门口体检!”大妈的海蛎子口音、大嗓门和负责任的态度都获得了一众网友的好评,尤其是她一句有着雷霆万钧之势的“上社区门口体检!”
视频中的大妈,叫刘翠琴,今年68岁,是金普新区站前街道盛滨社区的居民,同时也是盛滨花园小区的一位楼长。当看到小区里刚开始做核酸检测时,居民并不多,心里非常着急。于是便拿着扩音器,挨个居民楼喊话,而情急之下也把“来社区门口核酸检测”喊成了“上社区门口体检”。但也正是因为这算不上失误的小失误让网友们看得十分开怀。
敬礼
“妈妈、叔叔、阿姨
你们辛苦了!”
7月30日下午,家住大连市西岗区八一路街道八一社区的艾暄小朋友,到社区核酸检测采样点进行采样。艾暄的妈妈马慧姝是八一社区的工作人员,自大连市全面核酸检测开展以来,她一直奋战在位于欧亚花园北广场的核酸检测采样现场。
图片
“妈妈,您辛苦啦!给您敬队礼!”魏秋颖 摄
顶着烈日,马慧姝连续多天穿着防护服协助登记。每天孩子还没有起床的时候,她就出了门,等她回到家,孩子已经早早睡去。今天,小艾暄在采样现场看到了穿着防护服、好几天没有见到的妈妈,用一个标准的队礼向妈妈、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和为这场战疫拼搏的叔叔阿姨们致敬!
又来了
“我恨不得多长两双手,
每天多干一些。”
大连市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坚守抗疫战场,以战时速度、专业优势、有序行动助力滨城防疫。通过“志愿大连”信息平台、志愿服务组织招募、机关党组织发动、主动到社区报名等方式,全市3万余名志愿者奔赴医疗、交通和社区防控主战场,活跃在生活物资保障、核酸检测、交通疏导、确诊患者救治等抗疫一线,支援重点地区疫情防控。
图片
“在自己的家乡做抗疫志愿者,我恨不得多长两双手,每天多干一些。”7月28日,在大连一隔离酒店做志愿者的蒋文强说。今年2月,蒋文强出差滞留武汉时就做过志愿者,如今大连突发疫情,他主动请缨进入隔离区再次干起了“老本行”,为隔离观察人员送餐,同时做起保洁志愿服务。
棒棒哒
甘井子区6000余名教师
下了考场上“战场”
大连全面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以来,检测信息需要第一时间登记备案,必须保证准确、迅速、细致、耐心,这项重要又特殊的任务需要大量的人力。关键时刻,甘井子区6000余名教育工作者挺身而出,迅速深入大连湾街道等抗“疫”一线,与白衣天使并肩作战。
图片
7月24日清晨完成第一批集结,现场接受安全培训,直接赶往工作点位。7月26日,2640名教师在5个街道、110个点位奋战到深夜;7月27日,又有2688名教师在9个街道112个点位投入高强度信息统计、录入工作,另有5个机动组、75人原地待命。后方教师也在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最美逆行”。
图片
他们刚从高考、中考的战役中归来不久,尽管他们刚刚结束疫情期间线上宣传、线上教学、物资储备、复学复课、复习备考等高强度工作,但他们临危不乱、迅速应战,在高温下,每天近10个小进行时高强度工作,直至深夜,成为大连抗“疫”战场上一支训练有素的生力军。
待人亲
社区干部家属
当起“检测小助理”
在大连市沙河口区李家街道锦绣社区核酸检测现场,一位“家属”志愿者——社区书记张骞骞的爱人曲松涛,忙个不停。这名刚从部队退役回家的军人,刚刚脱下了军装就穿上了红马甲来到了社区监测点主动承担起了运送与发放物资的任务。街道、检测现场、社区一遍又一遍的来回跑:箱子、酒精、棉签、试剂盒也被他一一码放整齐,分发到各个岗位上;吃饭的时间到了,他又是第一时间把饭领回来摆放好等着大家吃饭。当大家吃上饭休息的时候,累极了的他却趴在扶栏上睡着了......
图片
继续冲
退休当天
她在抗疫一线
7月28日6点50分,在大连市中山区青泥洼桥街道明泽街核酸采样检测点位,50岁零1天的迟军带领社区15名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支帐篷、摆放桌凳、拉警戒线,协调等待检测的市民有序排队……迟军原是青泥洼桥街道湖畔社区的党总支书记。按计划,她应该于7月27日正式退休。此前的一天是周日,家里人本打算给她庆祝一下。而作为社区书记的迟军,一大早就接到参与协助核酸检测的任务。从当天早上6点多一直到晚上10点多,迟军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负责在检测试管上标注编码和日期。当天,老母亲做了一桌子菜等她。她抽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老母亲一听女儿在抗疫一线走不开,立即对她说:“生日过不过不重要,吃不吃饭更不重要,你要站好岗,履好职,这是大事。”
图片
7月27日夜间10点多,当她从检测点撤下来时,早有准备的社区同事给她补上了一个生日蛋糕。迟军激动得热泪盈眶,她说:“能站好最后一班岗,做一点对社区、对社会有益的事情,是对我退休的最好嘉奖。”
来源:辽宁日报《北国》新闻客户端、辽宁日报、大连日报、大连晚报
整合:邢宇
编辑:王晓领
责编:方亮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