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废品站捡到一个“铜疙瘩”,得知是国宝不愿上交国家,直言:用钱买

图片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如此悠久的历史意味着有大量文物流传下来。除了不少成了陪葬品外,也有很多流浪民间被意外发现。在哈尔滨市博物馆里,有这样一件镇馆之宝,它的发现过程极其传奇,是一位在收废品工作的老人带“捐献”的,这件国宝级文物就是金代印章,官方正式名称为“迷里迭河谋克之印”。
1986年的一天,黑龙江省考古专家张泰湘来到黑龙江大学,给考古系的同学上了一场公开课。张泰湘讲课非常有趣,同学们听得很入神。课后互动环节,同学们争先向张泰湘请教关于考古学的问题,其中一位来自阿城市的女同学王姝颖告诉张泰湘,她家中有一个“铜疙瘩”,上面刻着字,可大家都不认识。
图片
王姝颖还透露了这个“铜疙瘩”的来历,她年迈的舅舅早年在废品收购站工作,意外捡到了这个“铜疙瘩”。舅舅也没有在意这个“铜疙瘩”,带回家后就给了王姝颖的弟弟当玩具,小男孩就拴上了一根细绳,然后拽着满村庄奔跑玩耍。
听了王姝颖的介绍,张泰湘来了兴趣,决定亲眼看看这个“铜疙瘩”。张泰湘和王姝颖和约定,下次上课时能看到“铜疙瘩”,王姝颖同意了。没多久,张泰湘就见到了,他仔细端详一番后,发现上面刻着的字是“九叠篆字”。这种篆字非常特别,每一个刻字折叠多少次,会根据笔画繁简确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
图片
尽管篆字很难认识,但是张泰湘根据自己丰富的考古学知识,他断定这应该是一枚金代的印章。张泰湘建议王姝颖将这件文物捐给国家,王姝颖表示这是舅舅捡到的,她需要回家问问舅舅才能决定。接下来一幕谁也没想到,舅舅获知这是一件国宝级文物后,立即表示交给国家可以,但需要花钱购买。
图片
由于王姝颖的舅舅要价太高,第一次谈判不了了之。此后,考古人员多次拜访王姝颖的舅舅,大家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成功说服老人,使得这件国宝得以进入哈尔滨市博物馆收藏。通过专家的解读,最终确定这枚印章是金代文物,刻字为“迷里迭河谋克之印”。
图片
这八个字如何解释呢?“迷里迭河”是一个地区的名称,“谋克”即“猛安谋克”。查阅资料发现,“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族的军事和社会组织单位。史书《金史·兵志》中记载,“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这枚印章的发现,为研究金代历史提供了一手实物资料,因此有很大的价值。
参考资料:《金史·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