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连高风险区:不允许3人以上聚集,有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中暑

自7月22日大连疫情初现端倪以来,截至8月1日,大连确诊患者人数已累计达到79人。大连唯一高风险区域——大连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8月2日举行的大连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大连市政府表示,将对这一地带发生聚集性病例的社区人员每3天做一次核酸检测。
严防严控之下,在大连湾街道从事水产品进口销售的商户,将如何度过这段日子?生活在发生聚集性病例北山大楼所在的北山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又有着怎样的改变?
聚集性病例地区
每三天一次核酸检测
来自大连市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1日24时,大连新增本地确诊病例3例,目前累计确诊病例达到79例,其中有36例为凯洋海鲜公司员工。8月2日上午,在大连市召开的第28次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大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连通报,目前在完成大连市主城区全员核酸检测的基础上,全市大范围铺开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庄河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红星新闻记者查阅“大连本地宝”了解到,上述三个地区均为低风险区域。这意味着,除了中高风险地区,大连接下来也将对低风险区域全面铺开排查和检测工作。
同时,对于凯洋海鲜公司所在的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是本次疫情中大连唯一的高风险区。甘井子区区长郭云峰在会上表示,大连已集结市区两级采样人员近2.5万人次,设置监测点位600余个,对辖区居民全部进行核酸检测,对凯洋员工进行血清检测,对凯洋员工、密接、次密接每三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对出现病例较集中的大连湾地区,赵连在会上补充称,接下来将重点加强对大连湾地区病例较多的二十间瓦房、北山大楼、碧海人家小区、棉花岛、于屯、宋家村等地区管理。以上地区人员每3天做一次核酸检测,有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楼宇单元实行严格封闭管理。
除了对辖区居民进行多次核酸检测,据郭云峰介绍,对凯洋公司内划定的疫点,也将由专业消毒队伍开展终末消毒。对全域道路场所广场实施常态化消杀。到目前,大连湾全域累计消杀面积超过900余万平方米,对垃圾采取集中收运,防止病毒二次传播。
图片
▲北山社区志愿者为社区提供服务
不允许3人以上聚集
穿着防护服,已有志愿者中暑
8月2日,大连政府在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北山大楼作为出现病例较多的小区,成为防控重点观测对象,并要求社区人员每3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作为北山社区的住户,王琳看到这条新闻时,不由自主地捏了一把汗。
“北山大楼距离我们小区,步行大概就10来分钟的样子。”王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北山社区位于大连湾街道,覆盖面较广,而北山大楼只是其中一处住宅区。
尽管距离北山大楼尚有一段距离,但王琳作为北山社区的志愿者团队队长,为了做好社区防控工作,他还是和志愿者们沟通,要求把社区服务工作做的更细更好。
据王琳介绍,自己所在的北山社区的一个辖区,总共有超过1500名居民。7月22日夜间,社区进行了第一次核酸检测工作。7月27日,王琳开始组建志愿者团队,这个团队已从最初的20人发展到了50多人。王琳告诉红星新闻,自疫情发生后,志愿者团队会24小时排班进行巡逻,发现有3人及以上居民聚集,也要第一时间疏散。
随着北山大楼出现确诊病例,加之疫情人数继续增长,当地物业也专门组建起一支消杀团队。
除此之外,每栋居民楼也有一名专门负责的志愿者,监督楼中居民居家隔离,并每天搜集居民的提问情况进行统一上报:“这些志愿者都穿着防护服,一来要应对万一发生的紧急情况,二是对家中的孤寡老人进行上门排查,每天都是如此。”王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因为这些消杀排查工作,发生中暑的志愿者不在少数。
图片
▲北山社区的志愿者
社区消毒产品供应有缺口
居民主动为社区提供防疫物资
王琳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目前小区已完全封锁,不允许任何人再进入社区:“即便有特殊需求要进小区,也要层层报告社区,过程非常谨慎。”
封锁情况下,社区居民的生活维持、防疫物资的供应也变成了王琳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他将志愿者团队分成3个梯队,一队人专门负责小区孤寡老人的生活照顾和登记、一队人专门登记小区居民生活所需及派送工作,一队人则负责社区监督和消杀工作。
“比较棘手的问题是,消杀队的物资已经有些短缺,尤其是消毒产品。”令王琳欣慰的是,不少小区居民主动向社区提供了家里多余的口罩等物资,他自己也在积极联系外界,希望获得更充足的消毒物品。
7月31日,小区居民进行了第二次核酸检测。相比于第一次,秩序好了许多:“从早上11点到下午6点,全小区的检测就完成了。”
图片
▲穿着防护服的北山社区志愿者
水产品店商户:
关店损失5万元左右,不打算继续进口海产品了
除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发生改变,还有高风险区域内停止营业的商户,尤其是从事进口水产品销售的店家。现年34岁的李洪平就是其中一员,家就住在高风险区大连湾街道,而他经营的水产店,也同在这一区域。
“7月22日晚上,街道就有人挨户通知,要求立刻关店不能再经营,恢复时间有待通知。”实际上,早在大连疫情爆发之前,李洪平的店铺就出现过“危机”。7月初,大连海关、厦门海关分别从3批自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和外包装样本汇总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为此,海关总署、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范围内对部分来自厄瓜多尔进口的冻南美虾实施紧急处置。
当时,在国外疫情仍旧蔓延的背景下,李洪平明显察觉到,进口水产品的市场不再如过去景气:“大家对进口产品都很警惕了,一听说是国外的海产,都不怎么选购。”李洪平表示,自世界范围内的疫情发生后,他的海鲜店营业额与同期相比下降了许多。
也是在那时,他的店里第一次迎来了工作人员的检查:“来店里取样,对店铺环境和产品进行核酸检测,整条街的海鲜店都是如此。”
李洪平的店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由于其售卖的虾并非南美冻白虾,因此没有要求销毁产品。但是,7月22日,李洪平接到要求关店的通知,要求产品封存。
“库存放在店里,10多天腐坏了很多。”据李洪平粗略估计,关店以来,他大概损失了近5万元。尽管如此,他也表示理解:“我没觉得这些防控有什么不妥,这是对更多人的生命健康负责。”
如今,李洪平和家人都隔离在家。7月30日,他接受了第三次核酸检测。对于未来,李洪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已不打算再继续海产品进口生意:“还是打算做国内的海产品,不从国外进口了,老百姓还是更接受国内的产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特约记者 杨雨奇
编辑 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