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夫妇”坚守发热门诊:患者比儿子更需要我们

天山网讯(文/记者 刘萌萌 图/受访者提供)7月31日,骄阳似火。截至这一天,乌鲁木齐市的医务工作者已经和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了半个月。在各大医院的发热门诊,医护工作者们忙碌不休。胡文革和肖艳敏这对夫妻便是其中之一。

胡文革和肖艳敏生活照。

胡文革是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负责在分院发热门诊接诊;妻子肖艳敏是分院发热门诊主管护师,负责接待病人,录入信息,分诊到医生处就诊。虽然在同一个医院,同一个诊区,他们却很少见面……

寻找病因像“探案”

7月31日下午3:00至晚上10:00是胡文阁在分院发热门诊的接诊时间。

“先穿打底的衣服,外面套上防护服,再穿上隔离衣。”今年以来,这已经是胡文革第二次穿上防护服,在他旁边,护士正“监督”着他,“口罩密封好了吗?”“袖口扎紧。”“护目镜检再检查一下。”20分钟后,胡文革“武装”好自己,准备走入发热门诊。

很多疾病都会表现出发热症状,为每一名发热患者寻找病因,就像是“探案”一样,充满了挑战。而从中找出新冠肺炎患者便是胡文革和同事们最重要的任务。

一次,发热门诊走进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女性患者。这名患者的防护引起了胡文革的注意:她防护得非常到位,帽子、手套、口罩,一个都不落。患者坐下来之后,有点紧张地说:“大夫,我发烧了,帮我看看吧。”

“一般发热患者来到了诊区,我们都会先做流行病学史调查,确认是否有接触史,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经过确认她并未有接触史,后来经过问询我了解到一个细节,她是名产妇,正在坐月子,发烧有可能是产褥热等多种原因引起。”胡文革说,他立刻联系产科的专家会诊,“产妇是特殊人群,要慎重对待,我们先对她进行了血常规检测,然后采集咽拭子,送到疾控部门进行检测。”

发热门诊区域设有6间隔离室,患者被请到其中一间,采集咽拭子,留痰……由于疾控部门的检测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段时间内,患者就在隔离室等候疾控部门的初筛及复核结果。

“正常人的白细胞计数在4000~10000个/mm³,有些患者的白细胞数值达到20000个/ mm³,常规判断是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无关,但疫情期间,会存在混合性感染的情况,我们丝毫不敢大意,依旧是将检测工作一步步做好,帮助患者查找出病因。”胡文革说。

7月31日当晚,救护车从社区拉来一名近80岁的患者,发热,昏迷,生命体征微弱。对胡文革而言,有点棘手。

“这种情况,我们改变策略不接到发热门诊,直接在救护车上进行检测,我尝试着呼唤他,老人并没有什么反应,我们就迅速联系急诊科,将患者送过去,他们能快速的收治心脑血管、中毒、昏迷、猝死等各种急危重症,挽救病人的生命,而我们发热门诊的作用是用最快的速度确定他是否是新冠肺炎患者,毕竟他后续的治疗会牵动很多医护人员。”

“发热门诊不仅仅是体力的挑战,更是‘烧脑’的过程。”胡文革说,随着乌鲁木齐市核酸检测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发热门诊的患者正在逐步下降,这让他觉得很欣慰。

夫妻俩几天见不到一次

夜晚,时钟指向11点,胡文革结束了当天的工作,回到住处。而他的妻子肖艳敏匆忙的身影出现在了发热诊区。发热门诊的工作每个班8个小时,护师的工作很琐碎,接诊、询问、查体、采样、看检查单。

“每个患者在等候检测结果时,都会被带到隔离室,有些病人很激动,情绪不稳定,我就会和他们聊聊天,安抚他们。”肖艳敏说,隔离室家属不能进入,特殊时期,患者的一日三餐都由她们配送。

“我护理过一位发热的老奶奶,她血压高,还有脑溢血后遗症,行动不便,大小便失禁,我给她喂饭、喂水、换床单,她特别不好意思,一直跟我说抱歉,幸运的是检测结果是阴性,老人顺利回家了。”肖艳敏说,老人走出诊区的那一刻,她觉得什么都值了。肖艳敏通过微信将这一好消息分享给了胡文革。

“我丈夫是医生,我的岗位算是他的助手,但我们虽在同一家医院、同一个诊区也不常见面,偶然碰到班排到一起时才能见一次。”肖艳敏说,新发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发热门诊需要全院的支援,丈夫胡文革主动报了名。“本来科主任都说了让他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但他春节时曾在发热门诊工作过,熟悉流程,所以主动请缨和我一起并肩战斗在防控疫情的第一哨。”肖艳敏说。

他们12岁的儿子胡玮宸,如今住在78岁的奶奶家里。“我们俩都在发热门诊,半个月没回去过,只能把孩子放在父母家里,老人有糖尿病、高血压,送孩子过去也是希望他们俩互相照顾,我们能安心一些。” 提及孩子和家里的老人,肖艳敏有些哽咽,“婆婆打过很多次电话过来,反复告诉我们家里都好,现在患者更需要我们,让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肖艳敏和家人视频。

胡文革正在接诊。

胡文革和肖艳敏工作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