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在眼里,品在舌尖的“龙凤呈祥”

看在眼里、捧在手里、品在舌尖、回味在心里的“龙凤呈祥”,地点:国博咖啡厅。(摄影 | 庞道琼)

【引子】

周一,博物馆闭馆日

在云端

为大家奉上一周轻松推荐

穿越古代中国

遇见“龙凤呈祥”

看在眼里,捧在手里

品在舌尖,回味在心里

那,就从“凤舞九天”开始吧

~

国博咖啡厅上新啦!

国博咖啡厅新款饮品

“凤舞九天”

图案取材自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品

元代“双凤麒麟纹石雕”

一起了解下

~

双凤戏珠,麒麟腾海

元代石刻艺术中精品

元·双凤麒麟纹石雕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块双凤麒麟纹石雕,纵105厘米,横120厘米,厚13厘米,1966年北京市桦皮厂西部明城墙基址出土。该石雕画面主体使用了四连弧的开光装饰形式,中以缠枝纹衬托双凤戏珠图案。双凤头如锦鸡、嘴如鹦鹉、身如鸳鸯、翅如大鹏等体征都一致,但有两处不同:一处是下方的凤头上有像灵芝一样的冠和缕束状的颈羽,而另一只没有,第二处是下方的凤有五条浪草纹尾羽,而上方的凤是卷草纹尾羽,这应该是雄性和雌性的区别。开光之下是两只追逐嬉闹的麒麟,背景是海涛纹。石雕两侧以缠枝纹为装饰。

公元1272年,元朝政府将今天北京一带命名为大都,作为元朝的首都,开启了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700余年历史。元大都始建于公元1267年,7年后宫城落成开始投入使用,公元1276年宣告建成,全部建筑完工是在公元1283年。大都有外城、内城、宫城三重,外城东墙长7590米、西墙长7600米、南墙长6680米、北墙长6730米,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城中居民有10万户,约50万人,是13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大都的兴建集合了多民族、多文化背景的杰出人士的力量,其中石工的主要负责人是来自河北曲阳的匠人杨琼,大都城中多数宫殿、寺观、园林、桥梁都是杨琼带领着5000多名石工完成的。这件石雕布局美观大气、手法娴熟自然,是元代石刻艺术中的精品,应该是皇宫或者皇家园林内的丹陛石。

有龙有凤,好事成双

与友人约

你若喜欢“凤舞九天”

那友人便可以“龙腾四海”呼应

温馨提示:将手机距离眼睛远一点,或者缩小图片,这条龙会更清晰地跃然杯上

国博咖啡厅这款“龙腾四海”

取材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海水云龙纹扁瓷瓶

惊涛骇浪之中

白龙出没,扬爪腾身

明.永乐 青花海水云龙纹扁瓷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件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海水云龙纹扁瓷瓶,高45.8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14.8厘米,圆口、长颈,扁圆腹,平底,腹的两侧饰满青花海水,各有一条白龙,扬爪腾身,似出没于惊涛骇浪之中,颈部饰有卷草纹和缠枝莲纹。

明代的制瓷业非常发达,瓷窑增多,所产瓷器品质优良,造型美观,色彩绚丽。自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在景德镇珠山麓建御窑(器)厂起,景德镇的地位越发重要,被誉为“瓷都”。高峰时有官窑58座,民窑900多座,市镇绵延十几里,人户超过10万户,其中十有七八从事与陶瓷有关的行业。明万历时人王世懋在《二酉委谭》中记录了当时景德镇的繁荣景象:“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景德镇所产的瓷器,数量大,品种多,质量高,畅销国内外。

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发展的黄金时代,其中以永乐、宣德两朝最盛。由于这两朝所使用的钴料都是“苏勃泥青”, 釉层晶莹肥厚,色泽浓艳,蓝中泛有黑斑,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颇具水墨画般的美感。永、宣两朝的青花瓷不论是在器型上,还是在釉面和纹饰上都很相近,因此有“永宣不分家”之说法。

凤舞九天,龙腾四海

在国博,品中国

等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