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历史上的那些“非著名小人”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全文共2598字 | 阅读需5分钟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长卷中,还有一种人,颠覆我们已有的认知。他们大多才华横溢,冠绝一时而为人熟知,其光华掩盖了德行低劣。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知有多少人“身与名俱灭”,悄无声息地湮没在岁月更迭里,能够“雁过留声”的人可谓万中无一。然而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长卷中,那些“万中无一”里的人和事,或让我们满怀敬意,或让我们嗤之以鼻。其实,还有一种人,颠覆我们已有的认知。他们大多才华横溢,冠绝一时而为人熟知,其光华掩盖了德行低劣。对这类人的认知,我们往往是雾里看花,看得是一头雾水。这类人,“著名”倒是著名,“小人”也是真的。我们姑且将历史上这些“小人”为“著名”所遮掩,“一白遮百丑”的人,称作“非著名小人”。
01
著名军事家,变态杀人魔
吴起,战国时期卫国人,卓越的军事家,有《吴子兵法》(又称《吴子》)传世,与孙武并称“孙吴”。先后仕于鲁国、魏国、楚国,沙场上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之战绩。吴起同时还是著名的改革家,他曾在楚国担任令尹,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图片
吴起
吴起的变法改革使得楚国一改之前屡遭三晋攻伐的被动局面,国力空前强大,《史记》中说:“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列国都对楚国的实力感到惧怕。
纵观吴起一生,为将则能保国安民,开疆拓土,每战必克,有过于孙武;为相亦可励志变革,创制法度,富国强兵,媲美于商鞅。不论在哪一个国家为官,都能使敌国不敢窥伺,足以称得上“立功”;所著《吴子兵法》体系完备、思想精深,为后世推崇,足以称得上“立言”。因此,“死而不朽”这四个字,吴起当之无愧。
然而作为千古名将、兵家亚圣,李悝说他“贪而好色”,司马迁说他“刻暴少恩”,白居易说他“其心不如禽”,他的老师曾子和他断绝关系。究竟吴起有怎样的劣迹,令诸人如此不齿?
吴起的所作所为,也着实令人惊骇,让人惊掉下巴。《史记》记载,他在鲁国为官时,齐国曾派兵讨伐鲁国,由于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人不由得心生疑虑——吴起会不会因此不专心事鲁而同齐国暗通款曲。吴起为表明心迹,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将妻子一刀砍死!人命在吴起眼里,不过是草芥而已,不过是自己谋取功名的垫脚石,即便是与自己朝夕相伴的妻子。
令人震惊的还不止如此,有人对鲁国国君说:“吴起因为家道中落而被乡党嘲笑。”吴起又恼羞成怒,竟然将嘲笑他的三十多人全部杀死!吴起还对他的母亲说:“不为卿相,不复入卫。”意思就是,混不好我就不回来啦。不过吴起确实言出必行,连他的老母亲去世的时候,他都没有回来奔丧!他的老师曾子为自己有这样的弟子深感耻辱,和他断绝了来往。
“杀妻求将” “母死不归”,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竟然到了如此的地步,实在令人发指!他无疑是一个不仁、不义、不孝的变态杀人魔。
这样的人,必然也不得善终。吴起在楚国主持变法的时候,因触动了权贵的利益,遭到宗室大臣的反对。等到支持他变法的楚悼王死后,权贵们起而作乱,引兵将吴起乱箭射死。
“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为载物、载福之器。一个人纵然才华盖世,如果不注重修身养德,那么也只能是小人。即使他贵为王侯将相,也没有这个福报。这样的人虽然能显赫一时,也必然自取其祸。此理古今如此,概莫能外。
02
才华横溢美男子,蝇营狗苟真小人
潘安,本名叫潘岳,字安仁,西晋时人。他能诗善赋,与陆机并称“潘江陆海”,深为当时和后世推崇。潘安容貌甚美,他年轻的时候喜欢坐着车在街上游玩,妇人都纷纷情不自禁地驻足观望,还向他车子里投掷果实表达爱意,以至于经常满载而归。
图片
《潘氏宗谱》中的潘安画像
后世的文学作品常常夸赞潘安的才貌或涉及其轶事典故。王勃《滕王阁序》“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白居易“多于贾谊长沙苦,小校潘安白发生”;岑参“行行潘生赋,赫赫曹公谋”;杜甫“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李白“遥知向前路,掷果定盈车”;苏轼“潘郎白璧为谁连”……诗词之外,民间小说戏曲中关于潘安的叙写也数不胜数。元稹《莺莺传》中称张生“清润潘郎玉不如”,《水浒传》中有“潘驴邓小闲”之语,《金瓶梅》和《红楼梦》多用“貌比潘安”来形容俊俏之人……由此,潘安逐渐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正因为潘安才华横溢,而且“美男子”的名号人尽皆知,他的品德反而少有人讨论。关于他的品行,有一个典故叫“望尘而拜”。《晋书》中记载,潘安为人浮躁,喜欢趋炎附势,谄媚权贵。贾谧是当时的权臣,潘安为了讨好他,每次远远看到他的车架扬起尘土,就拜倒在地,极尽谄媚之事。潘安还助纣为虐,帮贾谧写文章构陷愍怀太子司马遹,致使西晋朝局更加混乱。
潘安的行为被世人引以为耻,甚至连他的母亲都看不下去了,讽刺说他做人毫无底线而又不知足,但他仍旧不以为然。最终潘安自食恶果,被人构陷致死,只可怜无辜的老母亲也被殃及杀害。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史书中曾记载潘安事母至孝,然而潘安竟然使得七十余岁的老母亲不能善终,岂能说是“孝”?蝇营狗苟,助纣为虐,岂能称为“仁”?如此不仁不孝之辈,实在称得上有才无德的小人了。难怪后人要将潘安仁称为“潘安”了,因为他确实担不起这个“仁”字。
03
大诗人,大奸臣
元稹,字微之,唐朝大诗人,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
图片
元稹
元稹与白居易是挚友,他们共同倡导诗歌革新的“新乐府运动”,主张“歌诗合为事而作”,提倡诗歌创作要反映实事,反对无病呻吟,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稹的诗作在当时就已天下闻名,人们争相传颂。其中尤为著名的是艳诗和悼亡诗,描述细致入微,感情真挚动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首千古传颂的名诗,表达了元稹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婉转悱恻,悲怆动人,读者无不嗟叹,一掬同情之泪。
元稹的妻子叫韦丛,出身权贵之家,在元稹声名不显、家境清苦时嫁给了他,是名副其实的“糟糠之妻”。韦丛19岁嫁给元稹,26岁去世,其间为元稹生下五子一女,但只有女儿活了下来。这几年时间,可以说韦丛不是在生育就是在生育的路上,同时还要操持家务,韦丛早逝极有可能是因为操劳过度,心力交瘁。
韦丛为元稹付出了一切,也难怪元稹痛彻心扉,为她写了一首又一首感人至深的怀念之作。“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这一首首诗作流传开来,人人都感佩元稹的深情和念旧。
然而史料表明,元稹几乎是个渣男。最早与表妹私定终身,后又弃之,实乃无情无义。与韦丛生儿育女时,元稹就曾与薛涛传出绯闻,但当他在被朝廷召回,重新入朝为官时,留下这个大才女,在川地望穿秋水等他。多情也花心的元稹,让痴情的薛涛脱下了极为喜爱的红裙,换上了一袭灰色的道袍直至终老。
刘采春是一位名妓,红遍了大江南北。风流倜傥的元稹,在迷恋刘采春一段时间后,又心生厌倦。因为接受不了元稹的负心与绝情,被始乱终弃的刘采春跳河自杀了。
了解元稹的无情无义之后,再读他的《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悲伤之情大打折扣,他这个两面人,所写这些诗难免有沽名钓誉之嫌。
渣男元稹在官场上的所作所为,就更加为人所不耻,说他是一个大奸臣,似乎也不为过。
史书记载,元稹为了当上宰相,大肆结交宦官。在宦官集团的鼎力支持下,加上唐穆宗非常喜欢元稹的诗,最终元稹如愿以偿得以拜相。诏书下达的时候,满朝文武无人不觉得可笑。《旧唐书·元稹传》载:上恩顾未衰,长庆二年,拜平章事。诏下之日,朝野无不轻笑之。”
此外,元稹为人心胸狭隘,嫉贤妒能。裴度有出将入相之才,在朝野内外很有威望。裴度率军在山东平叛时,元稹忧虑他平叛成功之后,名位可能在己之上,因此经常伙同宦官将裴度的奏书藏匿起来,不递呈给皇帝。还劝说穆宗与叛军讲和,听任蕃镇割据,意图也是在于罢免裴度的兵权。
元稹的种种作为,终于激起群臣的愤慨,纷纷上书要求罢免元稹。唐穆宗看到群情激愤,万分不舍地免去了元稹的宰相职务。所以元稹只当了几个月的宰相就被贬为地方官,自此之后,元稹彻底自暴自弃。在越州任地方长官时,元稹长期旷工、懒政怠政,整天和一群诗友游山玩水、声色犬马,甚至于贪污公款、收受钱财。此时的元稹,不再以动人的诗篇和写实的文章而被争相传颂,却因贪污受贿、放浪形骸而臭名昭著。
感情泛滥,结党营私,贪污腐败,这就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元稹,虽然其诗文被人深为赞赏:“以为今代之鲍、谢也”,深究便觉得违和。当初“对待爱情忠贞不渝的大诗人”的光辉形象,也随之崩塌,“以文观人,自古所难”,钱钟书先生诚不我欺啊!
其实,小人也并非一出生就是小人。吴起当初拜曾子为师,学习儒家文化,又何尝不想成为一个谦谦君子呢?潘安多次写文章讽刺权贵,行谄媚之事,恐怕也不是他最初的本心吧!元稹在初入官场时也曾犯颜直谏,积极作为。
由此可见,不忘初心、善始善终,实在是太难了。要想做到这样,就必须注重修身养德,淡泊名利,心中有底线,行事讲原则,否则即使某一方面是天才,也必然误入歧路,堕落为“才胜于德”的小人。
- 完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中国国家历史》邮局征订套装(征订代码:28-474)正在火热进行,一套四本,一次性拥有全年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