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长骄傲~天南海北子长人就是这么优秀~追忆子长籍百岁老红军赵天月

铁骨铸军魂,红心永不变

——追忆镇江百岁老红军赵天月

本报记者 方良龙

他参加革命八十余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亲历了平型关、淮海等战役战斗,因战负伤为三等甲级伤残;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军地很多重要岗位任职,为国防建设事业立下不朽功勋;1982年离休后,他继续保持革命本色,积极奉献余热,传承弘扬老红军精神。

他就是镇江最后一位离世的老红军赵天月!

今年5月12日,江苏省军区镇江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正师职离休干部,原镇江军分区顾问赵天月,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100周岁 。

又一年建军节即将来到,在这值得尊敬也更加值得铭记的日子里,让我们探寻80多年前那一代年轻人的梦想和追求,铭记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

跟随刘志丹,14岁当红军

1920年10月,赵天月生于陕西省子长县湫峪沟村,自小家境贫寒。上不起学,也没有大名,8岁那年又遇上大灾,他只好开始给附近杨家沟一户人家放羊。

赵天月在《我参加革命的一些回忆》一文中自述,1934年春天,村子附近来了红军,他赶去报名,可是因为年纪小,只收他当了共青团员。入团以后,需要经常外出参加活动,有一天傍晚回家路上,共青团的组织委员李三虎跟他说,你没有大名不行,于是指着天上的月亮对他说,你就叫“赵天月”吧,于是他有了自己的姓名。

一次共青团在杨家园子开会,赵天月担任放哨任务,中午时分发现一个挑担的小贩,东张西望十分可疑,说话口音也不对,于是几个小伙伴上前用红缨枪将其押回,经过审问,结果还真的是国民党探子。从这个探子口中得知从瓦窑堡出来了一个排的国民党兵,第二天一早路过这里。

经过周密布置,民兵赤卫队百余人清晨埋伏在玉米地里,将这些国民党兵一举包围。但赤卫队员们因为武器装备太差,每人只有3发子弹,不敢贸然进攻,以致形成了对峙局面。

傍晚时分,刘志丹亲率红军一个连前来助战。刘志丹察看了地形,命令部队占领两侧高地,不到一个时辰就解决了战斗。

刘志丹说,是儿童团发现了探子,立了大功!并问赵天月几岁了,家在哪,想不想当红军?就这样,1934年10月,赵天月正式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新兵训练结束后,部队领导看他年龄小,就分配他到电台学习发报。赵天月因自己没上过学,担心干不好发报工作,就主动要求从事摇马达的体力活和警卫工作。

赵天月印象最深的是1937年9月的平型关战役:战士们隐蔽在山沟的两侧,每人面前都准备好一排旋开盖子的手榴弹。等到把鬼子全部装进了“口袋”,两头堵截的部队首先开火,公路上的鬼子顿时乱作一团,“叽里哇啦”大叫着跳下汽车,战士们一边高喊“冲啊,杀啊!”一边居高临下把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往沟里扔,几里路长的一条深沟顿时一片火海。

见前方打得火热,当时在师部电台工作的赵天月实在按捺不住,正好有位首长要去前线,赵天月主动带两名战士上前担任警卫。此时战斗已接近尾声,赵天月把身上的两颗手榴弹奋力向鬼子扔去,又拔出驳壳枪打了两梭子,“出了一口恶气”。

多次遇危险,与死神擦肩

1942年秋天,日本鬼子集中5万兵力对沂蒙山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当时赵天月在山东军区特务团当副排长。日伪军实行“三光”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赵天月所在部队多次和敌人交火,反围剿战斗打得异常艰难。日伪军实行拉网合围战术,军区机关被鬼子包围在大青山,坚持了近1个月,最后突围到阳山时只剩200多人。电台原有70多人,死伤近半,突围时连电台都丢了,部队只好撤到滨海解放区休整。

后来,赵天月被分配到新编二十四团二营四连当连长。那年他介绍了一个叫“徐征玉”的高中生入伍。有一天中午闲着没事,徐征玉说我给你在手臂上刺上名字吧,万一牺牲了也好辨认。于是,赵天月的手臂上文了“天月”二字,直到晚年还清晰可辨。

1945年8月,赵天月所在部队参加山东滕县严村的讨申战役。由土匪演变的国民党保安部队居高临下,部队强攻了两天没有进展。后来,部队用了两三天时间连夜挖了一条30米长的地道,将满满一棺材的土造火药送到敌人围墙门楼地下,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把几米厚的土围子炸开一个缺口。

冲锋号一响,赵天月立马带领战士们向前冲,敌人负隅顽抗,子弹“嗖嗖”地从身边划过。突然他感觉脚下不稳跌倒,爬起来跑了两步又跌倒在地,低头一看右腿裤子上全是鲜血,一阵眼黑便昏死过去。

子弹射中了赵天月的动脉,急救绷带根本无法止血,他躺在担架上,整个身体浸泡在血液中。许久,赵天月被警卫员的哭喊声惊醒过来,问警卫员哭什么?警卫员说:连长,我们以为你活不了了。赵天月下意识摸了一把自己的身体,发现血流干了,只剩下一层皮包骨头!当时伤员很多,抢救力量严重不足,不少负伤战士在等待救护时牺牲。幸好一个医生路过他身边,看他失血过多情况危急,就给他优先进行手术包扎,这才保住了性命。

离休献余热,红心永不变

1980年,赵天月从镇江军分区顾问的岗位上离休。离休后的赵老不但没有闲下来,反而更忙了。他跑工厂、到部队,下农村、进学校,作革命传统报告百余场,每一次出行他从不麻烦邀请他的单位,不是骑自行车,就是乘公共汽车。

赵天月生活俭朴,穿的是褪色军装,吃的是粗茶淡饭,用的是陈旧摆设,对己苛求与他乐善好施、慷慨解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抗洪抢险,他带头捐款;希望工程,他积极捐款;资助陕西灾民,他连续3次捐物……不仅如此,他还常年资助茅山老区的一名贫困儿童。当年丹徒区荣炳有一个叫刘小美的女孩,姐妹两人,母亲去世,父亲患病,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老祖父,生活十分贫困。在一个偶然的场合,赵天月得知了刘小美的情况,当即决定无偿资助刘小美读书。赵老除定期资助刘小美的学杂费用外,还经常和小女孩谈心交流,为小女孩购文具、买衣服,逢年过节再送上一份压岁钱。

革命家风代代传。赵老的孙子赵斌受长辈言传身教,小小年纪便养成了关心社会、热心公益的好习惯。1997年10月的一天,正在江苏电力学校就读的赵斌看到这样一条消息:在香港回归之年,镇江烈士陵园拟建警世碑,纪念镇江军民英勇不屈的斗争历史。读罢,他当即将100元零花钱和一封信寄给时任市长周大平,成为镇江市向警世碑捐款的第一人。在信中,他说:“我是红军的后代,知道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听说要建警世碑,烈士陵园资金较缺,特地拿出100元零花钱为建警世碑做一点微薄的贡献。”

赵老的儿子、孙子有好几个当过兵,堪称军人世家。1999年9月赵斌毕业,进入谏壁电厂工作当上一名微机操作员,月收入近800元,优越的工作环境,丰厚的工资收入,并没有让赵斌停止自己的追求——像祖父母和父亲一样,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征兵工作开始后,赵斌毅然报名应征。赵天月特地向家人交代:“……当兵是好事,我是支持的。但要符合条件,不要找人打招呼。”赵斌明白祖父的用意,以普通青年的身份应征,顺利通过了初审、体检、政审和部队走访,终于圆了自己的绿色军营梦。

2019年12月2日上午,再度重病住院的赵老在医院的病房内向自己的家乡——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捐赠10万元,用于帮助家乡的贫困学子。从家乡代表口中得知家乡已脱贫,赵老红了眼眶。“只要人民群众能够吃饱饭,能够三餐不饿着,我们革命的目的第一步就达到了。”今年5月12日9时28分,在与病魔搏斗近1年后,老红军赵天月永远离开了我们。

赵天月简介

赵天月1920年生于陕西省子长县,193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历任红军中央警卫营二连战士,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电台班长,山东军区特务团五连排长,山东鲁西军分区独立团连长,二十二军新兵团一营营长、新训一团副团长,浙江军区新训二团副团长,华东军区新训一一团副团长,浙江舟山军分区后勤处处长,江苏省镇江军分区司令部副参谋长,镇江军分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同年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曾连任5届镇江市人大代表,被江苏省军区、原南京军区表彰为先进离休干部。

来源:热点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