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漂女孩“二十不惑”:做库管、当学徒

尽管从原生家庭得到的资源极为有限,但她们像野草一样无所畏惧地摸索和尝试。讲述者:京哥,编辑:翩翩、萌萌,视觉:熊猫,原文标题:《安徽杭漂女孩的“二十不惑”:做库管、摆地摊,探探上结识丈夫》,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们都是这个新世界的实习生,满怀期待地想要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温柔地说一句,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可这陌生的世界却告诫我,初次见面,你在这里,微不足道。

《二十不惑》中,“梁爽”“姜小果”们的“微不足道”,来自初出茅庐的稚嫩和紧张,富二代男友的欺骗、大企业实习转正的挫折、考研的压力,不过,她们的青春烦恼,同样身为95后女孩的京哥未必有共鸣。

跟被精心呵护长大的“梁爽”“姜小果”们不同,京哥出生于 1996 年,老家在安徽,初中毕业后即进入社会独立生活。

没有学历作为“敲门砖”,也没人“安排工作”,京哥在杭州做过库管、卖过衣服、学过美容和西点、摆过地摊、开过蛋糕工作室,她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杭漂”生活,是中国 20 岁年轻人的另一种样本。

“初中毕业后像个无头苍蝇,美容、库管、卖衣服,什么都干”

我老家在安徽,爸妈一直在杭州打工,我等于二代“杭漂”。初中毕业我就出来工作了,家里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比我小 15 岁。可能老家农村思想还是比较封建,基本要生出儿子才罢休,不过我也理解他们,我爸妈对我们都是很好的。

小时候爸妈一直把我们三姐弟带在身边,但初中我是回老家读的,住在我三叔家。我三叔当老师,三婶做生意,他们自己也有孩子,没什么时间管我,我就自己上学、下学、吃饭、睡觉,自己管自己

老家的教育风气不如大城市好,我天天跟一些不好的学生混在一起,慢慢上课就听不懂了。我开始讨厌上学,一个礼拜就去一天半。勉强上完初中,在家兜兜转转,就出来找工作。

毕业后,我妈想让我去美容院做美容师,因为她觉得那儿的女孩皮肤都很好,接触的也都是有钱的女人。我去做了三个月学徒,给人洗脸、按摩、做面膜,但我不喜欢,因为我不会跟客人聊天,没多久就不干了。

也卖过衣服,反正就像一个无头苍蝇,不知道要干什么、自己喜欢什么,看见什么都试试。

后来我觉得,得想想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得去学门手艺

我想到自己喜欢吃面包、蛋糕,可以学这个。我发现萧山有家学校,教烘焙、西点、咖啡、调酒,上午学面包、烘焙,下午学裱花、挤奶油、做蛋糕,毕业能拿个证,但学费要八千块

我爸妈一听就不同意,他们那代人不吃面包蛋糕,我就跟他们产生了分歧。可能因为我一个人在老家呆了几年,有自己的想法了,我决定自己攒学费。我去做了仓库管理,一个月工资三千,包吃住。到年底我存够了八千,立马辞职报了烘焙学校。

其实学校就教个皮毛,但除了学校我不知道还能去哪儿学。学了一阵子,我去找了家蛋糕店做学徒,上手的机会多了,慢慢就成老师傅了。第一个月工资 1800,然后涨到 2000、2300,一点一点涨。

做西点裱花工作的京哥 受访者供图

我的手艺慢慢变得熟练了,但有时候还是会消极。电视剧里大城市的年轻人,生活那么丰富多彩,但我除了店里同事,甚至没什么同龄的朋友。白天在店里做奶油蛋糕和法式甜品,每天对着蛋糕、奶油。

和同事能聊的东西也差不多,每天去哪里吃饭、备货、损耗……我觉得生活单调又封闭。

我上初中时是自己不想读书了,但是现在有时会羡慕上大学的人,不仅是因为有文凭可以进新的行业、拿高工资,还因为他们社交圈很丰富,身边有各种各样的人。

我初中在老家读,在杭州连初中同学都没有。明明来到了杭州这样的大城市,街上人来人往,却都跟我没什么关系。我想认识更多的朋友,想让生活更丰富,不想就呆在一家蛋糕店里自己做蛋糕。

有同事给我推荐了探探。那时候探探的功能还很简单,就是左滑右滑。我觉得很新鲜,下班没事就滑一滑,认识了好多人,很多是生活中不会遇到的。有 20 岁上下在杭州上大学的,有做互联网的,有开店的,有做警察的。看看人家的生活,其实还挺遗憾没好好上学的,只能干苦力技术的工作。

探探上认识一个“修铁路的”,我有了男朋友

我在探探上认识过几个男生,有的是看上去人还不错,但一聊天就没话说了。

直到遇见了老司。跟老司聊的过程中,我就觉得俩人蛮合得来,怎么说呢?就是我说的话你也能理解、你说的话我也都能接上。

有一天没事,我打开探探,看见一张照片特别型男,就右滑了,立马配对成功。他叫老司,我们开始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老司是安徽巢湖人,离我老家不远,在上海铁路局杭州路段工作,他给我讲他负责铁轨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反正我就理解成是修铁路的。

聊了快 3 个月的时候,我们决定见面。第一次见是看电影《湄公河行动》。他上大学时去当过兵,对电影里缉毒、特种兵那些情节都懂,就给我讲电影里的武器手枪,还有金三角的事儿。我觉得很有意思,他应该不是坏人,是可以信任的人。

说实话,第一次见面我们都觉得对方不是自己的菜。因为我身高 1 米 68,他大概 1 米 67,在网上还骗我说 1 米 72。因为我自己个儿高,我其实想找个高的。

见之前我还琢磨了这个事儿,心想 172 也还行。结果见面发现不对,我好像还显高一点。他也觉得我人高马大,很别扭。所以看完电影我们就各回各家了,都没一起再去吃个饭。但我觉得这人还是挺好的,所以继续聊着。

后来聊天的时候,我提到了我家里好乱,结果他说可以来帮我整理。我们那时已经聊了几个月,见面也感觉都是实诚的人,我就让他来了。

果然,他一到我家就开始撸起袖子干活,让我帮他接水、拿抹布,时不时问我:这个抽屉可以动吗?哪里是不能碰的?显得非常尊重。我对他好感度一下大增,觉得会干家务的男生真是太有魅力了,对我胃口。后来我们聊天就更真诚、更投入了。

几个月之后,我们就决定正式谈恋爱。为了彼此确认一下恋爱关系,证明自己的心意,我们一起把探探给卸载了。

人都是这样吧?没遇到那个人之前,条条框框是应该有的,自己心里要有个标准,但真遇到这个人之后,自然会衡量到底哪条对自己来说最重要、哪些是可以取舍的。

后来老司告诉我,我第一次跟他回家时,他爸私下就跟他说,我是不是瞎了眼,看上他儿子了。其实我觉得,我个子高不算什么优势,他个子矮也不是什么缺点,只要他对我好就好了。如果我真找一个个高的,对我没那么贴心,也没用啊。

我们俩能在一起,还因为能吃到一块儿。我们都喜欢吃高热量食物,火锅、串串、烤肉、甜食、奶茶……我们在一起后,老司搬到了我住的老城区。我们每天去周围吃各种好吃的,他跟我在一起胖了 40 斤,但他觉得现在很有幸福感。

随着关系稳定下来,我带他见了父母,但我妈不喜欢他。一是因为个子矮,我们家人都比较高;二是因为我爸妈已经定居杭州,想让我在杭州本地找一个,别离他们太远;另外老司是独生子,我妈担心将来他父母老了或病了,都没个姐妹能一起照顾,会是我的负担。

不过,我们感情真的很好,老司一直积极讨好我父母。为了表示诚意,他和父母决定把老家的房子卖掉,在萧山这边买房。

老司的父母都是铁路局的职工,本来早给他在老家买好了房子,想找机会让他调回老家工作,日子会很舒服,但现在有了我,老司决定留在杭州。看他这么实诚,我妈就同意了。

说起来,领结婚证还是我提的。我跟老司说,就这么一次机会,你要想跟我领就领,不领的话,我以后再也不会提了。有朋友说我这个行为还挺有魄力的,但我相信以我对他的了解,应该不会看错。

打过工、创过业、摆过摊,想过离开杭州、最终努力留下

我 96 年出生,今年是本命年了。我们买房之后压力还挺大的,杭州的政策要付 6 成首付。老司和他父母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又借了一些凑够了首付。

现在还没交房,我们还是租房。基本是我的钱来生活,他的钱还房贷和欠款,一个月也剩不下什么钱。我们现在基本在家做饭,也不出去娱乐了。

为了还贷款和欠款,我们都更努力了。我跟朋友合伙开过一家蛋糕工作室,但因为理念不一样就没有继续经营,现在还是打工生活。

今年疫情,我很多同行失业找不到工作,所以我也不敢乱辞职。我们做技术活的,工资是干一天有一天。最近提倡地摊经济嘛,我也跟邻居合伙去摆地摊,想多赚点钱。

我们卖冰粉、水果捞那么几样,我跟我邻居俩人投资了一千多块钱,包括一辆 100 来块的小推车,一些原材料。摆了 15 天摊,基本上回本了,再摆就该开始赚钱了,前两天下雨没出摊。不过现在一晚上也卖不了几十块。但我还是安慰自己,几十块钱也是钱嘛,不摆的话谁能白给你几十块钱呢,对吧?

老司在遇到我之前其实没什么生活压力,但遇到我之后他生活计划也变了。要留在杭州,现在又有房贷,将来还会有孩子,都是钱。所以他现在被迫好好工作、改变心态了。最近老司当了班长,工资提高了一点,往后也想再往上走走。

其实老司想不想往上升,我是随他的,我知道当领导责任也更大。我跟他说,你不想做就不要做。但为了过得更好,老司也想努力往上走走。所以现在,我们两个人也是互相影响,一起越来越好。

最近,我找到了一份更稳定的行政前台教务工作,决定放弃从事五年的西点裱花行业,也报名了成人教育,想着有个名义上的学历也不是坏事。

看我俩秀恩爱,有朋友问我跟老司怎么认识的。我就说探探,有人还不信,或者是没听说过,可能大家还是熟悉家里人介绍对象那种方式。但我觉得,这么一种方式能把我和老司连到一起,真是太美好了。

用社交软件交朋友心态很重要,我独立生活比较早,也一直比较相信自己的判断,无论是生活、找伴侣,我都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知道我想找什么样的人。

我其实至今都感谢老司,我觉得我跟老司遇见、在一起,是一件很浪漫的事。现在他还是跟刚认识的时候一样,做家务、洗碗、做饭。我们俩还养了一只小泰迪,也主要是他照顾。我们会一起给狗洗澡、打针,冬天给它买衣服,养了三年了,这只小泰迪也是陪伴和见证了我们的关系。

回想起来,我好像没有具体哪一天、哪一刻认定他。就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我没有再去想过别人,感觉有他就够了。因为吃饭是跟他一起、聊天跟他一起,每天聊吃什么、干什么事、做家务,哪怕吵架都是跟这个人在一起,我心里就已经没有别人了,就觉得,这是自己的一辈子的伴侣了。

我觉得自己还是有点小幸运的。20 岁的时候,一部分同龄人还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我已经找到自己的方向;20 岁的时候,有些同龄人还在寻觅自己的人生伴侣的时候,我已经找到了那个想要共度一生的人。

20 多岁的中国年轻人,过着怎样的生活?

事实上,中国 6 岁以上人口中,教育程度为初中的约有 4.9 亿,高中约 1.7 亿,中职约 5800 万,大专约 9500 万,本科及以上仅有 8600 万多一点,约为总人口的 6.6%(根据国家统计年鉴 2019 抽样调查数据计算)。

“京哥”们从原生家庭得到的资源极为有限,但她们像野草一样无所畏惧地摸索和尝试,她们的奋斗务实又简单,一块钱一块钱地挣,用一块蛋糕、一碗冰粉建造自己的生活。没有出国游、没有星巴克,但有务实的目标和扎实的努力。她们也是这个时代的新女性。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人物使用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