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常听到的“国士无双”一词,最早其实是形容他的

汉高帝元年(前206)

1

当初,武信君项梁渡过淮河北上,淮阴人韩信便持剑去投奔他,留在项梁部下,一直默默无闻。

项梁失败后,韩信又归属项羽,项羽任命他做了郎中。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却不予采纳。

刘邦进入蜀中,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顺了刘邦,仍然不为人所知,做了个接待宾客的小官。

后来韩信犯了法,应判处斩刑,与他同案的十三个人都已遭斩首,轮到韩信时,韩信抬头仰望,刚好看见了滕公夏侯婴,便说道:“汉王难道不想夺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啊!”

夏侯婴觉得他的话不同凡响,又见他外表威武雄壮,就释放了他而不处斩,并与他交谈,欢喜异常,随即将这情况奏报给了刘邦。

于是刘邦授给韩信治粟都尉的官职,但还是不认为他有什么不寻常之处。

2

韩信好几次与刘邦的丞相萧何谈话,萧何感觉他不同于常人。待刘邦到达南郑时,众将领和士兵都唱歌思念东归故乡,许多人中途就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已经多次向刘邦荐举过他,但汉王没有重用他,便也逃亡而去。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没来得及向刘邦报告,就亲自去追赶韩信。

有人告诉刘邦说:“丞相萧何逃跑了。”

刘邦大发雷霆,仿佛失掉了左右手一般。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谒刘邦。

刘邦又怒又喜,骂萧何道:“你为什么逃跑呀?”

萧何说:“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赶逃跑的人啊。”

刘邦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呀?”

萧何道:“是韩信。”

刘邦又骂道:“将领们逃跑的已是数以十计,你都不去追找,说追韩信,纯粹是撒谎!”

萧何说:“那些将领很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却是天下无双的杰出人才啊。大王您如果只想长久地在汉中称王,自然没有用得着韩信的地方;倘若您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只看您做哪种抉择了!”

刘邦说:“我也是想要东进的,怎么能够忧郁沉闷地老待在这里呀!”

萧何道:“如果您决计向东发展,那么能任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若不能任用他,他终究还是要逃跑的。”

刘邦说:“那我就看在你的面子上任命他做将军吧。”

萧何说:“即便是做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的。”

刘邦道:“那就任命他为大将军吧。”

萧何说:“太好了。”

于是刘邦就想召见韩信授给他官职。

萧何说:“大王您向来傲慢无礼,现在要任命大将军了,却如同呼喝小孩儿一样,这便是韩信所以要离开的原因啊。您如果要授给他官职,就请选择吉日,进行斋戒,设置拜将的坛台和广场,准备举行授职的完备仪式,这才行啊。”

刘邦应允了萧何的请求。

众将领闻讯都很欢喜,人人都以为自己会得到大将军的职务。但等到任命大将军时,竟然是韩信,全军都惊讶不已。

3

授任韩信的仪式结束后,刘邦就座,说道:“丞相屡次向我称道您,您将拿什么计策来开导我啊?”

韩信谦让了一番,就乘势问刘邦道:“如今向东去争夺天下,您的对手难道不就是项羽吗?”

刘邦说:“是啊。”

韩信道:“大王您自己估量一下,在勇敢、猛悍、仁爱、刚强等方面,您与项羽比,谁强呢?”

刘邦沉默了许久,说:“我不如他。”

韩信拜了两拜,赞许道:“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您在这些方面比不上他。不过我曾经侍奉过项羽,就请让我来谈谈他的为人吧。项羽厉声怒斥呼喝时,上千人都吓得不敢动一动,但是他却不能任用有德才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别人生了病,他会怜惜地流下泪来,把自己所吃的东西分给病人;但当所任用的人立了功,应该赏封爵位时,他却把刻好的印捏在手里,把玩得磨去了棱角还舍不得授给人家。这便是人们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

“项羽虽然称霸天下而使诸侯臣服,但却不占据关中而是建都彭城;背弃义帝怀王的约定,把自己亲信偏爱的将领分封为王,诸侯愤愤不平;他还驱逐原来的诸侯国国王,而让诸侯国的将相为王,又把义帝迁移逐赶到江南;他的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残害毁灭的;老百姓都不愿亲近依附他,只不过是迫于他的威势勉强归顺罢了。

“如此种种,使他名义上虽然还是霸主,实际上却已经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他的强盛是很容易转化为虚弱的。现在大王您如果真的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那还有什么对手不能诛灭掉啊?把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之臣,那还有什么人会不心悦诚服的呢?用正义的军事行动去顺从惦念东归故乡的将士们,那还有什么敌人打不垮、击不溃呀?

“况且分封在秦地的三个王都是过去秦朝的将领,他们率领秦朝的子弟作战已经有好几年了,被杀死和逃亡的多得数也数不清;而他们又欺骗自己的部下,投降了诸侯军,结果是抵达新安时,遭项羽诈骗而活埋的秦军降兵有二十多万人,唯独章邯、司马欣、董翳得以脱身不死。秦地的父老兄弟们怨恨这三个人,恨得痛彻骨髓。现今项羽倚仗自己的威势,强行把此三人封为王,秦地的百姓没有爱戴他们的。

“大王您进入武关时,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严刑苛法,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没有不希望您在关中做王的。而且按照原来与诸侯的约定,大王您理当在关中称王,这一点关中的百姓都知道。您失掉了应得的王位而去到汉中,对此秦地的百姓没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您起兵向东,三秦之地只要发布一道征讨的文书就可以平定了。”

刘邦于是大喜过望,自认为韩信这个人才得到得太迟了,随即听从韩信的计策,部署众将领的攻击任务,留下萧何收取巴、蜀两郡的租税,为军队供给粮食。

汉高帝四年(前203)

1

韩信平定齐国后,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伪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且它的南边又邻近楚国。请让我暂时代理齐王去镇抚齐国。”

刘邦打开书信一看,即大发雷霆,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朝思暮想地盼你来协助我,你却想要自立为王!”

张良、陈平连忙暗踩刘邦的脚,接着就凑到他的耳边低声说:“汉军目前正处在不利的形势中,哪有能力阻止韩信擅自称王啊?倒不如就趁势立他为王,好好地对待他,让他自行镇守齐国。不然的话,可能会发生兵变。”

刘邦这时也醒悟过来,乘机又改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国,要做就做正式的君王,何必要当个代理国王呢?”于是派张良带着印信去封韩信为齐王,并征调他的部队去攻打楚军。

2

项羽获悉龙且(jū)已死,非常害怕,立刻派遣盱台人武涉去游说齐王韩信,劝他反叛汉国来与楚国联合,三家瓜分天下各立为王。

韩信辞谢道:“我侍奉项王的时候,官职不过是个郎中,地位不过是个持戟的卫士;所说的话项王不听,所献的计策项王不用,为此我才背叛楚国归顺汉国。

“而汉王则授给我上将军的官印,拨给我几万人马,脱下他的衣服让我穿,推过他的食物让我吃,并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能达到今天这个地位。人家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人家是不吉利的。我即使死了也不会改变跟定汉王的主意!望您替我向项王致歉。”

武涉走了后,蒯彻知道天下胜负大势就取决于韩信,便劝韩信道:“目前楚、汉二王的命运就牵系在您的手中,您为汉王效力,汉国就会获胜;您为楚王助威,楚国就会取胜。若您真肯听从我的计策,那就不如让楚、汉都不受损害,并存下去,您与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这种形势一构成,便没有谁敢先行动手了。

“再凭着您的圣德贤才和拥兵众多,占据强大的齐国,迫令赵、燕两国顺从,出击刘、项兵力薄弱的地区以牵制住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意愿,向西去制止楚、汉纷争,为百姓请求解除疾苦、保全生命。这样,天下的人即会闻风响应您,哪还有谁胆敢不听从号令?”

韩信说:“汉王对我非常优待,我怎么能因贪图私利而忘恩负义啊?”

蒯彻道:“当初常山王张耳和成安君陈馀还是平民百姓的时候,彼此就结成了生死之交,待后来为张黡、陈泽的事发生争执构怨颇深时,常山王终于在泜(zhī)水南面杀掉了成安君,使成安君落了个头脚分家的结局;大夫文种保住了濒临灭亡的越国,使勾践称霸于诸侯国,但他自己功成名就却身遭杀害,犹如野兽捕尽,猎狗即被煮杀一样。

“从结交朋友的角度说,您与汉王的交情不如张耳和陈馀的交情深;从忠诚信义的角度说,您对汉王的忠信又比不过文种对勾践的忠信。这两点已经足够供您观察反思的了,望您能郑重地考虑。”

韩信推辞道:“您先别说了,我将考虑一下这件事。”

过了几天,蒯彻又劝韩信。但是韩信仍然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刘邦,且又自认为功劳多,刘邦终究不会夺走自己手中的齐国,于是就谢绝了蒯彻。

汉高帝五年(前202)

刘邦已经夺取天下,诸侯王一致上疏,请求推尊他为皇帝。

二月初三,汉王刘邦便在氾(fán)水北面登上帝位,是为汉高帝。

高帝刘邦建都洛阳,在洛阳南宫举行酒宴,他说道:“各位列侯、各位将军,不要对朕隐瞒,都来说说这个道理。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之所以失掉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呀?”

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城略地,谁攻取了城邑、土地就分封给他,与大家同享利益;项羽却不是这样,他对有功的人嫉恨,对贤能的人猜疑,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说:“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谈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持运粮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英杰,而我能够任用他们,这就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信任使用他,这便是项羽被我打败的原因。”

群臣都心悦诚服。

选自图书《极简资治通鉴》

《极简资治通鉴》一书,秉承“让普通人读完、读懂”宗旨,对卷帙浩繁的原著进行了精选精译,汇集中华传统历史智慧精华,普及仁君贤臣的修身处世之道,可以启迪思想,是管理者的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