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古镇老店:它曾遍布全国包办老百姓生活,如今主人靠缝补支撑

图片
90后对供销社的印象其实并不是非常深刻,这种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曾包办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但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崛起,上个世纪年代的供销社已经转型,到今天只剩下乡镇还有一些供销社的影子。
图片
在四川乐山五通桥冠英镇,邓小林夫妇承包的供销社已开了几十年的光阴。这是一家从80年代就开始经营的老供销社,几十年以来它也伴随着这座古镇,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化,以及邓小林夫妇的半生。
图片
没有超级市场的琳琅满目,也没有新兴商超的高大上,供销社主要售卖一些很常见的生活用品,包括毛巾、牙刷、鞋服等,提到自己家的供销社,邓小林笑着说,“麻雀虽小,小五脏六腑样样俱全”。
图片
邓小林的自信并非嘴上说说,过去物资相对紧缺,国家制造业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发达,老百姓的选择性十分有限,基本上供销社有什么就要什么。哪里像今天线上购物这么方便,连国外货都能轻松订到。
图片
回忆起上个世纪年代的供销社,邓小林显得有很多话要说。以前店里的生意一直很好,他和妻子总是要从早忙到晚。有这么一份家业在,镇上的街坊们都十分羡慕。
图片
邓小林也曾一度以为,供销社会一直会热闹到自己退休,但2000年后邓小林就明显地感觉到生意日日不如从前。镇上的小超市、日用品店越来越多,这家在镇上就兢兢业业几十年的老供销社,好像渐渐被人们遗忘。
图片
邓小林也曾试图去做点改变,但几番尝试均以失败告终,这让他忽然明白无论是供销社还是自己,都已在崭新的时代下渐渐被淘汰。好在,生意虽然大不如从前,但几十年积累的熟客和自己裁缝手艺,也能够让供销社继续经营。
图片
如今的供销社营生,邓小林夫妇也并不是特别看重。每日开门做生意,等待的并不是客人,而是熟悉的老街坊们。有时街坊需要缝缝补补,这一坐就是大半天的时间,聊着聊着太阳就下山了。
图片
这只是这座西南小镇再平凡不过的故事,沿着老街走去还有更多的“邓小林”,也‍构成了人间百态,而这些平凡的故事却又恰恰地呈现了一座古镇的生活气息。
图片
摄影师:胡东进,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就职于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去驴行专栏摄影师。图片未经本人许可,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