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的“不完美女性”人设

文 │ 谷雨
都市霓虹的饮食男女,远处看光鲜亮丽近瞧却也一地鸡毛,精致松软的生活剖开后,全是些鸡毛蒜皮的欲望,大城市漂泊的年轻男女们,最不缺的就是奋斗和勇敢的故事,这向来是现实题材剧最爱的素材。《三十而已》也不例外,但它的破题点更聚焦也不乏大胆。
《三十而已》写的是女性的从容。
柠萌影业出品的《三十而已》也切中了女性题材。别开生面的是主创们把切口对准三十岁的女性,通过奢侈品柜姐王漫妮、全职太太顾佳、以及在商场物业工作的钟晓芹,以三人生活为截剖面,观察这个年龄段“新女性”的价值观和精神面貌。
看似一刀切的以年龄分界,却方方面面展现当代女性生活状态:那些即将步入三十岁大门的都市女性们,她们经历过青春期,踏足过社会,与生活交手,碰过壁也交过卷,人生来临到而立之年,《三十而已》试图向观众呈现她们的迷茫、纠结、痛苦,与选择。
图片
没有完美大女主的设定,就连剧中人物也被网友戏称是“许放炮、陈养鱼、梁有财、钟摩托”,剥开影视剧中标准男主,《三十而已》对男性的刻画是平视冷静的,绝不是梦幻好男人的设定。《三十而已》的镜头细腻也克制,王漫妮一头扎进了爱情、顾佳努力融入新社交圈、钟晓芹离婚后迷茫于前夫和现男友之间,它没试图去定义三十岁的女性“该如何”,而是冷静的呈现三十岁的当代女性“是如何”。
表达要显深刻,就一定要靠细节与情感垒砌黏合。
沪漂8年的王漫妮裸辞后处处碰壁,摆摊低价卖掉自己曾经看重的衣服、鞋子,也终于看清楚了上海这座城市,看清了青春是属于年轻人的红利,这座城市不会为任何一个人停止转动。所以在出租屋,当她请大家吃火锅决定离开上海,哭着剖开自己的心声,说“在上海8年我觉得上海太大了,太旷了”,弹幕里的观众才能感慨万千:“知道她们是演的,但我们是真的。”
屏幕外,属于我们的生活,是真的。
不完美的女性人设
《三十而已》的故事发生在女性即将踏入三十岁的那段时间,对年轻女性观众来说,这个年龄阶段的女人是成熟且具有魅力的。对三十岁以上的女性观众来说,《三十而已》又像是一本照片书,王漫妮的天真和努力是自己的曾经,顾佳的苦是自己的苦,钟晓芹的长不大也是自己过往的模样。
以三条故事线为推进方式,这是《三十而已》讨巧的地方。从每条故事线的主人公身上,观众能够看到不同视野、不同思维体系的女性,及她们眼里的世界和上海。她们是当下女性的典型缩影,能迅速拉近观众距离。
豆瓣上网友这样评论这部剧,他说“30岁的女人需要顾虑的太多太多,家庭、婚姻、储蓄、未来......很少有这样一部几个女主角没有勾心斗角的女性生活剧了,简直是国产剧清流。”短短的一行字,将为生活打拼的女人,她的困顿展现地淋漓尽致。
图片
编剧没有给王漫妮、顾佳、钟晓芹安上霸气聪明的完美人设,恰恰相反三个人都并非十分完美。典型人物的提取是这部剧成功的地方,戏剧化的处理则让这部剧始终保持着较高好看度。
从角色塑造上来说,三个人都有自己想要抓住的东西,但在三十岁之际都又同时失去。王漫妮三十岁的生日,在她最不愿回去的老家过的,她失去了自己闯大城市的“心气”;顾佳三十岁生日的时候丈夫许幻山单膝跪地,拿钻戒给了她最好的一次生日派对,但殊不知丈夫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钟晓芹三十岁生日的时候,生活送给她的第一份礼物是“离婚”。
那么她们是怎么失去的呢?《三十而已》在初期已经埋下伏笔。泡温泉的时候,漫妮问另外两个人的愿望是什么,顾佳说自己需要安全感(家和烟花公司);已经离婚的晓芹说自己没有许愿该发生的已经发生了; 漫妮说自己希望能留在上海和去香港(爱情);但实际上三个人的生活各有各的苦。
图片
王漫妮,柜姐,三个人里最想要扎根上海,三十岁时候要求自己感情和事业都想要一个。一个月一万多的收入,花一半钱租住上海市区,大城市里打拼8年到头来没一份积蓄;职场晋升路上有更加年轻的人空降;感情上遇到一份满足所有幻想的爱情就奋不顾身,即便在潜水时发现男友潜水名额上存在的猫腻,也选择性的欺骗自己。
顾佳,全职太太,在这个年龄段的她最想要一份安全感:家庭的安全感、事业的安全感。看似整部剧里人设最好的一个,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也会忽略身边人的情感需求。和父亲出现问题时争执不休,情绪上头后咄咄逼人;面对“艺术家”丈夫,当情感矛盾出现后想解决而不得法;事业路上走捷径惯了,也放松了警惕导致上当。
图片
钟晓芹在商场物业工作,是一个工作强度不高的部门,最大的问题是不懂夫妻亲密关系处理和自己的“长不大”。她依赖型人格严重,职场上不擅长说不,不知道为什么结婚,婚姻里也不善沟通;丈夫一出差就要回父母家,快三十岁依旧没心没肺,从不会长远规划日子;生活中有老公抗、有父母一周两天的奔波照顾,自己没有独立概念。
图片
三十岁,王漫妮渴望被上海这座城市接纳;顾佳遇到的是婚姻的不如意;钟晓芹遇到的是自我成长的困境。三个人都不是典型的完美人设,但也正因为这些不完美,才让她们的人生故事能和观众共情,形成情感联系。
爽感背后,
三十岁女人的爱情观、婚姻观
三个核心人物的立体塑造,满足大众对影视剧中多样化女性角色的需求,在对剧中人物关系的处理上,《三十而已》显然也有野心。
女性情感戏包含了两段“爽剧”+一段“正剧”的做法,重点刻画了顾佳和钟晓芹的婚姻,亦没有避讳婚姻的激情冷却,甚至略带辛辣的刨出两段越轨情感,包括也不忘展现王漫妮和梁正贤之间成年人爱情观的碰撞。
王漫妮是《三十而已》的点睛之笔,她是让整部剧“烟火气”深深扎根的一个人物。她最能和“北漂”、“沪漂”的年轻人产生联系,剧中很多经典的台词几乎,都出自她口,比如那句:
“一台饮水机一百块,我拥有的只是饮水泵,让人负担不起的不是这些东西的价格,负担不起的是带着它们一起搬家。比起房租涨价,更让人害怕的,是不停不停的搬家。是你永远没法在这座城市扎下根来。”
王漫妮身上体现的不是三十岁女人老生常谈的爱情婚姻,而是奋斗、是“如何不被大城市淘汰”。她身上有更多小人物共鸣的地方,比如愿意花8000块钱整租一个大房子,在三十岁辞职失业之后,蓦然发现为之奋斗拼搏八年的地方,其实根本就没有接纳自己,现实狠狠地打了一闷棍之后,怆然的接受离开上海的现实。那种棉棉的痛感才是饮食男女的烟火人生
图片
再来说说顾佳的婚姻问题,是最常见的男人婚内出轨,但这条线的戏剧性更强,甚至有现代大女主的味道。女人非常能干,为了孩子全职当太太,生活很有仪式感,就连家里用品的颜色也会根据天气换上一次。而男人富有才华,心气儿很高,得益太太漂亮的社交手段,别人看都不看设计图纸,就将游乐场的烟花生产资质给了自家公司,他就从心理上不能接受。一个是“艺术家”,一个是“商人”——天然的矛盾。慢慢的,当一个能懂他“心理住着的孩子”的人出现时,男人就觉得这个人是他的红颜知己,背叛婚姻只是时间问题。
相比钟晓芹,顾佳是一个非常有韧劲的女人,她的故事由事业线和婚姻线两个线索构成,所以高潮起伏点更多。事业这条线索上,前有社交圈里C位进击之路,后有茶厂翻身,戏剧张力非常足。婚姻线上,先是斗潜在小三、又是“绿茶”戏码。职场、婚姻中所有的戏剧元素几乎标配,最容易让观众共情。
图片
钟晓芹的婚姻,《三十而已》通过这段关系展现女性在婚姻生活中,两性亲密关系问题。钟晓芹的丈夫陈屿性格木讷、不善言辞,和人红脸的时候嘴不快。一个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一个是父母过度宠爱甚至介入家庭,两人第一次出现不对就是孩子问题,继而编剧才向观众豁开更大的口子:一个锯嘴葫芦,一个心直口快,长久的生活早已把爱情的那层浮光扫去。女人开始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男人对自己已经疏于照顾:是不记得换锁的门、丈夫只洗自己衣服、就餐时的相顾无言。
有时候离我们最近最现实的真的不是什么生死大事,而是每时每刻鸡毛蒜皮的小事,再浪漫衷肠的爱情也抵不过柴米油盐的磕磕绊绊。这部剧刻画的几乎就是现实生活男女,但生活和戏剧之间存在距离,陈屿还是可爱的。
图片
这条故事线里的人物关系构成是:简单天真的钟晓芹+锯嘴葫芦前夫+暖男年下男,围绕着钟晓芹的两个支线展开,一个是“追妻火葬场”的破镜重圆戏码;一个是肆意疯狂的姐弟恋。白玫瑰与红玫瑰不可得兼,两段感情对比之后,已经三十岁的钟晓芹不得不思考,真正属于自己的、合适的婚姻究竟是哪一个?这是《三十而已》关于三十岁女人爱情观的第一个问题。
国产女性剧,难得给女性一份“从容”
角色、人物关系之后,《三十而已》在剧情节奏安排上也非常考究,主人公们前12集遇到的都是生活中磕磕绊绊的小伤,它们为之后矛盾的集中爆发埋下伏笔。第12集开始,王漫妮和梁正贤的感情嫌隙出现了、顾佳婚姻崩塌之路开始铺陈、钟晓芹与陈屿矛盾加深,二人离婚。
剧集前面是小苦,是生活和环境造成的,而后面的苦才是三十岁女人逐渐意识到生活的各种问题并接受捶打。但恰恰吸引观众一直看下去的是每个人为之坚韧的活着,并且从容面对各种捶打。
编剧张英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写这部剧她把重点放在了《三十而已》后两个字“而已”上,写得是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感觉三十岁也不过那样,反而能萌发出更多的勇气。《三十而已》试图给三十岁的女性一份从容。
离开上海再回来的王漫妮,不再紧绷、不低姿态,选择去看世界的她,人生不再为一座城市捆绑,反而尝试更多可能,何尝不是一种洒脱;顾佳再怎么舍不得儿子和家庭,面对背叛立马提出离婚,她的人生不会为那个曾在她生命中点燃过绚烂烟花又背叛过她的男人停留;长不大的钟晓芹终于可以独挡一面,完成自我蜕变。
可贵的是,即便生活再怎么磋磨,再怎么打击使之困顿,三个人始终保持着一股韧劲,从容的接受各种出人意料的考验,却也不会听之任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设定虽然牺牲了戏剧化的爽感,但却欲说还休,更令人深思。
女人三十的人生走向究竟该如何呢?《三十而已》不是玛丽苏剧,镜头关注的也不是还能无畏且勇敢的二十岁女性,生活方方面面都打磨甚至束缚这些人,让她们不能以爽剧的女性方式生活,因为比起年轻勇敢她们身上的是一份责任,拨开迷雾之后她们的选择也必定不是轻松的。
图片
这是《三十而已》相比国内其他女性题材剧成功的地方,三个主人公的性格和形象比较立体,关注的面更广。它没有一味的展示生活的痛苦,也没有忽视女性的不完美,而是冷静的注视。在对内容的呈现方式上,《三十而已》是“表达但不定义”,不强行上价值,只以第三者视角观察,将创作者放在了与观众平等的位置。
近年来有大量女性题材剧面世,还有更多瞄准女性受众的剧集播出,但能拥有广泛影响力且备受认可的剧集却屈指可数。很多人说国内观众口味刁钻,品味越来越高,但从《三十而已》可以看出,看似拍好女性剧很难,但其实只要是尊重女性、尊重观众、认真创作的作品都会得到认可。
《三十而已》突破性的用三位临近30岁的不完美人设作为主角,将3位女性作为截剖面来观察这个年龄段“新女性”的价值观和精神面貌,新切口的挖掘承担了创作风险。从这一点上而言,《三十而已》对女性题材剧而言,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