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离地半尺的人物背后瞄准的是大众共情

文 │ 星星

“谢谢被争议,谢谢被读懂。”在《三十而已》播出过半的时候,总制片人陈菲读到了一篇关于《三十而已》的自来水评论,里面的一段文字触动了她。那句话是这样写的,“《三十而已》的成功,或许正是因为它没有用所谓的‘政治正确’去贬损他人的选择,而是尝试还原每种生活的幸福和狼狈。”那一刻陈菲觉得,主创们当初想要做这部剧的初衷被越来越多的人感知到了。

回顾该剧的整个播出过程,《三十而已》的表现不俗。豆瓣开分8.1,收视率一路攀升,微博热搜不断,剧集持续霸占各大榜单热度首位,而随着王漫妮、顾佳、钟晓芹剧情展开,大众的情绪也跟着变化,想抱抱王漫妮们、顾佳怎么还不离婚、钟晓芹陈屿离婚后竟然有点甜......《三十而已》搅动了这个暑假,围绕30+女性的讨论又一次成为了话题中心。

沪漂单身女青年、双商在线的全职太太,以及生活中标准的大多数已婚女性这样三个不同人生阶段的30+女性,涉及价值观、婚姻观、金钱观等内容,有了这样的女性群像与高话题,《三十而已》自然不缺关注度,而且无论是出品方柠萌影业还是平台方,也都对该剧寄予期待。

陈菲坦言,播出期间,她和主创们一直很忐忑,每天都会看一看观众的反馈以及各种各样的舆情,即便是该剧播出到中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后,也不敢放松,“热度之外,真正c端的用户洞察,哪些是和我们的预判不一样的,对我们来说是更为看重的。”

如今随着《三十而已》逐渐收尾,可以说该剧获得了市场与不少观众的认可。

《三十而已》从何而来,赢在了哪里?

任何一部剧能够被观众一直记住最终一定会落在人物上,而《三十而已》的人设与话题一直都是大众的关注点与讨论点,也是其能够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

奢侈品柜姐王漫妮,在职场上不断面临挑战,回归生活,也只能拥有一个饮水泵;顾佳是双商在线的全职太太,负责扫平威胁到家庭和公司的所有障碍;上海本地独生女钟晓芹,有车有房,丈夫也是电视台的正式员工。未婚未育、已婚已育、已婚未育,在横向上,这三个不同的女性人物形象辐射到了尽可能多的受众,她们象征着生活在大城市中最为典型的三类群体,因此在王漫妮、顾佳、钟晓芹刚一露面时,便有很多观众不由自主地进行自我比对和自我代入。

但“三个人物打动大众的点还是不太一样的。”陈菲觉得。平凡普通的钟晓芹承载更多的是观众的情感共鸣,顾佳是比较偏奇观的一条线,是大家心中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而王漫妮或许戳中了大多数人心中那个不愿意面对的自己。这也让不少女性观众在三个人物身上都找到了自己共鸣点,王漫妮、顾佳、钟晓芹有点像自己在不同阶段的AB面。

《三十而已》的三个主要人物的设定是十分聪明的,从横向辐射到纵向拉伸,都尽可能地让大众找到了代入感。

与此同时,“敢于碰触和直面大众的困惑与话题。”这是柠萌现实题材的创作初心。《三十而已》的创作原点是编剧张英姬迈过三十岁后的思考和积淀。身为女性,不管是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什么样的社会身份,什么样的家庭角色,所面临的来自职场、家庭、情感、生育、育儿等困境都是张英姬非常想要表达的,并以此展现女性在困境中的选择与成长。因此创作过程中,《三十而已》都在尽可能地集纳各种各样的话题,凸显女性在三十岁这一人生阶段所要面临的种种困境。

而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如何找到那些具有让受众有集体共情的点,具有不小的难度。而且这个点是属于个体还是集体,是个性还是共性,如何做出取舍与判断都考验着主创们的创作功力。对此,陈菲向骨朵透露,在编剧进行剧本写作时,除了采访,柠萌也给予了用户洞察的创作支持。

比如对“柜姐”这一职业状态的呈现、对“沪漂青年”生活状态的描摹、对三十岁女性生存困境的展现,都经历了前期采访和深挖,也都在为主题和价值观的表达所服务。陈菲说,柠萌在创作现实题材时,都会采用这样的用户洞察方法论。

近两年女性话题的舆论场愈发激烈,女性题材成为创作的高频地,一些高举女性独立的题材与内容也不断涌现,但主创们不想在《三十而已》中给30+女性下一个明确地定义,“我们希望自己的视角是平视的,不想俯视或仰视地对女性进行定义,希望能够通过剧中的三个人物,通过展现她们的困境和选择,为观众提供不一样的视角和思考。”

群像式展现对受众进行横纵向收割,尽可能多地触碰当下大众的困惑与话题,用换一种表达但不定义的手法缓缓铺开,这些都让《三十而已》赢得了不少观众的追捧。

离地半尺的人物,

要的是戏剧特殊性抵达大众共情

但在《三十而已》的整个播出过程中,围绕女主人设、男性角色的不同的声音也曾出现过,一些网友觉得剧中的三个人物不够大众化,不能代表生活中绝大多数的30+女性。

对此,陈菲没有回避,她坦言,《三十而已》中做的是特殊人设,是离地半尺的,可能是“离地半尺的传奇,也可能是离地半尺的人间现实。”

显然《三十而已》的创作方式与柠萌影业以往操刀过的《小欢喜》《小别离》不太一样。先建立一个典型人物,然后将其去特殊化,尽可能地把人物往普通里拉,这是小系列的创作方法。《三十而已》则恰恰相反,在建立典型人物后,对其进行特殊化处理。

比如王漫妮,虽然是一个沪漂,但其职业却是奢侈品店中的柜姐,当人物自身的生活状态与职场面对的光怪陆离的世界之间的差距拉得非常开时,一种极大的戏剧冲突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因此在8年的耳濡目染中,王漫妮的价值观也会在无形中受到影响,映射在其与梁正贤的感情纠葛中。

而且陈菲认为“真实的标准是戏剧中人物的逻辑真实、情绪的真实,剧集本身的落点在于能够引发大众共情,而非让人物做到完全生活真实,我们归根结底还是一部戏剧,不是纪录片。”

戏剧的真实以及情绪的共振,这种共振甚至能够让观众忽略对剧情真实性的考据。比如在《三十而已》开篇,顾佳因为自己的儿子被欺负,于是撸起袖子、脱下高跟鞋与对方直接动手,而观众知道这非生活中真实存在却十分信服,因为“为母则刚”的本性引发了大众的共情。

除了三位主要女性角色,剧中的男性也在播出期间引发了热议。大男子主义、出轨、不婚主义者、海王是陈屿、许幻山、梁正贤这三位男性留给大众最深刻的印象,在《三十而已》中,似乎没有出现一个完美的男性角色。

这并不是该剧在有意丑化男性以此来达到增添女性角色魅力的目的,而是由题材本身的属性决定。“女性题材要有女性视角和立场,会有所取舍。”陈菲这样认为。在以两性视角展开的剧集中,大多都会随着故事的铺开选择更加均衡地展现男性和女性双视角的心路历程。但作为女性题材剧的《三十而已》则选择更多着墨女性的变化和心路历程。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十而已》中,无论是男性角色还是三位女主,他们都是不完美的,他们有缺点有欲望、有过纠结、犯过错误,也有变化和成长。起初顾佳试图通过“走捷径”而迷失,后来在跌了跟头受骗之后,迷途知返,而不善沟通的钢铁直男陈屿到后期则变得更温柔细腻。

总之,回归戏剧创作的本质,打通受众在情感上的共鸣,立足题材本身刻画新颖的女性角色,但同时也不失之偏颇,不回避人性的复杂,完整展现人物孤光,这些《三十而已》都努力去践行了。

剧作的集体共创与演员的空间感

除前期对剧本进行精细打磨外,在整个拍摄过程当中,《三十而已》的剧本也一直都在进行着调整。在陈菲眼中,剧作就像一个生命体,在所有主创的集体共创中,它会如生命般自然涌现,因此《三十而已》的整个拍摄甚至后期过程中,核心主创团队一直保持高频互动,制片人、导演、编剧和演员都会对人物细节进行调整,乃至调整人物的行动选择和落点。

比如对于顾佳与许幻山之间从顾佳先提出离婚到最终离婚的过程,主创们讨论了很久。顾佳在提出离婚后有过纠结和反复,之后下定决心要离婚,和许幻山在律师事务所协议离婚时得悉烟花厂爆炸,而最终在监狱探视那场戏,到底是顾佳再次说出离婚还是许幻山来说,主创们争论了很久,最终许幻山在那个场景里说出了“我们离婚吧”,顾佳含泪笑着说“好”,大家当初讨论时想到过这样会招致部分女性观众的不爽,但仍然觉得这样的表达在这样一对曾经相爱相守的夫妻之间是更合情合理的。

“现实题材的创作,还是要正视人性的复杂,在原则底线之上,是否会有感性的挣扎、纠结、反复甚至沉沦”这些都是《三十而已》想要表达出来的。

同样王漫妮的最终落点也是在反复讨论中确立。当其再次回到上海时,王漫妮放弃了原有的工作经验当上了职业讨债专员,选择从零开始,并通过一路打拼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最终她却又再一次将自己清零,选择去海外深造。这一落点也是导演张晓波特别坚持的,王漫妮的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在翻越高山,在翻过了一座山后,便想翻过另外一座,虽然她不知道这座山后面是什么,但她就是想去看一看,我们都赞同这样的落点更符合她的性格。

而谈到《三十而已》备受认可的选角,陈菲提及除了重视演员与角色间一一的契合度外,也很重视整体互动效果。“大家有没有在一个表演体系里,彼此之间的互动会不会有化学反应?”

早前,江疏影、童瑶、毛晓彤都有很成熟的银幕形象,但当她们一同出现在《三十而已》时,依然让观众产生了新鲜感。同时该剧在男性角色的选择上也更多地考虑到了新鲜面孔,陈菲说,新鲜面孔能够让剧集保有空间感和呼吸感。“既要考虑个体跟角色的匹配度,也要从整体的一致场域和互相间的化学反应来考量,同时还需留有一定的空间感。”

一个优秀的作品由多种元素综合而成,剧作、制作、导演、演员共同构成了作品的质感与调性。陈菲强调了张晓波导演对于《三十而已》的贡献,他是剧组的灵魂人物,作品的整体影像质感、片中多处声画语言别出心裁的处理、片尾葱油饼摊一家生活点滴的呈现都来自于导演对极致创新的追求。提及《三十而已》的口碑,陈菲感念于观众看到了主创团队创新和表达的诚意,“作为创作者的所有努力,观众都看得到,同样的,任何的投机取巧,观众也看得懂”。

“二十”与“三十”,趣味性与温度

如今,《三十而已》逐渐画上句号,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同为柠萌影业出品,几乎同时播出的《二十不惑》与《三十而已》两者之间的“趣味性联动”也引发了大众的关注。

在《三十而已》的开头中,梁爽、姜小果、罗艳、段家宝、王漫妮、顾佳、钟晓芹同时出现在大学教室里,在《二十不惑》的结尾,这一幕又展现了出来。而在王漫妮提出与梁正贤分手时,将衣服借给漫妮的女服务员也是由关晓彤配音,这些都成为了观众追剧的嗨点。

而这都是陈菲和团队设计的巧心思。在两剧拍摄期间,陈菲颇费周章地把七位主演都聚集在上海,完成了这一幕的拍摄,想通过这种趣味性的关联让两个剧更紧密的勾连起来。

起初,“二十”定下的主题是讲述四个大四女生社会化过程中的转变,“三十”是讲述三个三十岁女性的困境和成长,在操刀的过程中,陈菲和徐晓鸥觉得“二十”和“三十”之间有着微妙的共通性与对比性,加上团队对女性话题本身又有表达欲,她们想借这两部存在互文关系的作品把当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进步记录下来。

可以说女性题材是丰富的话题宝库,在《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热度与口碑都表现不俗之后,柠萌影业会坚持探索女性题材系列化。陈菲透露,柠萌将同时推进女性题材的横向系列化和作品的纵向系列化。“关于题材系列化,二十、三十之后,四十已在策划之中,而纵向作品系列化则会选取具备人物延展空间的《二十不惑》,目前《二十不惑2》已在大纲阶段。”

而扎根现实,做有温度的作品始终是柠萌影业坚守的初心。《二十不惑》没有将情侣之间的分手、甩巴掌、宿舍矛盾放大,《三十而已》也没有极力渲染狗血冲突,用所谓的政治正确去贬损他人的选择,无论是《三十而已》还是《二十不惑》,陈菲和徐晓鸥希望两部作品最终都能够抚平焦虑,给予温暖和力量。“不惑”和“而已”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态度,我们希望通过作品尽量多地去洞察、剖析、表达,希望能够提供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呈现出生活的多样性和可能性,让观众得以思考、共情,并获得精神滋养和心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