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退二进三”加强洱海生态治理

站在大理市凤仪镇云浪村龙王庙箐,清澈的箐沟水哗哗流淌,而箐沟两旁的柳树、天竺桂和滇杨等乔木灌木正肆意生长,形成一道新的生态屏障。

大理市凤仪镇云浪村龙王庙箐,清澈的箐沟水哗哗流淌。

“云浪箐矿区生态修复包括709亩坡面治理和418亩沟谷区域治理。工程于2017年4月28日进场施工,2017年12月31日主体完工,累计完成投资约6200万元。坡顶种植藤本植物,坡腰采用喷播草籽,坡脚种植乔木灌木。”凤仪镇副镇长李银江扬起右手,指向箐沟两旁的高山和峭壁。“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有效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实现了还绿水青山于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初衷。”

曾经的云浪箐矿区,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主要以采石料为主,该区域因有水泥厂和石料厂,集体经济活跃,八十年代中旬,企业就免费给云浪村每家每户发放一台黑白电视机,在周边村寨引起轰动,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电视村”。但是,好景不长,随着石料开采量的加大和水泥厂的产能扩充,原本拥有绿水青山的云浪村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生活质量和品味反而因高耗能的经济发展而下跌。

“为了保护洱海,为了还绿水青山于民,洱海流域必须要走好、走活‘退二进三’的路子。”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海保护治理及流域转型发展驻凤仪、满江工作队长陈爱国对“退二进三”作出更进一步的解释。“洱海流域坚决退出二产,转向三产;退出工业,进军文旅产业。”

“大理红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以山地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实现转型发展,其中体育、文化旅游等产业用地不低于乙方总用地的30%。”在轰隆隆的拆除声中,大理红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曾经的一栋栋生产车间倒了下来,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信局局长任洪斌放大嗓门:“已经有序拆除60%了,9月30日前一定能完成拆除工作。”

记者了解到,为加强洱海生态治理,截至目前,洱海流域57个非煤矿山已全部关闭,矿山生产生活设施已全部拆除,已注销采矿许可证52个。

关闭矿山修复生态,拆除重工企业发展以文旅、教育、高端医药为主的第三产业,全面实现洱海流域内“退二进三”,全面实现洱海流域内转型发展,加强洱海生态治理,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永驻人间,大理一直在行动,而且治理效果越来越明显。

云南网记者 博达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