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对不起,加班这件事上,这次我站阿里和华为

如果把员工看作整体,其中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开始加班,剩下的人也必须被迫加班,因为雇主给整体的利益是相对稳定的,总有一个最大值上限,肉只有这么多,哪只狼多咬两口,意味着其它狼能吃的肉少了。所以加班本质上是「零和博弈」,有人获得,必然有人失去。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碰撞,一直在发生。

前不久,网上曝出一条消息,微软员工抵制跳槽来的前阿里华为员工,认为他们「给团队带来了加班文化,破坏规则,恶性竞争」。

虽然事后微软回应是「假的」,但有关加班的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总结起来,大众对加班的看法分为两派:

1. 加班是一种赤裸裸的剥削,极大地影响了生活的品质,损害了身体健康

2. 加班是一种奋斗的体现,也能获得更高的酬劳,应尊重个人加班意愿

是非对错难以评判,这涉及到个人选择、文化碰撞、公司制度和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因素,不是简简单单的非白即黑问题。

「996」和「007」是福报吗?

▲ 996.ICU 网站

实际上,讨论加班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事。2019 年因多起程序员加班猝死事件,互联网从业者自发建立了 996.ICU 网站,以此抵抗长期高强度的「996」加班文化,维护自己的利益。

耐人寻味的是,该网站被大众知晓后,偶尔无法打开,随后在国内彻底无法访问,直到事情的热度消退才恢复正常。

「996」由 58 同城在 2016 年 10 月 提出,是指工作时间从早 9 点到晚 9 点,一周上 6 天班,且没有补贴或者加班费,也不允许请假的一种工作制度。引起热议后,58 同城回应「996」只是常规性动员,并非强制性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应对 9、10 月业务量较大的工作需求。

如今来看,「996」到底是为了临时应对较大的工作需求,还是另有目的,熟知甚至体验过 996 的人心里很清楚。

让「996」彻底被大众知晓的人是马云,他说过一句轰动一时的话:「今天中国 BAT 这些公司能够 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

加班背后的博弈

▲ 某开发团队制作的一款加班检测软件

不管「996」是不是福报,加班这个事情摆在我们面前时,怎么选,比给它下定义更重要 —— 因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个人利益,还会间接影响集体利益。

如果把员工看作整体,其中一个或少数几个人开始加班,剩下的人也必须被迫加班,因为雇主给整体的利益是相对稳定的,总有一个最大值上限,肉只有这么多,哪只狼多咬两口,意味着其它狼能吃的肉少了。

所以加班本质上是「零和博弈」,有人获得,必然有人失去,每个人的抉择都影响着所有人。这就是为什么「奋斗 X」出现时,几乎「人人喊打」的原因。

有人引用黄章的话,评价加班者「贱人贱己贱行业」,如果加班者只「贱己」而不「贱人贱行业」,相信也不会招致如此大的反对声浪。

▲ 一位互联网从业者接受采访。图片来自:新京报 / 搜狐视频

双方你来我往的争论中,个人选择和眼界三观等诸多理由都是借口,毕竟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对方,比直接指着对方的鼻子说「你抢了我的饭碗」要文雅得多。

从利益博弈的角度来看,不管抵制加班的人还是支持加班的人,两派的出发点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反而是默默不发声的人显得有点奇怪,似乎这件事带来的利益变化和自己无关。

谁对谁错?

▲ 接受采访的小伙。图片来自:新京报 / 搜狐视频

利益算得清,但还有很多东西是算不清的,比如谁对谁错。

前几年崇尚奋斗拼搏进取精神,没想到不过几年,舆论就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探寻原因,这是因为近几年社会财富的进一步分化造就了不同经济水平和眼光见识的人,当如此庞大的人群生活在同一个国度,聚在同一个互联网里,发生观点上的激烈交锋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同样是加班,有人认为是「奴性」,有人认为是「奋斗」,有人认为是「表演」,有人认为是「无奈选择」,每个人的解读都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没有对错,不代表没有输赢。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道理哪怕放在宇宙尺度也是成立的。

发展的最大矛盾,就是每一个阶段内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所导致的。

谁都希望上着朝九晚五的班,拿着高额的工资,住着更舒适的房子,享受顶尖的医疗,孩子能上最好的学校,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

生产力和生产水平的客观限制下,资源一定是不够的。

作为个体而言,我们不能坐等生产力和生产水平自然突破,正视普遍存在的生产矛盾,用自己的一部分利益换取更多利益是唯一的上升选择。

上升过程中,所有人都没有办法回避输赢之争,就算没有加班,也会有其它的竞争方式存在。

▲ 支持加班的声音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碰撞

内卷这个词不少人都听过,就像在影院放映厅,只要有一个人站起来,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坐在第一排的人本以为和自己无关,最后发现已经有人越过第一排,站在了荧幕下面。

现实告诉我们,影院可以有效避免出现「第一个人站起来的人」,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做不到。房贷、车贷、子女教育成本、医疗消费等现实因素,不断催促着每个人站起来抢夺最佳位置。

我个人非常不喜欢长期高强度被动加班,但从理想回到现实,目前国内的生产阶段,无论是为了社会整体效率进步,还是为了自己还能有口饭吃,加班是最实用的选择。

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内循环」时刻,体面只属于能吃饱饭的人,看着已经大半年找不到工作已「断粮」的前同事,也不得不感慨,也许对于这些同事来讲有班可加真的是「福报」。

当然,多元化的价值观应该尊重,选择不加班让出利益,去寻找自己觉得更有价值的东西,也是合理的选择。

更应该深思的是大大小小的公司,「996」升级到「007」的时候,加班这条路走到头后,除了应对生产矛盾的必要加班,那些不必要的加班到底是员工能动性的勤奋,还是公司管理上的懒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