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医院疗伤,突遭特务追杀,一口气狂奔10里,化险为夷

作者:苏区放牛娃

第一次反“围剿”,蒋氏输了一个回合,失利后日夜忧虑,寝食难安。四个月后,他走马换将,让麾下的第一大将何应钦带20万人马再度出征“围剿”。为了迎敌,苏区最高指挥机构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作战方案。主席主张继续以根据地为依托作战,但遭到一些将领的反对,与会的粟裕等人则非常支持主席的主张,最终取得了一致意见。

粟裕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之战开始。毛、朱盯住了何应钦手下的王金钰和公秉藩两个师,看准机会,下达了作战命令。

粟裕受命率部与黄公略的红3军一起衔枚疾进,在板坑一举打败了公秉藩。他与政委高自立当即给毛、朱写了一封匆匆急就的信,汇报战况,请求指示下一步行动。

随后,粟裕率红64师和其他部队一道,兵不卸甲,马不解鞍,连续作战15天,横扫700余里,连打五个胜仗。何应钦的人马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归,第二次反“围剿”结束。

蒋氏恼羞成怒,不容红军喘息,又调集了30万精锐人马开赴江西,还亲自披挂上阵出任“围剿”总司令,以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的战略进行第三次“围剿”。

毛、朱依旧从容镇定布阵。他们集中3万红军主力坚壁清野,避强击弱,六战五捷,歼敌3万余人,蒋氏招架不住,顾不上颜面,下令撤退。蒋氏撤退时,粟裕还指挥红64师和林彪的红4军、彭德怀的红3军团一起,与强悍的蒋鼎文、蔡延楷粤系部队打了一场恶仗。战后,粟裕反思不该与撤退之敌打这一场得不偿失的硬拼之战。

第三次反“围剿”后,粟裕又开始被频繁调动岗位。1933年1月,他调任新组建的红11军参谋长时,蒋氏经过精心准备,再度亲任“剿匪”大军总司令,开始第“四次”围剿。粟裕奉命与红11军开赴东线的福建方面作战。红11军的任务是,伪装成红1方面军的主力,牵制、迷惑进攻之敌。粟裕协助红11军军长周建屏、政委萧劲光,带领部队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地开进,果然迷惑和吸引了蒋军。红1方面军主力在红11军的掩护下秘密转移,从容隐伏于东韶、洛口一带待时机,随即在宜黄的黄阪山以逸待劳,一举打掉蒋氏的52师和59师,仅有一个团侥幸仓皇逃脱。

3月中旬,红11军又接到作战命令,钳制和吸引蒋氏长驱直入的先头纵队。粟裕精细筹划,巧施妙计,将蒋氏的先头部队不断往南面吸引,拉开了和其他部队之间的距离。早已埋伏在东阪地区的红1方面军主力乘机出击,打掉了蒋氏的精锐嫡系11师大部和第9师一部。

连输两阵,蒋氏又丢掉近3个师,只得将第四次“围剿”匆匆收兵,狼狈地回到南京。粟裕却还不能解鞍休息,博古要求红军“不停顿的进攻”,红11军随即受命攻打硝石。硝石守军是粟裕的宿敌——湖南军阀许克祥的一个师,战斗一打响便十分激烈。

粟裕与军政委萧劲光命令红11军28师攻打-一个山头,被许克祥强大的火力压制,前赴后继却屡攻不上。粟裕和萧劲光亲自赶到前沿阵地指挥。战火纷飞中,一颗子弹突然击中粟裕的左臂,顿时血流如注,喷出一米多远。

萧劲光急忙派人把粟裕送往后方的军医院,经过简单的治疗,原本需截肢的粟裕奇迹般地保住了左臂,但落下了终身伤痛。多年后萧劲光回忆说:“在攻打硝石的战斗中,粟裕同志和我一起指挥部队,在战斗最紧张、最激烈的时候,我们一起带领部队冲锋,并肩战斗,直到攻下敌人的据点,全歼守敌。在这次战斗中,他身负重伤,至今还留有残疾!”

萧劲光

住院期间,粟裕还遭到一股敌特的偷袭,再度与死神擦肩而过。这天清晨,敌军的便衣队假装赶集,混进没有武装护卫的军医院,医患人员惊慌之下四散躲避。

粟裕获悉险情后,机警地往外走,但一出门便遇到4个强悍的特务。他身负重伤,腿脚却有少年时候锻炼的“飞毛腿”功夫,依然脚下生风,一口气跑出了10多里,特务们大汗淋漓累得半死,最终无可奈何地放弃了。

粟裕伤愈出院后,蒋氏已经调集上百万大军,发起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粟裕被调任新组建的红七军团参谋长兼20师师长,很快走马上任,再次投入到新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