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5人的“孤岛”村庄,40年等来一座桥,告别历史不趟河

“往年夏天汛期发大水,这就是一座孤岛。3户人家,最多的时候14人,现在剩下5个人。发大水的时候,外村的人就站在路上眼巴巴看着我们,他们过不来,我们也出不去,只能等大水退去——40年啊!”8月6日,辽宁丹东三级台村,70岁的李旭广这样描述自己居住的自然村。

1980年,李旭广在这个被称为孤岛的自然村建房居住。这里依山傍水风光如画还清静,唯一的不足就是过河难,这种将几根木棒捆绑的设施就是过河的桥。在李旭广住进“孤岛”前的很多很多年,村里人过河都走这样的桥。李旭广说,“只要是发大水,木棒桥什么用都不顶。我们3户人家出去不家里还有吃的,就是苦了放蚕的村民,连续多天不能过河上山,直接导致柞蚕减产。”

正说话间,一辆载人的农用三轮车从山路下来驶向李旭广所在的“孤岛”。“这些人就是放蚕的蚕农,他们现在直接走我家门前的水泥桥上公路,就能回家了,这在以前根本办不到。”

李旭广所在的自然村成为汛期孤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降雨激增时,雨水会顺着山路倾泻下来。“农用车刚才下山的山道,也可以说是一条水道,”一边说着,李旭广还一边和老伴儿比划着,“门前这条河看着不大,但水位最高的时候过腰到前胸,关键是顺山而下水流太急,人很容易被冲走,不敢过。”

河的两岸,一边是“孤岛”,一边是公路。今年汛期来临之前,一座造价约20万的钢筋混凝土桥,结结实实地二者连通起来。从此,孤岛不孤;从此,3户人家5个人,有了不受季节限制的、畅通无阻的过河桥。

桥通人通百业通。“这些年,年轻人甚至中年人出去就不回来,跟过河难是有关系的。现在,3户人家5个人,的确是太冷清了。不过——”李旭广话锋一转底气十足,“秋收的时候你来看,俺家院里院外,各种农用车,摘大茧的收板栗的,就是个停车场,准准的。有桥不用绕远了,我家不是停车场全三级台村的人都不答应。”(棋簿紫/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