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奉献53年热血!“北斗之父”孙家栋,竟是因嘴馋红烧肉入伍空军

我们是“益美传媒”,欢迎点击关注!
每天为你讲述公益与美好生活故事
善良和美好,自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2020年7月31日早上10点30分,万众期待的中国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启动运营!
在等待那一声振奋人心的“正式开通!”之前,有一位老人的身影成为众人目光的聚集地。
出现在开通仪式上的老人
图片
这位老人今年已经91岁高龄,虽然是乘坐轮椅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但他的眼中却依然饱含着无比坚定的光芒。
他就是“北斗之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
“他把人民放在心头,人们把他高高举起!”
2019年9年,孙家栋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在颁奖仪式上,90岁高龄的孙家栋院士坐着轮椅,两位随行人员代替全国人民把孙家栋院士高高抬起。
就像那句话说的:他把人民放在心头,人们把他高高举起!
孙家栋院士38岁加入中国航天,至今已经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了整整53年的时光!
这53年,中国航天事业以惊世的速度飞快发展着。
但当孙家栋院士谈起加入中国航天时,却笑了笑说:“都是因为一块红烧肉啊!”
被红烧肉改变一生的倔孩子
1929年,孙家栋在辽宁盖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
但到了6岁时,孙家栋差点连小学都没能上成。
原来,孙家栋从小右脑发达,无论吃饭还是写字都是个左撇子,然而学校的老师怕影响到其他孩子,便以此为由拒绝了孙家栋的入学申请。
年仅6岁的孙家栋一听就有了小情绪,不争不吵,回家便开始练习右手吃饭写字。
逼了自己整整一年,孙家栋终于可以“左右开弓”,也在第二年顺利入学。
哈工大老照片 1928年
图片
到了1948年,哈尔滨经过6年战乱终于解放,憧憬着为国建设的孙家栋也顺利通过考试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预科班专修俄文。
可谁知,就在短短两年后,孙家栋便“提前”走上了为国建设的道路。
1950年元宵节,学校为在校过节的学生们准备了红烧肉。
哈工大的食堂
图片
那时,哈工大的红烧肉是出了名的好吃,不少校外人都慕名前来品尝,孙家栋面对红烧肉的诱惑也放弃了回家。
然而,还没等孙家栋举起筷子,餐厅外就传来一声通报:
“有想参加中国解放军空军的同学,请立刻来我这报名,今晚八点半就坐火车去北京!”
1951年,穿上军装的孙家栋,担任空军俄文翻译
图片
本来就时刻憧憬着参军入伍的孙家栋自然没有放弃这个大好机会,来不及跟家人通知便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那口心心念念的红烧肉最后也没有吃上。
到了部队第二年,孙家栋凭借优异的成绩,与30位同学前往苏联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学习飞机发动机专业。
穿着祖国定制的笔挺西装,30位英俊帅气的中国小伙子成为苏联街头上格外瞩目的风景线。
然而,这份“洋洋得意”只持续了五分钟,就被苏联的地铁打破了。
身高1.8米的孙家栋穿上新军装, 帅气不亚于今天的男明星!
图片
原来,孙家栋这一行人是第一次坐地铁,以为像火车一样有几分钟的停留时间,便互相谦让对方先上,没想到不到10秒地铁便关门了。
更让他们震惊的是,地铁不仅速度快,而且车门竟然是自动关上的,这种“高科技”只在他们的课本中出现过。
孙家栋在学校实验室做实验
图片
也是从这时开始,孙家栋意识到这次来苏联一秒种松懈的时间也不许出现,要把先进的技术全部精通掌握,早日回到祖国进行研究。
1957年11月17日,毛主席亲自前往莫斯科大学为所有的中国留学生演讲,也说出了那句至今为止仍然激励着中国学生的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
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在场的所有留学生们顿时热血沸腾,更加急切的想要回国报效。
图片
不过,在茹科夫斯基工程学院有一个传统,考试全部获得5分的同学,照片会被挂在学校大门口,一学年后如果依旧保持全5分,便把照片往上挪一层,越往上人数越少,照片也越大。
如果能在毕业时保留一张大照片,便可以获得一枚印有斯大林头像的金奖章。
1958年毕业,孙家栋成为全校13名金奖章获得者之一。
带着这项荣誉,孙家栋终于回到了祖国。
完成学业的中国留学生集体合影,最上排中间为孙家栋
图片
正在研究导弹,却被钱学森点名去造火箭
到了1960年,孙家栋和同事们在资料被苏联专家带走的情况下,一切从零开始,仅用了17天便成功计算出所有数据。
两个月后,“东风一号”成功发射。
东风一号成功发射
图片
6年后,携带原子弹的“东风二号”导弹精准命中目标,中国成为全球为数不多拥有核打击能力的国家。
时间很快到了1967年,孙家栋已经成为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主任设计师,从事导弹研制工作。
有一天,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他工作室的宁静,打开门后,对方来不及自我介绍就喘着粗气说:“老总指示,调你去负责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
孙家栋在火箭院工作时期
图片
原来,为了确保第一颗人造卫星能够顺利研制,由钱学森担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正式成立了。
钱学森早就对孙家栋有所了解,便点名要求孙家栋这名后辈来担任总设计师。
然而,此时距离中央要求的人造卫星发射时间仅有3年。
“现在看简单,但那个年代第一次搞,就连一个满足质量的21芯插头都找不到。工业水平、科技水平都有差距。”
图片
接到任务后,孙家栋没有时间犹豫,迅速组织了一个18人的小队,也就是后来的“航天十八勇士”,提出一切从简,只为发射,向全世界证明中国掌握了航天技术。
很快,孙家栋重新制定了卫星的技术方案,并把卫星命名为“东方红一号”。
“我感觉到这次卫星可以拿下来。”
航天十八勇士
图片
一直到1969年10月,距离卫星发射还剩不到半年的时间,所有的部件已经研制完成,但有一个困扰了整个团队三年的问题,还是在最后关头导致研究暂停了下来。
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卫星的每个部件都会镶嵌一个毛主席的金属像章。
虽然凝聚了所有研发人员对国家和领导人的热爱,但也大大加重了卫星的负重和散热阻碍。
“东方红一号”卫星
图片
可是,整个团队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敢说出那句“毛主席像章影响了卫星发射”。
孙家栋知道如果继续这样瞒着实情不说,“东方红一号”的发射一定会出现问题。
在第二天向周总理汇报卫星研发工作时,孙家栋终于还是鼓起勇气对周总理提出了这个问题。
周总理听后笑了笑,对所有参加卫星研制的工作人员说:
你们年轻人对毛主席尊重热爱是好事,但是大家看看我们人民大会堂这个政治上这么严肃的地方,也不是什么地方都要挂满毛主席的像。
这一句话,解决了“东方红一号”的最后一个大难题。
图片
1970年4月24日21时34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点火升空。
与“东方红一号”一同飞向太空的,还有中国航天事业和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经过了3年不分昼夜的奋斗,41岁的孙家栋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国航天一哥”,如果没有他,卫星发射可能真的要迟到两年!
图片
但就在短短4年后的第二次发射上,火箭发生意外爆炸,孙家栋直接晕倒在了现场。
“幸亏还仗着火箭飞了21秒,否则整个发射场和我们这些人就都没了。”
1974年11月5日,带着第一次成功发射的信心,孙家栋即将按下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键。
但就在火箭发射的几十秒前,卫星突然出现了故障,如果强行发射的话将会成为一块无用的“太空垃圾”。
这后果孙家栋想都不敢想,顶着政治风险的巨大压力,对所有工作人员大喊一声:“赶快停下来!不能发射!”
经过了问题排查,孙家栋决定下午再发射一次,然而,这次的后果却比上一次更加严重。
火箭升空21秒后,直接在空中爆炸!
图片
4年,两百多人的心血,在爆炸声中化为灰烬,孙家栋当场晕在座位上。
后来在回忆时,孙家栋说:“幸亏还仗着火箭飞了21秒,否则整个发射场和我们这些人就都没了。”
从地下指挥室出来,眼前的惨状让45岁的孙家栋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当时的西北戈壁滩正是数九寒天,而在研究人员面前的却是一片火海,连地面都热得发烫。
为了尽可能降低损失,两百多人含着眼泪在沙地里捡了三天火箭残骸,小螺丝、小线头都不放过。
图片
在对残骸的研究和实验证明,一截在内部断开的导线是罪魁祸首。
这件事情影响中国航天几十年,也促成了航天质量体系和制度的建立。
“最厉害的是举一反三,”孙家栋说,“一个电子管零件坏了,火箭或者卫星上的所有仪器,都不能再出现这一批次的零件,不论好坏都不能用。这是几十年血的教训积累。”
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遥感返回式卫星
图片
接下来的几年里,在孙家栋的领导下,“长征二号”携带第一颗遥感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东方红二号”成功发射,“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成功发射,首颗商业火箭“长征三号”也成功发射。
1999年9月18日,为中国制造了9年导弹、发射了32年卫星的孙家栋走上领奖台,成为中国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
图片
但已经该退休的孙家栋依然选择坚守在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线,75岁时再次站出来,担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2007年,78岁的孙家栋第10次进入“嫦娥一号”的地面控制中心。
从火箭的研发车间到发射架,孙家栋一年跑坏了5双千层底布鞋,为了看清发动机的每一条线路,连站起来都困难的他直接趴在地上钻进火箭底部看。
图片
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轨道。
12天后,“嫦娥一号”完成环绕月球,孙家栋像个孩子一样开心的说着:“绕起来了,绕起来了!”
图片
没过一会儿,孙家栋走出人群,在一个角落里拿出手帕擦起了眼泪,他惦记一辈子的事儿,终于又完成了一件!
图片
2009年,中国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而作为北斗导航系统总设计师的孙家栋也过完了自己的80岁生日。
在这个特殊的生日里,孙家栋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是来自98岁的钱学森给自己写的一封信,并且亲手签了名。信中说:
您是我当年十分欣赏的一位年轻人,听说您今年都80大寿了,我要向您表示衷心地祝贺!您是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起来的优秀科学家,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
孙家栋和妻子看望钱学森
图片
这封98岁高龄的钱学森写给80岁高龄的孙家栋的贺词中,出现了7个“您”字,可想而知,孙家栋在读到这封信时有多么感动。
图片
北斗耀宇宙,
东方星车联,
圆我中国梦,
无悔华夏人!
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自主研发了一百多个航天飞行器,其中有近一半都是孙家栋的“孩子”。
图片
在7月31日,由55颗北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曾经所有需要使用GPS提供服务获取定位的软件,从此,全部由中国北斗提供!
53年,半个世纪,孙家栋诠释了最高级别的为国建设,他值得所有中国人的最高敬意!
从今往后,每当我们仰望夜空时请不要忘记,这万里银河璀璨星空之外的每一颗星星们都来自一个传说。
而传说的名字,就叫孙家栋。
-END-
本文由益美传媒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