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论场丨说好的女人《三十而已》,还是变成了围着男人而已

总有更多头脑清醒的独立女性,会拒绝接受这些乘风破浪的“伪励志”影剧综艺洗脑,拒绝被结构规训,在现实中去寻找真正属于自我的价值。

霸屏快一个月的《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豆瓣高达8.1的开分也一路下滑到了尘埃落定的6.9分。看完这部剧,我最认同的居然只有顾佳那句“后会无期”——真希望我们从今以后能和这类打着女性独立自主旗号的伪励志剧后会无期。

《三十而已》迎来大结局。

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30+女性,成了这个夏天的舆论焦点。前有《乘风破浪的姐姐》现象级刷屏,后有《三十而已》的超高热度。

乍看之下,女性不被年龄困缚的“自我价值”获得了空前尊重。综艺节目想展示的人设是:30+的姐姐们披荆斩棘光芒万丈;热播剧想传达的三观是:女主角们三十而已,轻舟过重山,勇气照样闪闪发光。

30+的姐姐们光芒万丈。

但《三十而已》的高开低走,说明观众对名不符实的励志也没那么容易收货。“独立自主”这个标签,更不是确保女性剧赢得口碑的万金油。

“独立自主”的30+女性也好,大家颇为熟悉的“大女主”也好,国产女性剧里的女主角们看上去似乎总是槽点满满。为何这些女性形象充满硬伤,让人无法信服?

首先,一个最普遍的严重缺陷就是:女性所取得的成功,全靠主角光环。说好的女性励志,定睛一瞅,都是变相爽剧。

钟晓芹本应是剧里最接地气的角色。

钟晓芹本来应该是《三十而已》里最接地气的角色,一个普普通通的姑娘离婚之后找到自我明明很好,编剧偏要让她逆袭成为网红作家。

而且整部剧都没展现她为写作付出什么努力——轻轻松松上网连载一下自己的小生活,到第四十集快剧终了,就突然坐拥两百多万改编版权费,这条作家之路简直不要太容易。如果这都算女性励志,现实中不知有多少勤勉专注的女性作家要无言以对。

女主逆袭主要靠编剧给开挂。大女主,到国产剧里往往变成玛丽苏,类似例子比比皆是。

“反套路”原配罗子君

前几年爆火的《我的前半生》试图打造一个“反套路”的强大原配罗子君。

但如果对比一下美剧《致命女人》里的Beth Ann就会发现,人家的“大女主”是和“小三”变成闺蜜,被对方的独立性格感染之后,找回自己尘封多年的梦想。而我们的“大女主”是抢走闺蜜男友,换个男人依靠,就此实现人生翻盘。

《致命女人》里的Beth Ann

再比如《完美关系》里的江达琳,明明是菜鸟毫无专业性,却靠家里资源当上了公关公司总裁,唯一技能就是把自己代理的公司都变成慈善机构。这种对职场大女主异想天开的塑造,简直算是对公关行业的冒犯了。

这些剧看多了,让人不免怀疑:国产女性剧的编剧们是不是一直对“独立自主”“掌控命运”这些词有什么误会?

被金融圈群嘲的“安迪式做空”。

外在刻画上,“独立女性”动不动就要扮演气势凌人、让人退避三舍的“职业精英”——关键在于还全都是外强中干的“伪精英”。所以《欢乐颂2》才会出现被金融圈群嘲的“安迪式做空”,更不必说《亲爱的翻译官》里一直在谈狗血恋爱的乔菲和《创业时代》里情商让人跌破眼镜的那蓝。这些悬浮得让人难以直视的女主角,展现“专业气场”的落脚点,就只有身上穿的套装、脚下蹬的高跟鞋和脸上阴晴不定的表情。

内在刻画上,《三十而已》的“独立女性”看似呈现得走心,其实依然在服膺于男权社会的权力关系且不自知:女性实现自我要靠男人,人设崩塌也是因为男人。

不自洽的王漫妮

王漫妮这个角色的败笔是太不自洽。被前男友欺骗时,她坚称自己不靠男人,在餐厅里脱衣服以示骨气。结果丢了工作重回上海,第一时间去求的就是在前男友酒局上认识的富商,而且姿态放到最低,什么工作都肯做,什么苦都肯吃,只要能赢得富商赏识,怎么都行。

这是独立自主吗?不,这是利用性别优势求生,是换了一种更巧妙的方式依靠男人走捷径。男权结构的首肯,才让她有了“独立”的资本。

顾佳的人设被男人拖垮。

顾佳则是一个完全被男人拖垮的角色。前期她看似有魄力有格局,所向披靡不畏失败,结果后面却开始帮着老公手撕小三,回到出轨故事的烂俗套路上。

至于钟晓芹,离婚复婚谈谈恋爱,就重新获得了勇气,不提也罢。

《三十而已》并未跳出男权框缚。

说好的女性励志剧,底层逻辑依然是:女人要么仰赖男人,才能在男权社会获得一席之地;要么就事事以男人为中心,家里家外一肩扛,末了还要摆平男人的手尾。

《三十而已》之所以让人感到货不对板,就在于它传达的观念看似独立,实则依附;看似彰显女性个人价值,实则并没有跳出男权框缚。三位本该为自己而活的女性角色,却始终在围绕男人打转。

女性没有自己的可做吗?

难道我们的女性剧里,除了结婚离婚或者依靠男人实现职业梦想阶层跃升以外,没有其他更重要的、属于女性自己的事可做了吗?

当我看着顾佳这样三头六臂、时刻为老公扛事的完美妻子,或是王漫妮这种看上去很分裂的独立女性时,反而有些怀念十多年前《粉红女郎》里“万人迷”那种可爱真实的“都市拜金女”形象。

《粉红女郎》里的万人迷。

当年的国产女性剧没那么强调“女性价值”,“万人迷”很清楚自己的女性魅力,也无时无刻都在善用它——那种坦然的扬眉神采,或许远比王漫妮明明拜金却说自己“贪爱不贪钱”、美其名曰实现自我却游刃有余逢迎着男权结构权力关系的低姿态,更为面目鲜活。

好的女性剧,首要任务就是摆脱男权结构里的那些既定束缚,去呈现“真实的”女性样子——她们眼里的重心往往并不是男人,也不会在职场上利用性别红利去获取任何资源倾斜。

就像《傲骨贤妻》里的Alicia,在遭遇人生剧变后,她从律所初阶律师做起,养自己,养儿女,应付官司,应付对手,在过程中找回对命运的掌控感。

《傲骨贤妻》里的Alicia

就像经典TVB剧里那些至今都在我们记忆里熠熠发光的女性角色,分分钟击碎刻板印象。

无论是堪称一代人“职场女精英启蒙”的陈慧珊在《鉴证实录》里饰演的严谨法医,还是让不少小女生看完《壹号皇庭》就从此立下律师梦想的宣萱;又或是《陀枪师姐》里本没想当警察但最终以工作抵挡丧夫之痛重新获得人生意义的娥姐,乃至《男亲女爱》里那个有点刻薄但绝对自带大女人气场的miss mo——这一个个闪亮的女性形象,都没有刻意去标榜“独立女性”的人设,但她们却把独立、自强、掌控命运的励志能量带给了无数年轻女孩。

一代人的“职场女性启蒙”陈慧珊

或许,今时今日的国产女性剧之所以没那么好看了,剧里的女主角也没那么让人有共鸣了,恰恰因为在一个大家都把“独立女性”挂在嘴边的年代,如今这些剧里的女性形象,不但无法超越和引领这个时代、更努力打破男权结构的刻板印象,甚至反而退步不少。

这种微妙的吊诡,同样出现在综艺节目里。

姐姐们的舞台。

看到姐姐们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载歌载舞拗出女团造型、证明自己的状态仍处在巅峰,让人忍不住疑惑:为什么30+的姐姐们,需要在舞台上去证明人生还有新的可能性呢?她们难道不是仍在展演着刻板印象中的女性魅力以满足男权社会的凝视吗?

更不用说姐姐们选唱的那首强调女性意识觉醒的《傲娇》,节目播出时屏幕上只能出现歌词大意。原歌词里“你的脑 仍在裹小脚”听来十足反讽——我们本以为能乘风破浪的姐姐,站在一个强调女性价值的舞台上,唱着鼓励女性的歌词,却未能打破男权结构的枷锁。

年轻女孩们心目中的“独立女性”又是怎样的呢?

就像我们本以为应该观念超前的“独立女性”,反而十足保守地“围着男人打转”、“依附男人实现自我”——而且这些陈腐观念,如今被包装得更隐蔽,被内化得更不易觉察,它们在顾佳、王漫妮创下的话题热度里,被悄悄偷渡给年轻女孩们。

头脑清醒的女孩,会去寻找属于自我的价值。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虽然男权结构的力量是无形的,大环境对女性也确实并未变得足够开放宽容,但总有更多头脑清醒的独立女性,会拒绝接受这些乘风破浪的“伪励志”影剧综艺洗脑,拒绝被结构规训,在现实中去寻找真正属于自我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