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有被骂到关评论,国产剧的反派不是谁都敢演

作者|小样

林有有,本年度最招人烦的角色。

(没有之一)

《三十而已》马上收官,

但正义的观众朋友,对林有有的恨意却空前高涨。

骂她的、恨她的、拿拖鞋抽她的人越来越多,就差没堵家门朝她扔臭鸡蛋了。

印象中,上一个被骂成这样的角色,

还是两年前《延禧攻略》的尔晴。

而林有有的扮演者张月,

也从一个没听过的小演员,一夜成了“全民公敌”。

翻翻张月的社交账号,

根本没眼看。

人身攻击的

外貌攻击的

甚至还有连带家人的

恶心、绿茶、丑人多作怪……

大家把对一个角色的讨厌,

理所当然地转嫁到了演员头上。

刚开始,

张月还可以略带“自嘲”的回应网友。

可后来,

大家的情绪已经完全超出了她可以承受的范围。

无奈之下,

她关掉了微博评论,试图躲掉一些无端的人身攻击。

然而,大家的谩骂没有停止,

微博上话题不断,热搜高居不下。

戏火了,角色红了,

但演员成了观众发泄情绪的工具,

成了角色人设的“替罪羊”。

骂角色,当然可以。

这么一个破坏别人家庭,无底线不要脸的人物,确实该骂。

但骂演员,有必要吗?

演了小三就一定是小三,

演了坏人现实中就一定坏吗?

一边恨她演的小三代入感太强,

一边又说她呲牙咧嘴演技不好,

这就不讲道理了吧。

不得不说,国产剧里的“小三”太难了。

因为大家对小三天然的恨意,

导致国产剧中只要出现小三必然挨骂,

谁演就骂谁。

大家自以为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

用宣泄情绪的方式,来划开自己与这类人的界限。

但你在骂演员的时候,也恰恰丧失了原有的道德感。

同为“小三”,

当年《我的前半生》里凌玲的扮演者吴越老师,也没有逃过被网暴的命运。

社交账号下的评论不堪入目:

“人本来就丑”

“太贱了太丑了”

“看你演的戏,你也一定不是什么好…”

极尽羞辱之词,没有对演员人格基本的尊重。

甚至连老师的私生活都被扒个底朝天,

吴越老师无奈之下,关闭了微博。

这种披着角色滤镜明晃晃的恶意,

看得人胆寒。

我知道骂你不对,

但我骂你,是你活该。

简直不讲道理啊!

影视剧中,想要故事生动,坏人是不可避免的。

尤其是现实主义的故事,

怎么可能人人完美,全民合家欢。

这些坏角色总要有人演,

如果每次都让演员来承担角色人设的压力,

谁还敢演?

从早前《还珠格格》里容嬷嬷的扮演者李明启老师开始,部分观众对演员这层身份就没理智过。

据说当年,

李老师外出买菜,

都会被小贩拿着鸡蛋往脸上丢。

打出租车,被司机认了出来。

问她是不是演容嬷嬷的,

李老师承认后,司机直接说“早知道我不拉你”

幸好当年网络没有这么发达,

没有什么微博豆瓣,

不然老人家还不知道被骂成什么样呢。

童年阴影除了“容嬷嬷”还有冯远征。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的冯远征,

将心理阴暗的家暴男表演的那叫一个恐怖。

观众恨不能跳进电视里骂他。

而现实中,

他在饭店吃饭被人打过,

车胎也多次被人扎掉气。

太远的不多说,就近些年,这股风气一直盛行着。

《甄嬛传》里安陵容的扮演者陶昕然,

骂她的声音就没消息过,

她曾表示自己遭到小区大妈的“刮车”报复。

就连她生了孩子,也要连带被“诅咒”。

多大的恨意,

要朝着一个刚出生的小女娃撒气。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杜明礼的饰演者俞灏明,也曾不堪恶意中伤,深夜发文:

“我愿意接受所有声音,但是我看不惯这些丑陋的心!有种站出来继续喷,我只会更好的打你们脸!”

博文中他截图了弹幕中那些无端的谩骂。

“只能演恶人,别来出来了”

“人丑,心也丑”

“快去死吧”

“死太监,太有病了”

从对角色的讨论,

直接上升到了对一个演员人格的羞辱。

大家是不是入戏太深了……

还有《延禧攻略》热播时,

除了人人喊打的尔晴,

袁春旺也帮她分担了一些“火力”,

评论都是“你去死吧你”、“怎么还活着”。

最后演员王茂蕾不得不关掉了评论,

离开了微博。

演员虽说是活在流言蜚语的中心,

但内心也并没有那么强大。

人心都是肉长的,

大家换位思考一下,

如果你无端地被铺天盖地的指责,

你能强大到充耳不闻,开个玩笑过去吗?

一部影视作品,被大家讨论是好事。

但一个负面的角色不该让演员去背黑锅。

有争议有共鸣是角色自带的属性,

但如果一个反面角色成了禁忌,

那还怎么为一个优秀的作品服务。

大家总是骂现在国产剧的剧情傻白甜,没有新鲜感。

但出现了一个“坏人”的时候,

我们围绕这个角色的讨论却只有喷脏、辱骂……

制作人张萌被称作“渣女专业户”。

她说,《安家》中的张乘乘没有演员愿意演,所以她作为老板娘只能自己上。

但她转过头来,

又嫌“林有有”这个角色太cheap,

没有底线,自己肯定不会演。

各位,演员是为角色服务的,

如果一个演员开始因为角色人设瞻前顾后,

我们又怎么能看到更鲜活的故事。

内容创作需要更丰满的角色,

同时,也需要接受度更高的观众。

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就是这么形形色色,千奇百怪。

反映到影视作品中,

自然不可能每个角色都是高大美丽的。

需要有市侩、阴暗、情色和勾心斗角。

演员是演员,角色是角色。

不要习惯性网暴,更不要入戏太深。

演员演得好是功底,好的演员可以把反派,演得深入人心入木三分,现实中我们应该拍手称赞,而不是唾弃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