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军城池固若金汤?炮兵司令朱瑞出马,重炮炸垮城墙

作者:老街巷口

1948年9月14日,韩先楚收到“东总”命令,率部从辽源火速出发,接替正在义县一带实施包围战的4、9纵。在此期间,韩先楚再次发挥了他“旋风司令”的作风。在下达完“十一号作战令”后,2纵5师开始强行军。战士们白天休息晚上走,一夜行军80里,步调惊人。3纵更是非比寻常,指战员不知从哪找来一辆破旧的蒸汽火车,一路开到阜新,下了车继续执行“十一号令”,众人好似脚底生风,仅用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开至义县城下。

义县位于锦州北部,距锦州仅50公里的路程,号称“锦州的门户”。驻防此地的是蒋军第93军暂20师。为了收缩防御,担任“剿总”副指挥兼锦州城防司令的范汉杰向上级建议把暂20师撤回锦州。可方案刚一报上去,就遭到了陈诚、卫立煌二人的坚决反对。

不仅如此,卫立煌还回电质问:义县城内兵强马壮,城池坚固,为何不守反将城池拱手送人?

韩先楚(1913-1986),湖北红安人,开国上将

卫立煌之所以有信心能守住义县,主要有三点:第一,义县算得上“城坚墙固”;第二,城内还有1.2万美械装备的守军;第三,守城司令官王世高曾亲口对他保证:“义县兵强马壮,粮弹充足,又有固若金汤的城防保护,敌人休想前进一步!”这三点里,卫司令最看重的就是第三点。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东野”又怎能轻松攻破义县呢?

然而这第三点,恰恰是这三条中最不靠谱的。东野将士连四平那样固若金汤的堡垒都夺下来了,怎会在小小的义县前停滞不前?另外,王世高之所以敢大放厥词,是因为他低估了“东野”的决心,认为“东野”不过是做做样子,还在采用“围城打援”的老办法。所以,王世高不仅不紧张,反而在电话里笑哈哈地对范汉杰说:“没事,对方要是攻破了义县,我就不姓王!”

林彪不仅是铁了心要拿下义县,还派了员真正的“悍将”与他对阵。

3纵是最先抵达义县城外的部队。在侦察完周边地形后,韩先楚在作战会议上发言:“这是锦州之战的第一仗,必须要做到‘旗开得胜’,只能成功!不然就会影响全局”

随后,3纵的炮兵便向义县的城墙“发威”。可战士们频频开炮,这义县的城墙就是纹丝不动。义县城墙如此坚固,韩先楚大为惊讶,前去侦察后得知,这义县城墙高大、宽厚,且坚固无比,尽是蒋军用混凝土构筑,足有5尺厚,野炮、山炮根本轰不动。

此外,义县城周边还有宽10米,深2米的护城壕。壕外架有数层铁丝网、雷区。在义县城墙外还有多座鼓出来的炮楼,内置有小口径火炮、轻重机枪,每座炮楼都可向三面射击,在城墙根位置还有无数暗堡。

看来,王世高嘴里的“固若金汤”,倒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王世高,云南华坪人,1947年9月担任蒋军第93军暂编20师师长,后奉命防守义县

高大的义县城墙,摄于抗日战争时期

摆在韩先楚面前的局势,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义县内的敌人不仅配有炮兵,还时不时能得到空中支援,形成密集的立体火网。而攻城部队即便人手一个炸药包,也很难把城墙给破开。为了减少伤亡,在得到上级批复后,“东野”决定投入缴获的蒋军重炮参战。

炮兵司令员朱瑞与炮纵司令员苏进领着炮兵团来到义县后,韩先楚便与二人商议作战计划:

“我们的大炮威力不行,就得靠你们的‘大家伙’把城墙打开啦。只要能把城墙打开,步兵就能从缺口里冲进城,义县就拿下来了!”

朱瑞则建议:“我们的重炮将会对城墙中部集中轰击,将墙打穿后,上部一塌,城墙就能形成垫坡,步兵也能很快跨过去。”

“如此一来,步兵可以越墙进城突击,炮兵也可以节省炮弹,可以说一举两得啊!”韩先楚十分满意。他叮嘱道:“你们炮兵一定要在我们开打前就把敌人的火炮压制住,只要把它们打哑,剩下的交给我们办就行!”

“我们3个炮群,你们3个师。1个师配1个炮群,炮纵2团的2个榴炮连专门针对城内的敌军炮火,保证让它们变成哑巴!”

三人确定了步炮协同作战方案后,便开始着手实施。

锦州战场上的“东野”炮兵群

对义县发起总攻后,我重炮群一响,蒋军的炮楼、工事便纷纷上了天。少有几座还留着的,也炸得面目全非。义县城门被炸开一个20多米的缺口,而倒塌的城墙将护城壕正好填上,我攻城部队连梯子都不用架。

炮声一停,“东野”的战士们便在一片喊杀声中从缺口冲了进去。王世高口中固若金汤的义县,在我东野炮兵面前,成了个不折不扣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