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见证:云南保山脱贫换新貌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是滇西区域中心,外与缅甸山水相连,是中国陆路通往南亚、东南亚的要道。保山市集边疆、欠发达、山多坝少、民族杂居于一体,含彝、傣、白、傈僳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从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保山专场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9年底,云南保山全市累计实现91339户381897贫困人口脱贫,413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隆阳、施甸、龙陵、昌宁4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3.02%下降到0.49%。截至2020年6月底,剩余贫困人口2758户10112人,稳定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保山市如期实现整体脱贫胜利在望、胜券在握。
据报道,保山市积极支持引导贫困户实施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四小工程”,让每户贫困户都能参与一个或多个增收产业,形成规模大农业和到户小产业互为补充、相互支撑的助农增收模式,确保产业扶贫“全覆盖、能致富、可持续”。
人民星云高空瞰 扶贫前后换新颜
人民星云卫星遥感监测龙陵县易地搬迁前
图片
人民星云卫星遥感监测龙陵县易地搬迁后
龙陵县位于云南省西部,1986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确定为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共识别出33个贫困村、13760户49883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龙陵县退出贫困县序列。龙陵县自实现脱贫摘帽以来,不断结合实际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防贫预警监测机制、“电商 ”模式等,构筑起产业扶持、政策保障、保险救助等防贫保障网,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根据人民星云数据中心遥感监测的结果显示,此前,龙陵县4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农户都分散居住在各个安置点周边山中,家家户户居住于土坯房,有的甚至住在滑坡地质灾害点。
在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时,龙陵县腊勐镇将白泥塘社区7个整体迁出区和包括大龙村在内的5个零星迁出区统一调整到白泥塘社区龙潭山进行集中安置,占地189.65亩,搬迁安置224户9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9户804人,已全部实现搬迁入住。
人民星云卫星遥感监测昌宁县易地搬迁前
图片
人民星云卫星遥感监测昌宁县易地搬迁后
昌宁县,隶属于云南省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2018年,昌宁县如期实现脱贫摘帽;2019年,62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累计退出贫困人口21955户8839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0.2%下降至0.07%,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0年,全县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农村发展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根据人民星云数据中心遥感监测的结果显示,昌宁县明山村大明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占地160亩,共有搬迁户111户4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3户338人,同步搬迁户28户122人,已全部入住。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显示,五年内全国计划对近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保山市的易地迁居工作,解决了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发展农业茶文明 农民增收奔小康
据了解,昌宁县境内古茶树分布较广,素有“千年茶乡”之称。从古茶树上采摘下来的鲜叶,因茶多酚、儿茶素的含量比较高,制出的茶叶,品质优、味道好,深受高端消费者喜爱。
图片
人民星云卫星监测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地貌
据了解,漭水镇依托全镇4.4万亩茶叶和4.6万株古茶树的丰富茶叶资源,积极开展以农特产品加工技术培训,从小作坊建设、工艺质量、产品宣传等方面提供系统培训,引导农业小作坊经济向精、细、优发展,让小作坊经济体的红利覆盖到供应原料的农户。目前,全县有茶叶手工小作坊320户,促原材料价格增长20%以上。
图片
保山市腾冲市界头镇
2018年,腾冲市界头镇引进万寿菊产业,以“轻劳力、低成本、高产量”的特点颇受建档立卡户和弱劳动力群体青睐,成为当地又一强势扶贫产业。当年23000亩万寿菊便试种成功,实现总产2.1万吨,带动增收2100万元;2019年发展到24000亩,全镇963户建档立卡户中,种植万寿菊的有421户,共计1316亩,实现产量2303吨,为贫困户增收230.3万元;2020年预计种植25000亩。
近年来,保山市在战“贫”实践与探索中,始终做到“方向不偏、标准不降、力度不减、行动不慢、效果不差”,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下一步,保山市将制定完善有效防范返贫和新致贫长效机制,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梅亚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