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龙兴之地,为何不是咸阳?而是陕西宝鸡

陕西的臊子面,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面汤油光红润,味鲜香浑厚而不腻。苏东坡诗云:“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其实说的就是这碗面。
臊子面的起源之处,便是宝鸡,在当时即为岐山,所以陕西人一般管这面叫“岐山臊子面”。
图片
当年的岐山,正经名号其实是周原。顾名思义,这里是周人的大本营了。老人讲,那个时候渭河有一条作恶多端的龙,害得周人无法休养生息。没辙,周人只能与龙大战七天七夜,最终杀死了恶龙。而在胜利之后,他们便按照龙的样子,做出了最早的臊子面,吃下来觉得鲜美无比。这面,此后便逐渐流传开来。
事实上不光是面,周人留下来的传统,还有今日极火的陕西美食肉夹馍。据说周人的《周礼》一书中,所谓“周代八珍”,有一款美食叫“渍”,美食家说,这“渍”,其实就是今天的腊汁肉——也就是肉夹馍的肉!
图片
图-周平王东迁
周人的岐山,随着西周谢幕便没落了。众人皆知的烽火戏诸侯故事,结果便是高原上的犬戎,洗劫了当时的西周王城镐京。而既然连王城镐京都保不住了,更靠西方的岐山旧地,便直接被犬戎夷为平地。
所以一直要等到秦人的到来,这里才重新有了生机。
而秦人其实是殷商的旧部,所以和殷商一样,他们信仰的是鸟图腾。秦国的都城,既然在雍,可以想象的便是,鸟图腾的影响力,便从东方转移到了这里。
秦人创始神话中最早祖先,就是颛顼帝的后裔女修,吞下了玄鸟的卵,生下了秦人的祖先。而秦人的先祖如大廉、孟戏、中衍,也以鸟为姓氏,还身披鸟羽毛装饰的服装,打造出鸟身人首的神奇形象。
也就是在宝鸡,曾出土秦人时期的金乌形象文物,譬如说太阳之鸟三足赤乌,可为秦人鸟崇拜的佐证。
图片
虽然以鸟为贵,秦人的都城却不叫鸟京,公元前762年,在当时的“千渭之会”,秦人建立的国都曾以陈仓为名。古陈仓城的位置,是今宝鸡市金台区代家湾,这也是宝鸡建城史的开端。
而到了公元前714年,秦国又把都城迁徙到今宝鸡市陈仓区东阳平村。前677年,再迁徙到今宝鸡市凤翔县,这便是雍都城,秦国在此历时294年之久。
也就是在雍都的时代,秦人开始以骁勇作战而闻名。据说在此时,发明出一种士兵的专用军粮,初名墩饼,理由是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那个时代的秦军士兵,以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途中如果突然遇到敌人,这墩饼就是天然的单兵护具,差不多就是加厚板盔甲。传说曾有敌军射来乱箭,全扎在墩饼之上,秦军就把这箭拔出来回射敌军。由此这墩饼新得一名,便是锅盔。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
图片
或许,就是在锅盔的协力之下,秦人“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由一个落后的诸侯国,跻身当时最先进的国家行列之中,为以后东向攻灭六国,奠定了雄厚基础。
当然秦发达起来之后,便迁都去了咸阳。雍都这个地方,到汉朝时期,便拥有了第一个与鸟有关的地名:右扶风,为三辅之一。
如此一直到唐朝中叶,由于安史之乱的缘故,唐肃宗当时就在当时的扶风郡,即今天的宝鸡,开始了反攻大计。待收复京洛之后,他便颁下诏令,将这里改成凤翔府,提升为大唐的陪都,号称西京,与成都、京兆(长安)、河南(洛阳)、太原合称五京。
也就是这一时期,因为唐朝的平乱部队之中,还有当时的大食人,即阿拉伯裔或中亚士兵,那么这些兵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食品。战事旷日持久,他们在行军途中经常拿携带的“饦尔木”充饥,可是“饦尔木”说白了就是一种面饼,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于是就拌以羊肉羹汤食用,据说这便是今日“泡馍”的历史由来。
图片
而唐玄宗在安史之乱初起之际,曾在陈仓一带被叛军一路追击,当时皇帝慌不择路,身边只剩几个亲兵,而前方却是一座四面岩石陡峭的山峦,根本无路可行。此时山外尘土飞扬,叛军战马嘶鸣,玄宗大哭:“命休此矣。”就在此时,忽然飞来两只山鸡,将唐玄宗引至山上庙中。随后更突然天降冰雹,砸得叛军溃退而去。唐玄宗逃出生天,这便降下御口金言:“陈仓,宝地也;山鸟,神鸡也。”
所以古之陈仓,打这一刻起便成了宝鸡。发展到后来,更取代了扶风、凤翔之名,成为指代这一地域之名。
另一说,则是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
不论为何,而今的宝鸡,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处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大西部都会之间的中心位置,陇海铁路、宝成铁路、宝中铁路在此交会,这里已经成为亚欧大陆桥在中国的大十字枢纽。
图片
当年来自东方的秦人祖先,在这华夏之西垂建立起显赫霸业。今时宝鸡这座老城,也将焕发新春,迎来21世纪的挑战与机遇!
更多宝鸡地图文章,请订阅微信公众号,地图帝